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东宫女宦 第100节

作者:希昀字数:4014更新时间:2023-04-17 04:52:43
  只是,他刚刚被抬进来时脸色煞白,着实吓到了她。
  正想再看一眼他的伤口,忽的发现自己的手不知何时被谢堰握住。
  她这一动,也引起了谢堰的注意,他垂眸,正见自己将容语的手放在掌心把玩,五指与她缠绕,拇指指腹轻轻在她指尖研磨,极尽暧昧。
  手募的一僵,连忙抽开,苍白的脸颊在一瞬间渗出些许窘色与狼狈,耳尖跟着泛红。
  容语抬目看他,见他低垂着眼,极力保持着镇定自持,忍不住弯了弯唇,极轻地哼了一声。
  谢堰见她未说什么,心中越发恼愧,还是轻声开了口,“对不起....”
  容语指尖还残留他的温热,忍不住虚自握了握,岔开话题,
  “对了,密诏何在?”
  谢堰一愣,脸上的红色还未褪去,“怎么了?就在书房...”
  “给我。”容语朝他伸手,“我来帮你。”
  司礼监掌印的身份,可非普通朝臣可比。她拿着密诏,必是一呼百应。
  谢堰抿着唇,定定望着她,手撑在两侧,未动。
  容语却知,他是不想自己涉险,皇帝还没死,手里还握着兵权,先前许昱伪造密诏,已引起了皇帝忌惮,虽后来被中书舍人断定是假,可这事终究跟石头压在皇帝心上,皇帝这段时日,唯一的嘱咐便是纠察乾帧遗党。
  “谢堰,当初我让玲华将密诏给你,可把话撂在前面,我死了方能给你,我既是活着,你是不是得还回来?”
  谢堰闭目一瞬,“卿言....”
  霎时,眼前光线一暗,一片柔软压了下来。
  他全身绷紧,脑子一片空白,所有感官皆聚在唇间那一抹濡湿。
  长睫之下那双眸正乌溜溜望着他,仿佛是倾倒下来的星光,就压在他眉心,心神皆被她摄住。
  他一睁眼,便是漫天星海,浩瀚无边。
  她依然贴着他未动,双手撬开他的双拳,一点点推开,与他十指交缠,那颗镂空的花球自袖口滑落,跌在他掌心,
  她用近乎蛊惑的气音,沿着唇齿渗入他五内,
  “告诉我,密诏在哪....”
  ......................
  朱靖安自事发,便不肯离去,嚷着要进来探望谢堰,却被谢照林拦在前院,朱靖安百般解释,谢照林戾气横生就是不听,
  “二殿下,晏儿为殿下鞠躬尽瘁,出生入死,殿下是何故要置他于死地!”
  “我没有!”朱靖安长袍乱舞,气急败坏道,“谢侯,你当看得出来,这明显是有人离间我与清晏....”
  “是吗?”谢照林冷冷掀起唇角,“这位侍卫跟了殿下十多年,京城无人不识,现在你告诉我,他被歹人收买,谁信?”
  朱靖安百口莫辩。
  席上,朝官皆知谢家已与朱靖安决裂,不仅如此,朱靖安谋杀功臣也令文武寒心,一夕之间,他已如落水狗,遭人人唾弃。
  李蔚光只略施小计,便让朱靖安地位一落千丈。
  谢照林一面乐见其成,一面又不愿意看到那些朝臣倒向东宫,暗中走访一些肱骨老臣,隐约提起许昱密诏一事,当年乾帧朝的老臣,心领神会,不待多言便已达成了默契。
  朝中两位皇子,朱靖安有识人之明,也敢于任人,却是缺乏谋略,无才无德。
  朱承安任了一段时日监国太子,表现亦是差强人意。原先朝臣未往他处想,偏偏许昱上回闹了一出,将献王推至台前,自有一群思慕乾帧皇帝的臣工,将主意打到献王头上。
  谢堰近来,对外称病,外头的消息一日日传到他书房。
  七月二十这一日,坐镇南昌的左都督陈珞,被人举报贪污宁王府资财,并纵容部下淫//乱宁王府女眷。朱承安与王晖当即下了诏书,褫夺陈珞兵权,派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珣南下,将他押回京城受审。
  然而陈珞闻京都有变,被部下怂恿,打算举兵,只是仓促之间,不成阵仗,恰恰镇守岳州的四卫军指挥使姚科,得了容语秘令,趁陈珞起了反意,带着人悄悄潜入南昌城,一举擒获陈珞,再持容语手书,震慑住了五军都督府那般军将。
  姚科搜出陈珞与朱靖安之间文书来往,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容语将证据转交刑部尚书时秉谦,时秉谦同调任左都御史的周俊会审此案,虽无朱靖安直接参与谋反的证据,却是多少受些牵连。
  周俊原是翰林院掌院,李蔚光致仕,蒋勉一死,都察院群龙无首,后经三品以上官员廷议,并司礼监批复,将以耿直忠贞著称的周俊升任左都御史。
  案子审了半月,朱靖安从亲王降为郡王,被幽禁在府,已彻底失去夺储的资格。
  谢堰以朱靖安为幌,暗中查秀水村一案,最后终于查到李蔚光身上,那名射杀证人的刺客,就在李蔚光后院。
  得了消息,便着人将容语请来府中。
  “你说秀水村一案的主谋是李蔚光?”容语声音拔高少许,满脸不可置信。
  谢堰早已痊愈,碍于不愿与旧主兵戎相向,一直借病在家,他一袭白衫立在灯下,缓缓摇头,
  “容语,如果我告诉你,我猜秀水村一案真正的凶手是王晖,你信吗?”
  容语身形微的一颤,缓缓抬起眼,视线与他相交,“何以见得?”
  “我与老师相识多年,他心怀悲悯,绝不可能滥杀无辜,如果我猜的没错,王晖已收拾不了局面,是老师将摊子接下来,以至于我寻不到王晖的把柄。这段时日,朝中局面你已瞧见,若非老师,王晖何以春风得意?”
  容语沉默一阵,嗓子发酸,瓮声问道,“你既已查到他头上,那王府你去过吗?”
  “去过了,没有寻到红缨踪迹...”
  容语跌坐在椅上,脑海募的回想王桓临终所言,又猛地站起,
  “等等,我想起一事,王桓临死前,与我说,他无意中从王夫人口中得知,他曾有一妹妹,不慎丢失,他说见我有眼缘,欲认我为妹,而当初,胜兰也说过,韩坤将红缨带出皇宫时,语气极为恭敬,有没有可能,红缨便是王府遗失的姑娘?”
  二人视线在一瞬间相撞,异口同声道,
  “咱们该盯的是王夫人!”
  “若红缨当真是王家的小姐,王晖何以屠了秀水村一百二十名村民?”容语百思不得其解,深吸一气,一拳砸在桌案,“无论如何,王晖若真是凶手,我绝不放过他!”
  “先找到红缨,找到她,一切真相大白...”谢堰满目忧愁地望着容语。
  容语担心红缨,他却想到了容语。
  红缨如果真是王家姑娘,那容语呢,她又是谁?
  北鹤是什么人,下无虚子,从来不会空落笔墨。
  与其说,是王晖将红缨掳回京城,不如说,北鹤以自己的死为契机,下了一盘大棋。
  这盘棋到底是什么,背后又藏着什么玄机?
  谢堰绞尽脑汁也窥不见万一。
  唯一可以确信的是,他陡然生出一股惶惶不安,心里空空落落,着不了地。
  谢堰连夜派人守在王府,数日来,王夫人只去了一趟李家二房,说是与李夫人交好,帮着备嫁,除此之外,再也没去过他处。
  容语不由犯难,一时犹豫要不要登门质问,偏偏怀意告诉她,刘承恩让她去一趟。
  自卸掌印之职后,刘承恩除了去养心殿与皇帝唠嗑,余下的时间皆在西华门外的值院。
  容语匆匆赶来,望见院中停了一辆马车,几名小内使正将箱盒往车上搬,容语脸色一变,见刘承恩悠哉地从门槛跨出,连忙迎过去,
  “义父,您不是说,等太子大婚再走吗?”
  刘承恩将擦拭完手的湿巾往旁边一扔,温和笑着,“容语啊,钦天监监正与我说,今日是个好日子,宜远行,我便改在今日了。”
  容语满脸不舍,嘀咕道,“明日太子便大婚,不过一日光景,义父竟然信这些....”
  刘承恩拢着袖笑眯眯瞧她,“既只是一日功夫,早一日晚一日又有何区别?等太子大婚后,我怕你没功夫再送我了,走吧...”
  容语未听出刘承恩话里的深意,搀着他上了马车,
  “孩儿送您去码头。”
  刘承恩打算从漕运码头行至通州,再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直抵苏州。
  二人一道上了马车。
  漕运码头就在东便门外泡子河附近。
  马车沿着宫墙往南,行至长安大街,往东过皇城,又折向正阳门大街,再一路东行便可至东便门,容语的马车前挂了通行御道的玳瑁,一路畅通无阻。
  马车内,刘承恩掀起车帘,张望上京熙熙攘攘的街市,满脸感慨。
  “五十年啦,你义父我在这繁华都城已踽踽独行五十年,初来时,还是一毛头小子,做事说话没个轻重....”
  时光一晃而过,他已两鬓斑白,半身入土。回想这一生,他也算薄有功名,不枉此生了。
  刘承恩此一去,还不知何时能见面,容语满心动容,一面与他斟酒,一面痛饮,
  “义父名为掌印,实乃内相,这五湖四海皆披义父之恩泽,义父功勋卓著,世人会铭记的....”
  刘承恩放下车帘,打她手里接过酒盏,和颜一笑,
  “是非功过,转头空,老夫已不在意了....容语啊,高处不胜寒,你年轻气盛,事事多看,多想,不要轻易被人左右,须知,你一言一行,决定着的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明白了吗?”
  容语伏低一拜,“孩儿谢义父教导....”
  “不用跪,起来....”刘承恩亲自将她搀起,抬目深深凝望她,漆灰的眼底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异芒,
  “初见,我便觉得你像一人,如今瞧着,也不全像...”
  容语一愣,吃惊问,“义父说我像谁?”
  刘承恩笑而不语,往背后一靠,静静注视她片刻,方开口,
  “初见你,你身上极有李蔚光年少时的濯濯风姿,后慢慢与你相处,你血液里流淌的却是北鹤那股子不服输的倔性!”
  容语闻言咧嘴一笑。
  “河套一战后,世人称赞谢堰兼采北鹤与李蔚光之长,是也没错,谢堰有北鹤之谋略,却无北鹤之张狂,有李蔚光之内敛,却无他之循规蹈矩。李蔚光这一生哪,就是太讲规矩了。”
  “如今义父瞧来,你有李蔚光之悲悯心怀,亦有北鹤之霸烈无羁。”
  “有你二人主持朝政,大晋数十年无忧矣。”
  容语听了刘承恩的话,忽然想起师傅北鹤,不由试探道,“义父,孩儿在边关时,许多将士提起北鹤先生,言谈间皆是溢美之词,孩儿很是好奇,北鹤是个怎样的人?”
  她早在军营打听了一嘴,不过刘承恩说得更细。
  师傅北鹤起于式微,原是汉中一普通禀生,无意偶遇上京一位姓谢的世家子,二人一见如故,那位谢公子非要携北鹤入京,并扬言要将他荐去国子监读书。
  那位谢公子,想必就是谢堰之父,前任内阁首辅谢照林。
  北鹤初到京城,本是寂寂无名,只因他颇有几分游侠风采,一日在红鹤楼饮酒作诗,被当朝公主给相中,公主遣人移开屏风,见北鹤一袭白衫,赫赫风华,一见倾心,回去便闹着非北鹤不嫁,北鹤闻讯当即避去谢家别苑,拼死也不肯回京。
  正安帝大怒,遣皇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帧皇帝前去治一治北鹤。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