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0节

作者:我吃元宝字数:2665更新时间:2023-04-17 18:40:28
  宋安然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于是继续说道:“组建银行,对朝廷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大宗买卖都用银行支票交易。如此一来,朝廷税官能够清楚的知道大宗买卖的交易金额,避免大商家偷税漏税。
  我已经吩咐下去,拆分后的四海商行将是皇家银行的第一批客户。等银行开业的第一天,他们就会到银行开户。同时,凡是同四海商行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商机,必须使用皇家银行的支票进行交易。
  父亲,我可以保证,拆分后的四海商行,一年下来给朝廷创造的税收就能超过两千万两。尤其是奢侈品,被征收两倍的重税。光是奢侈品一年就能创造几万百两的税收。”
  宋子期长出一口气,他都快被宋安然惊人描述,以及一连串的数字给砸晕了。
  宋子期问道:“银行什么时候建立?新货币是什么样子?”
  宋安然抿唇一笑,知道父亲已经被说服了。
  颜均拿出一个木匣子,木匣子上了两道锁,里面装的就是即将发行的新货币模板。
  打开木匣子,交给宋子期。
  其他人也好奇的上前观看。
  全套崭新的货币,还散发着油墨香味。
  宋子期拿起货币,货币纸张有些怪异,摸着手感很特殊。
  宋安然说道:“这种纸张,转为发行货币而制造。全天下也只有内务府能够制造。这种纸张能够防水,还能防止假冒。货币上面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防伪标志。”
  宋子期看着手中的货币,最大的面值是一百两,最小的面值是一文钱。一套共计十六张,面值分别是一百两,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二两,一两,五百文,两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两文,一文。总计一百八十八两八百八十八文。
  宋子期一张张的检查,纸张很结实,应该能够防水,总体为红色。正面顶上中间写着大汉朝皇家银行发行。下面写着面值,还有一串数字,是发行码。旁边还配着画像和花纹,画像是一艘巨大的海船。背面依旧写着面值,还有颜均的画像。
  咦,竟然是颜均的画像。
  宋子期发现,十六章纸币,每章纸币的背面都是颜均的画像。至于正面则有所不同。两以上的面值,正面都是海船。两以下的面值,正面全是丰收的稻谷。画像非常逼真,摸上去还有凹凸感。
  宋子期说道:“将皇上的画像印在纸币上,这合适吗?”
  颜均苦笑。他也反对过,结果反对无效。
  宋安然笑道,“货币代表了皇室的威严,朝廷的威严,大汉的威严。纵观所有,唯有皇上的画像才能代表这一切。”
  宋安然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颜宓就在旁边看笑话。
  宋子期又问道:“为什么最大面值只有一百两?”
  宋安然轻声说道:“其实一开始,我连一百两的面值都不想发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超过一两以上的交易。对老百姓来说,一两以下的面值就足够用了。
  不过后来考虑到天下有钱人也不少,这才决定发行大面值纸币。至于一百两以上的交易,银行鼓励大家用银行支票,安全快捷,便于携带。朝廷也方便收税。”
  宋子期点点头,说道:“如果这套货币真的能够发行天下,倒是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铜板太重,而且不方便携带。有了纸币后,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此一来,也能减轻朝廷铸造铜钱的压力。朝廷存储的黄铜有限,每年都在为铸造新钱发愁。因为朝廷铸造的铜钱有限,民间需求又多,以至于民间有很多人都在铤而走险铸造私钱。钱币混乱,朝廷收不到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有统一了货币,统一了价值,朝廷才方便收税。
  宋安然又拿出一枚钱币,交给宋子期。钱币上写着半两。
  宋子期看着像白银一样亮光光的钱币,很是惊讶,“这是?”
  宋安然含笑说道:“这是银元。这样一枚钱币,纯银比例六成九,黄铜三成,最后还有一点点钱。父亲,皇上打算推行这种银元,取代市面上的白银。这样一枚银元,价值半两白银。父亲觉着怎么样?”
  银元制造得很精美,让人一看就喜欢。像这样做工精良的钱币,宋子期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了。别说私钱,以前就是朝廷铸造的钱币也是粗制滥造。这也是私钱泛滥的一个理由。
  宋子期对纸币信心不大,但是看到这枚做工精良,可以用来收藏的钱币,宋子期顿时有了信心。他相信只要这种钱币出现在市场上,不需要朝廷费力推销,就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迅速占领钱币市场。
  老百姓有眼睛,分辨得清什么钱值钱,什么钱不值钱。
  宋子期连连点头,面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这种钱币不错。半两的价值也很合理。你们打算铸造多少?”
  宋安然朝颜均看去,含笑地对颜均点点头。
  颜均说道:“这种半两钱币,第一批打算铸造五千万枚。等到银行回收足够的白银,会加大数量,争取在三年内,铸造五亿枚。”
  “银行回收白银,如何回收?”宋子期好奇地问道。
  宋安然抿唇一笑,“父亲,老百姓在皇家银行存钱,银行要给储户利息。存钱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同样,银行也会办理借贷业务。利息高于存钱利息,但是远远低于民间借贷。通过存钱给利息的方式,银行可以回收一部分民间白银。通过利息低廉的借贷,又能打击民间高利贷,印子钱。”
  宋子期皱眉深思,然后说道:“看来你这个银行要尽快建立。高利贷害人不浅,老百姓只要还有一个选择,就绝不会去借高利贷。”
  宋安然笑道:“父亲说的是。女儿也打算尽快将银行办起来。地址已经选好了,剩下的就是人员培训。女儿打算启用一批内侍。
  内侍里面很多人都读过书,而且他们无根无基,只能依靠皇室。现在皇上不用太监,很多内侍都没有事情做。
  将其中一部分聪明伶俐的人安排到银行去当值,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等银行业务上了正规后,再从外面招收人员进入银行当差。”
  宋子期说道:“这些细节,你们安排吧。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一定要尽快实施。”
  “父亲放心吧,皇上比你还要着急。”宋安然笑着说道。
  颜均的确很着急。现在已经开皇元年二月,马上就要到三月。要完成今年税收目标,任重而道远。银行业务早点开展起来,逃税漏税的就能少一点。
  老百姓逃点税没关系,颜均不计较。但是那些大商家,大土豪逃税漏税,颜均不能忍。这些人占着朝廷的便宜还不肯乖乖缴税,真是岂有此理。没有收税如何养军队,如何造船造兵器,如何养朝廷。
  难不成还要依靠四海商行吗?除非全天下的生意都让四海商行一家来做。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四海商行依法纳税,其他商家也必须依法纳税。
  早点推广银行业务,也就能够早点掌握大商家的动静,做到合理收税。
  银行业的章程已经弄好了,房子也选好了,正在改建。剩下的就是人员培训以及造势。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