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6节

作者:寒风拂剑字数:8997更新时间:2023-04-16 04:42:57
  这些阵亡将士,朝廷的规定是每人给予三十两银子的抚恤,但是绝大多数阵亡将士家人,是根本就见不到这些银子的,就算是被官府拨发下来,沿途也早被过手之人给卡掉了,到手几两银子,那是好的,许多人一个大子都见不到。
  但是于孝天却给每个阵亡将士发放五十两银子,这是实打实的,直接发到他们家人手中,如果自行安葬的话,还会再给十两,中间绝对不会有人敢伸手卡要,这要是被于孝天逮住,剁手都是最轻的,肯定会直接丢到苦役营之中,劳作到死,甚至于可能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最高的规格,有人享受过点天灯的待遇。
  除了这些现银的抚恤之外,如果阵亡将士还有子女的话,子女将会受到特别优待,被招入到学堂上学,吃穿用度全部都由于孝天承担,家有父母老人,在其有生之年,每年于孝天还会给予两石大米的补贴,失去劳动力的老人,还会给予更多补助。
  所以于家军的兵将,在享受的待遇方面,在大明来说,虽然纸面上来说,不敢说最高,可是实际上只要定下的规矩,就能基本上得到执行,而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于家军兵将上阵作战的时候,才会悍不畏死。
  照着他们的话说,主上把该替他们想到的事情,都替他们想到了,他们没啥可操心的,就算是死了残了,也自有人照料他们家人,所以在战场上,于家军几乎没有出现过逃兵的现象,士气相当高涨。
  这些琐碎的事情,以前于孝天都是要亲自过问的,但是现在制度已经形成,便自有人按照制度去办理,也就不需要于孝天再操心什么了,只是事后派人去暗访一下,查实各种抚恤落实情况就可以了。
  所以他回到围头湾之后,也和家人好好的呆了几天,之后处理了一下积留下来的一些需要他亲自审批的一些事情,这段日子倒也过的停不错。
  但是邹维琏这段时间日子可就过得实在是不如意了,当日和于孝天闹掰之后,邹维琏便陷入到了无限恐惧之中,生怕于孝天这生坯一怒之下,真敢率兵造反,那样的话,他可就倒大霉了。
  于孝天刚在登莱立下大功,这才刚回福建,便立即造反,朝廷里面的那些当官的,还有皇上,肯定会想,为什么于孝天这个猛将,在登莱还尽心竭力的为朝廷办事,怎么一会到福建,就造反了呢?
  然后一打听是他断了人家的粮饷,还不给人家开发抚恤,甚至于还要让人把于孝天逮问,就算是他辩解说于孝天咆哮公堂,对上不敬,他才下令抓于孝天的,可是这毕竟也是事出有因,因为这个逼反了大明一员虎将,那么朝廷肯定不会轻饶过他。
  现在大明到处都是用兵的地方,眼瞅着这些军将们,已经开始有了尾大不掉的架势,作为一个高官,邹维琏当然看得出,朝廷对很多手握兵权的重将,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他们,但是杀文臣,却毫不手软。
  所以这次他和于孝天闹翻,要是万一于孝天被逼反的话,那么他的脑袋估计很快就和他的脖子说再见了,铁定马上京师就会派来缇骑,来福州将他抓起来送京逮问,接着就是人头落地的时候了。
  故此邹维琏这些日子,过的是提心吊胆,王永吉追上于孝天,带回的于孝天的那番话,也让邹维琏相当紧张,因为这应该是于孝天给他下的最后通牒,给他一个月时间,要是他不把短缺的军饷解决,并且把抚恤到位的话,那么接下来估计闹饷就是最轻的事情了。
  现如今大明到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朝廷财政紧张,各地官军时常有缺饷的情况,加之军将和官员贪墨克扣军饷,当兵的日子过的非常苦,甚至连饿死人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所以在一些有心人的擅动之下,各地经常出现闹饷的情况,军将手握兵权,朝廷不敢轻易动他们,往往是弹压下去之后,逮几个倒霉蛋背黑锅杀了,这种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是造成闹饷的文臣,最轻都是罢官去职,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被逮送进京,轻则流放千里,重则砍头弃市。
  就算是这次于孝天不造反,只是暗中鼓动麾下驻各地官兵闹闹饷,他也照样吃不了兜着走,所以邹维琏这下害怕了,赶紧招呼人到处筹钱,不管怎么说,先把这缺饷的口子堵上,多少补一些抚恤给于孝天,先占住理再说。
  这一个月来,邹维琏忙的是四脚朝天,天天一睁开眼,就派人追问各地输饷的情况以及藩库府库库银的数量。
  一个月下来,邹维琏都快疯了,到处折腾,这才总算是把部分缺饷给补齐,另外又筹了五万两抚恤银子,发放到于孝天手中。
  虽然距离于孝天要求的数字还有些短缺,可是邹维琏也算是倾尽了全力了,把能挤出来的钱都挤了出来,想要再多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了。
  于孝天拿到这些银子之后,这才装模作样的给邹维琏上了一份自陈有错的检讨书,算是对他当日在福州巡抚衙门对邹维琏不敬之事,做了个小小的道歉,不咸不淡的算是把这件事给抹了过去。
  但是这件事也让邹维琏和于孝天之间,产生出了巨大的裂痕,双方的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法弥合的状态,于孝天也懒得去见邹维琏,邹维琏对于孝天也避之不及,双方尽量谁都不找谁,这倒是让于孝天也很是自在,好好的在围头湾休息了个春节。
  但是他也消停不下来,回来之后,抽空跑了趟高雄巡视了一番,又去了趟海坛岛,看了看海坛岛上难民检疫营的情况。
  这一年多来,北方搜罗回来的移民,基本上要先在海坛岛上新建的检疫营接受一段时间的检疫之后,才能被分派到台湾岛各地。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身带传染病的移民,把传染病带到台湾岛,造成大规模的疫情,现如今台湾岛接受移民虽然已经成了常态,但是解决住宿问题,却让负责这块事务的人叫苦不迭。
  随着大批移民的到来,这些人最起码要先有一个地方住才行,就算是安置到集体农庄之中,也起码要有宿舍吧。
  起初他们建造的是度假独户的小家小户的房屋,但是这样的房屋只能安排少量的人员住宿,无法应对大批移民的移驻。
  后来于孝天便下令,建造类似兵营结构的大通房,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安置大量的移民。
  这些类似兵营结构的宿舍,每间屋子统一建造成方方正正的长方形屋舍,一溜十间,每间宿舍可以放入五张上下铺,住入十个人,一排房下来就可以入住一百人,在每一排房屋尽头,还建有一个公共厕所,安排专人管理,另外还有一间洗漱间,供这些人洗漱之用。
  虽然这影响到了一些家庭的正常生活,但是眼下为了安排大量的移民,也只能暂时使用这种办法了。
  不过移民们对此倒是意见不算大,现如今他们吃饱饭是比天还大的事情,虽然住宿显得有点紧张,可是毕竟有张床可供他们睡觉了,而且床上还有草垫子和草席,每个人还发给了一块棉布,充当被子,好在台湾岛大部分冬季也不算非常冷,虽然睡着不会很舒服,可是倒也冻不死人。
  毕竟现在棉花太紧张了,只能紧着军队先使用,普通移民想要盖上棉被,就要靠他们自己努力了。
  这些新移民基本上都是签了卖身契的,所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要接受统一管理,每间宿舍,都指定了一个舍长,对宿舍人员以及卫生纪律进行管理。
  这些移民平时都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制定了相当严格的作息制度和卫生制度,这些新移民以前在家的时候,绝少有人有什么卫生意识,很多人很长时间都不洗澡,拉屎撒尿也不定点,到处便溺。
  但是好在他们来到台湾岛集体农庄之前,在山东那边的收容站以及海坛岛检疫营的时候,都已经被纠正了这些恶习,到了这里之后,也没人敢到处便溺,都知道要跑到公厕处理问题。
  这也就为积肥提供了很好的原料,集体农庄光是这些移民每年产出的农家肥,就数量相当可观。
  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屋舍虽然不可能奢侈到安装上玻璃,但是海狼还是在陆上到处大批量的采购了很多粗纱,钉在了窗户上,宿舍门也挂了竹帘,来阻止蚊虫进入房间,虽然效果一般,但是在移民回屋之后,在屋舍之中,还会点一些艾草或者是蒿草,用来驱蚊,加之集体农庄卫生管理比较到位,这几年来,倒是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疟疾传染。
  (今天还是要特别鸣谢大漠笑西风、鹰之武二位兄弟的打赏!多谢多谢!)
  第一百六十九章 储备
  于孝天审阅了一下海狼理事堂整理出来的数字,现如今台湾岛各大移民区,现如今已经吸纳了在册移民数十万人之多,开垦农田高达三百万亩,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了,其中部分农田,是刚开垦的生地,目前农作物产量较低,只能先种一些豆类作物,增加土壤含氮量,另外还需要施用大量的农家肥,来肥地,最少要两年时间以上,才能变成熟地,亩产量才能提高。
  但是眼下台湾岛所产的粮食,却差不多能满足岛上的移民食用,甚至还略有盈余,可以少量供应军队食用。
  所以台湾岛目前各地已经差不多都进入到了良性循环之中,于孝天已经不太为养活这么多人,而感到发愁了。
  而且这三十多万人之中,大部分人现在算是集体农庄的农奴,劳动力成本很低,除了让他们吃饱饭之外,虽然也开一点工钱给他们,但是工钱相当低,仅仅够他们平时购买一些非配给品,但是即便如此,这些移民大多也已经很满足了,于孝天在这些移民身上,每年也可以获得不少收入。
  另外移民之中,并不是都去种田,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青壮,会被各种工坊吸纳进去,成为工人,在工坊之中,负责制造各种工具和商品,供给当地或者军队使用,其中还有大量的工业品,会作为商品销售出去。
  这些工人每年给于孝天带来的产出,要远超过农民带给于孝天的产出,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海狼最大头的收入。
  海狼现在各种收入,相当驳杂,既有掠私所得,说白了也就是靠抢的,也有大笔的入海税费,另外还有渔税等收入,加上每年那些工场制造的商品销售,使得于孝天现在每年获得的收入,起码超出几个福建省的收入,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同时于孝天也花钱花的相当厉害,同样也比得上几个福建省的支出了。
  于孝天在开支方面,第一就是军队,虽然官府目前负担了他一部分军费,但是他麾下兵将,实际拿的军饷,要比官军规定的高一部分,所以明面上他还要贴补三分之一的军饷,在吃饭问题上,跟于孝天干的官兵,要比其他官军额定的伙食好很多,于家军兵将,每天额定杂粮一斤半,大明的官军,最高的才一斤,所以于孝天要补一部分出来。
  另外于家军的兵将不光光是吃饱的问题,还要吃好,每餐会给一些配菜,最起码要给一些咸菜,三天要有一顿荤的,做菜基本上要加一些荤油,有条件的时候,还要给一些蛋类,并且尽可能采购蔬菜供应,遇上水果下来的季节,更是要购买水果进行配给,每天每人还会给一点点茶叶嚼着吃也行,泡水喝也行。
  军官吃的是军官餐,伙食质量更好,吃的粮食,更精细,细粮居多,几乎每天都有荤的,最起码也要有腌制的咸鱼或者一些海产的干货,还供应给他们一些卷烟,让他们消遣。
  所以于家军的兵将,伙食质量要远超过这个时代任何一支军队的伙食供应,海军方面还要更好一些,几乎每天都有鱼虾或者鱼肉等荤腥供应,蔬菜水果更是只要条件允许,就尽可能让海军的官兵吃到。
  要不只要进了于家军之后,不少人都大呼太爽,起码吃的太爽了,别看是大锅饭,按照后人的标准,算是少滋没味的,可是在这个时代,普通民众是根本不敢这么吃的,否则的话一年几个月下来,就把他们的存粮给吃光了。
  这也是于家军兵将之所以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于家军招募的多是穷人,就只为了吃上这种饱饭,不少人就愿意给于孝天卖命,另外充足的伙食供应,也保证了兵将们的身体素质,使得他们体力和耐力,远超过同行们的官兵很多,精气神十足。
  粮饷开支在军费之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头,真正的大头还不在这上面,众所周知,于家军的装备质量在这个时代,算是最好的,既然装备好,那么自然花钱也就不能少。
  于家军火器装备普及化,火枪基本上采购是按照一比一进行采购的,另外还要采购大量的替换用的枪管和一些易损件,供应军队随时维修更换,另外还会储备一批,作为补充之用。
  既然有火枪,那么就要供应弹药,于家军目前供应两种弹药,一种是米涅弹,一种是普通的铳弹,都是用铅在工厂之中直接生产,滑膛枪的铳弹,有时候在军中士兵自己就可以制作,但是米涅弹却必须要在工厂进行生产。
  另外海狼供给士兵的火药,都是精致粒状黑火药,配方合理,威力大,硝烟少,最初是使用小竹管来进行定装,确保每次装药量一致,但是竹管包装虽好,相对还是有些麻烦,另外多了一层处理竹管的工序,所以后来便开始逐步采用油纸包装,这样一可以防潮,二可以确保装药量。
  现如今弹药厂雇佣了大批女工,甚至于一些童工,专门负责包装弹药,甚至于已经直接将铳弹,也一起包装到定装弹药之中,这样火枪手在使用的时候,也更简便了一些。
  现在弹药厂每天都可以产出上万发定装弹药,就算是不配发使用,也都暂时入库妥善存放,随时准备供应军队开战使用。
  另外海军方面,是个花大钱的主,一条船就算是用于孝天的标准化生产的方法来建造,普通的一条二号福船,起码也要四百到五百两银子,像现在造的这种远洋用千料以上的盖伦船,一条船造价轻松突破一千五百两银子,甚至配置上各种帆索之后,至少需要两千多两银子才行。
  这还是裸船的成本价,要是再加上船上配置的那些火炮的话,造价就更高的没谱了,一条这样的一千五百料盖伦船,把火炮配置齐,下来光是成本,就需要至少近万两银子。
  这也就于孝天玩儿得起了,换做是大明官府,也玩儿不起这么贵的东西,但是就算是于孝天现在富可敌国,但是玩儿这个东西也感到很是吃力,好在他一直以来,都控制着海军的规模。
  于孝天不管造多少新船,都始终把海军方面战船数量始终控制在二百条左右,以新换旧,装备一条新船,就替换下一条旧船,旧船不堪用就直接拆解,还可以用的就少量拨给海军军官学堂,作为训练船使用,必要的时候,直接可以编入舰队继续作战使用。
  另外替换下来的大部分可用的船只,则交给理事堂的商船队充作商船使用,拆除船上大部分火炮,仅保留有限的火炮,作为船上的自保之用,这才使得他能撑得住,要不然的话,海军无限制的扩张,早就把他给折腾破产了。
  好在这些退役船只,虽然转为了商船或者货船使用,可是必要的时候,只要于孝天一声令下,这些船只便可以重新编入舰队充作战船,只需要在上面配齐兵将,装上火炮,马上就可以恢复战斗力。
  另外大量的商船,也给于孝天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现在于孝天手头上保有的四百料以上的商船,起码已经超出了一千条之多,这些船在大明都算是大船了,这样的船队规模,放眼亚洲,现如今还真就找不出第二家。
  单单是为于孝天工作的商船队的水手,现如今就四五万人之多,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人以后随时都可以转职为海军,表面上每个月单是给这些人开工资,就要花费很多银子,但是这些船只给他带来的利润之高,也令人咂舌,养活这些人和船,实在是小菜一碟。
  现如今海狼的商船队的航线,已经遍布了整个亚洲一带,包括了日本、朝鲜、南洋诸国,最远已经有船只航行到了印度那边,不为了赚钱,只为了打通航路,甚至于几条探险船现如今已经抵达了美洲和大洋洲,接下来,他将会派出更多的船只和人手,前往这些地方进行探险,绘制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海图,并且在登陆的地方,建立起桥头堡,为下一步大批移民,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说现在只要于孝天愿意,便随时可以横扫整个东亚沿海所有的海上势力,而且不会遇上什么像样的对手。
  当然这种事,也只有于孝天和手下核心成员才能知道,大明朝廷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在于孝天报给福建官府的兵册上面,他手头的水师编制,仅有一百二十条战船,兵力不过一万五千人罢了,实际上于孝天手头上掌握的海军兵力,还要多出近八千人,现在的海军起码有两万人的实际兵力。
  军费开支是海狼开支的一个大头,但是相对于其他开支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每年于孝天在其它方面,还要投入相当多的开始,其中学堂也是一个大头。
  于孝天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以后他要发展工业,需要建立一支近现代的军队,军官和技师都要有文化才行,而且还不能仅仅只是学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必须要接受更完善的教育,其中数理化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懂这些,当军官都不知道该怎么放炮,更不要说以后当工场的技师了。
  所以于孝天从刚刚夺占南日岛开始,就着实筹建了海狼的学堂,专门招收六到十三岁的儿童和少年,而且不限制性别,男女都要。
  第一百七十章 工业化
  最初几年之中,学堂的问题很让于孝天困扰,虽然他自认为自己具备可以教授初中甚至是一些高中课程,可是关键他没有时间,甚至于连回忆整理教材的时间都没有,只能请一些落魄读书人,给这些孩子教授一些启蒙教育的东西,不外乎就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启蒙读物。
  充其量也就是能给这些孩子,教一些基础简单的数算,更多的东西,这帮所谓的落魄读书人就没什么好教他们的了!
  但是这可根本无法满足于孝天的需要,他要学生学的东西,可不止是这么一点东西,他起码要求学生,现在要学到一定的几何代数知识,对于天文地理方面,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以后航海,乃至是当军官,都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他也想让这些学生,学到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东西,甚至于制图绘画、音乐也是他想要这些学生学的学科,使得他们的知识面更全一些,并且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发现他们的特长,以后重点加以培养,使之今后业有所专,这也是为以后社会分工精细化提前做准备。
  但是因为师资资源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困扰了于孝天相当长时间,后来还是通过澳门教会方面,以准许教会在他的地盘上公开传教为条件,逼着教会派遣一些学有所专的传教士,来给他充当老师,这件事才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现如今教会方面,但凡要派往台湾岛传教士,就必须要先经过于孝天的审核,看看他们肚子里面到底装了多少水,到底能不能充当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东西。
  教会方面起初有点想要糊弄于孝天,派出的第一和第二批传教士,其中不少不符合于孝天的要求,结果经过于孝天初审之后,当即便被于孝天赶了回去,后来澳门教会方面,也不敢再糊弄于孝天了他们发现于孝天相当有“学识”天文地理代数几何,几乎“无所不通”,想要糊弄他,只要几句话就能露馅,所以在那之后,派来的传教士,才算是真正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
  这些传教士每个月都要有二十天的时间,在学校里面,给学生上课,开设的课程也变得全面了起来,初小班级主要是中文启蒙和数学启蒙教育另外加一些绘画方面的启蒙教育,中小班级则开始增加学一些自然科学和代数基础教育,高小班级则增加几何、物理、制图等方面的学科。
  另外传教士还从欧洲带来了现代地图学,这也大大满足了于孝天的需求,专门选了几十个聪慧的学生,跟着这个传教士,学习现代地图制图,这对于以后他可能的全球争霸,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他还从壕镜澳和马尼拉以及其它地方,花高价雇请一些有经验的航海者,将其聘请到淡水这边,在海军学堂之中,专门传授海军预备军官们相关的航海知识。
  而他本人,每年铁定要要到各学堂之中,有针对性的讲授一些地理和世界历史方面的课程,让他的各处学生学员,都可以对这个世界建立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之眼界今后会更宽阔一些,要不然这些学生,以后还都是井底之蛙,以为这天下,也就是大明这一块地方,更远一些的地方的事情就完全不知道了。
  当然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时候,于孝天不可能讲的很全,而且要求学员不得将所学东西,随便告知外人,这是他们的秘密。
  因为于孝天讲授的世界地理,是一个相当宏观的世界地理,其中还囊括了现如今连欧洲人都没有发现的一些地方,以及许多地方可能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这要是传出去的话,让欧洲人知道,保不定他们就会赶紧驾船,跑去找一下,抢到于孝天的头前,把一些地方圈占成了他们的殖民地,那以后于孝天想要再夺过来,就需要费一番功夫了。
  现如今于孝天着令手下,在海狼实际控制区各地都建立了学堂,招募的学生数量已经高达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陆海军两军自己的那些军事学堂,而海狼的学堂,是全寄宿制度,另外也是全免费制度,学生入学之后,吃喝拉撒睡包括穿衣服,就都跟他们家人无关了,全部都由于孝天来负责承担。
  而且对待这些学生,于孝天也非常宽厚,特别是在吃饭问题上,于孝天非常重视,在学堂的学生,吃的东西,质量甚至和军官的伙食相等,甚至于还有超出,每天主食敞开了供应,只要吃得下,就可劲吃直到吃饱为止。
  副食方面,肉蛋菜一应俱全,几乎天天都有荤的,即便仅仅是一些常见的海产品,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另外海产品拥有极好的营养,可以供给学生很好的成长身体。
  所以但凡入学之后,用不了多久,原来入学之前,各个面露菜色,瘦的跟小猴子一般的学生,很快脸上就有了血色,身体也变得强壮了起来,个头长得也飞快了起来,一个个显得精气神十足。
  这时代的穷人家的孩子,特别是那些颠沛流离的孤儿,对于能进入学堂这个地方,简直觉得跟做梦一般,虽然学堂规矩很多,管理严格,还时不时会因为犯错受到体罚,可是即便如此,孩子们也还是觉得,这里就是梦中的天堂了。
  在这里可以吃饱,可以穿暖,还可以住上干净的宿舍,有一张属于他们自己的床,还有干净的铺盖,有人管他们,有人教他们读书,虽然有些书很难懂,他们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可是这种日子,是他们从来不敢想的,所以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很听话,而且还有专门的人员,教他们什么叫做感恩。
  每天都会有人问他们,他们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是谁给他们的,这些孩子很快便都知道了,他们眼下的这种像天堂一般的生活,是一个叫于孝天的人给他们的,这个于孝天,就是他们的主人,离开了他,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所以在这些孩子的心中,早早的便埋下了一颗效忠的种子,并且深深的生根发芽。
  假以时日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肯定会成为于孝天麾下的中坚,不管是在各行各业,都将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有了这些孩子之后,于孝天可以肯定,今后他的地盘,将会固若金汤,任何敢于挑战他威严的人,都将会遭到这些孩子们的打击。
  虽然他从内心之中,并不认同这种个人崇拜,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社会背、景,如果他想要做成大事的话,这个阶段就必须要经历,也必须要培育出一大批,效忠他的人才行,他也必须要依靠这些孩子,未来替他去为华夏民族开疆拓土,踏上一个伟大的扩张时代,将中华民族的种子,彻底播撒到世界所有地方去,而不是像后世的那些华侨一般,只能在绝大多数国家之中,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