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皇家妻 第108节

作者:九斛珠字数:5219更新时间:2023-05-10 10:22:41
  “用做饭解闷?”阿殷意外,没想到定王还有这嗜好。
  谨贵妃便是一笑,“玄素心思重,有事也不肯对外人说,舞刀弄剑的更容易勾起心事,倒是进了厨房,能叫他暂时撇开琐事。其实人间烟火,饮食百味,不管贵如皇上你我,卑如百姓仆婢,每日离不开的也就是此事。在厨房中静心做饭,有些事还能看开些。”
  阿殷听她这样说,倒是一怔。
  “母妃喜欢在厨下做些糕点,也是为这个缘故?”
  谨贵妃一笑不答,只道:“等你腹中的孩子出来,你亲自给他做各样饭食,照料他饮食起居,就该明白了。权势富贵固然好,最让人欢喜的,却还是这平实的相伴。所以玄素有了你陪着,我也觉得高兴。”
  宫墙下芭蕉随风,四月牡丹开得正好,谨贵妃执壶亲自浇花,那般安闲姿态,仿佛这深宫中的诸般暗潮,都与德音殿无关。似乎有这么个花圃,有那么一间厨房,有个人陪着,她就已知足。
  阿殷记得初见谨贵妃,她还在宫中不甚起眼,冷清素净的坐在群妃之中,没半点争抢出风头的姿态。
  如今含笑浇花,与这深深宫墙内帝后诸妃的姿态也不大相同。
  阿殷忽然觉得,她从前对谨贵妃的了解,确实太少了。
  两人散步罢,回到宫殿,却报隋夫人来问安。
  隋夫人的身份在京城的皇亲公侯中不算太高,除了例行的宫宴等事,三四个月也不得入宫一回。这回碰巧阿殷在,倒是多坐了会儿,而后同阿殷一道出宫。
  阿殷已有许久不曾见她,闲谈之间,难免问及一道回京的隋铁衣兄妹
  隋夫人便道:“铁衣回京没几天就去拜望她的师父,明日就能回来。诚儿月初就回北庭去了,说起来——”她的目光随意扫过开阔的四周,旋即道:“定王殿下离京南下,王妃在府中或许会觉得无事可做。铁衣因要养养身子,这段时间不会北上,王妃若觉得闷了,可召她过去陪伴。”
  “隋小将军风采出众,我在闺中时就十分景仰,该我去拜会的。”
  隋夫人一笑,“王妃自谦了。京中时局,我虽在深宅,也知晓一些。定王殿下处境比从前更为不同,我若平白往王府中去,难免惹人耳目,倒是你跟铁衣兴趣相投,偶尔相约同游,哪怕是探讨马术球技,旁人挑不出刺。”
  这样说了,阿殷陡然明白过来。
  京中正是用人之际,隋铁衣的功夫见识,许多男儿都不能及。她常年在北庭驻守,而今在京城没半点权力,旁人对她戒心有限,防备算计自然不多。而她又得永初帝的看重,确实是个极好的帮手。
  阿殷稍喜,当即道:“多谢舅母!”
  *
  两人并肩行在空旷的宫廊,不远处孟皇后途径瞧见,便问身侧女官,“她怎么来了?”
  “说是来给谨贵妃问安,坐了没多久就走了。”
  孟皇后颔首,“算起来,她也确实许久没进宫。谨贵妃那个人,呵,能留她久坐才怪。”到底记挂着旁的事情,也不再留心二人,直往东宫中去。
  东宫之中,太子正卧病在榻。
  这回却不是装的,而是真的病了。
  他久居东宫,身边除了太子妃和几位侧妃,也有不少媵妾,年近三十的人,又居于高位,想不在这上头花精力都难。而太子又是自幼以读书为重,习武强身之事半点不曾碰过,虽有御医精心调理伺候,却是瞧着好看,却禁不起多少损耗。
  前阵子为挽回帝心,他又下狠心熬夜办事,几番折腾下来,身子便吃不消。
  这回定王南下赈灾虽不算大事,却也能推测帝心,而筹备祭祀天地的事上,永初帝出手更狠,直接指派了高相和韩相主理,他这个堂堂东宫太子,朝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却只能是个协理——永初帝这分明就是在扇他的耳光!
  惯于优渥得宠,忽然被永初帝这般处置,太子一添心病,就更难爬起来了。
  孟皇后入殿,瞧着儿子满面憔悴,便是止不住的心疼。挥退旁人后,想了想,连太子妃都请出去了,只剩母子二人相对。
  太子挣扎着起身靠了软枕,道:“天气正热,母后怎么过来了?”
  “你还怕天气热?”孟皇后又是心疼又是生气,“听说昨日高相问你关于祭祀的事,你称病不见,只派了个宾客过去应付?即便你病了不能起身,这等事情也该派詹事过去,怎能如此糊涂!你父皇本来就心思动摇,再听见这样的消息,岂不是更生气。”
  太子似是赌气,“父皇摆明了拿儿臣只当个摆设,正经大事全都交给宰相,连定王府那个司马都更有用处。儿臣不过凑数而已,派詹事和宾客过去,又能有什么区别,倒不如识趣些,少去插手。”
  “你!”孟皇后气结,“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赌气不分轻重!你父皇这次确实完全不顾你的脸面,可你怎能就此撒手不管?碰上这么点挫折就觉得丢脸退缩,比这难的处境还多着呢!我看你是养尊处优的习惯了,半点不知忍辱负重。你看那定王,当年你父皇如何待他?可他脾气虽臭,该做事的时候照样不含糊,从前不得你父皇半点欢心,如今那声望却直逼东宫!”
  “儿臣就是为此不悦。”太子病中体虚,情绪更难自控,怨怼的话脱口而出,“儿臣居于东宫十年,为父皇办了多少事!他定王算个什么,不过这两年顺着父皇的心意做了几样,就得父皇如此器重!反倒是我,挨打挨骂不知多少回,也没得他什么好脸色。”
  孟皇后面色微变,“你这是在怨恨你父皇?”
  太子自觉失言,却是闭口不语。
  孟皇后缓了缓,面色渐渐凝重,“你也说这东宫已做了十年。如今,怎么打算?”
  怎么打算?太子嗤笑。
  皇帝如今虽上了年纪,身子骨却硬朗,看那情形,兴许再占着皇位十来年都说不定。他这个东宫瞧着尊贵,也只能继续在刀尖上战战兢兢的待着,还要时时提防那定王来抢——永初帝封的这个东宫,也太没诚意!
  孟皇后自然瞧出他神情中的不忿。
  片刻沉默,她端端正正理袖在膝上,肃容道:“摆在你跟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太子立时抬目,看向孟皇后。
  “第一,东宫之位拱手让人,自请让位,或许还能留些富贵,却封底夹尾巴做个闲散王爷。”孟皇后挥手拦住变□□语太子,“第二,便是你父皇驾崩,你趁着东宫的地位未动摇,尽快接替皇位——别妄想第三种,如今的情势下,以你父皇的性情,你保住东宫之位,比登天还难!”
  太子霎时哑然,面露丧气。
  原本还怀着微渺的希望,期待永初帝能回心转意,让他继续稳坐东宫。可是……
  这么多年,太子自然知道孟皇后对永初帝的了解,比他这儿子的深了不止十倍!当年凭着打死胡言乱语的道士和几夜搅扰梦境的熏香,便能稳稳捏住永初帝软肋,令他将宠爱的谨妃冷落舍弃,这些年为保住他的东宫之位,种种安排布置时的心思,连他这个太子都望尘莫及。
  她既然说保住东宫无望,那就是真的没希望了。
  那一瞬,病中的太子似乎再难支撑,面色苍白的靠在枕上,惊慌而茫然。
  好半晌,孟皇后才道:“两条路,你选哪个?”
  “父皇龙体强健,怎么可能驾崩……”太子了无希望的嗤笑,声音都微弱了许多。
  孟皇后只管肃容看他,不置一词。
  太子继续笑,笑着笑着,苍白的脸上渐渐重返生机。他似是想到什么,震惊的看向孟皇后,双眸愈收愈紧,许久,才低声道:“母后的意思是……”似是惊恐畏惧,似是隐秘的激动,他按捺住心绪,喘了口气,才小心翼翼的道:“让父皇驾崩?”
  震惊之下却蕴藏激动,令他声音都有些颤抖。
  孟皇后面色不曾改变分毫,只道:“机会近在眼前,敢不敢?”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的第一天割伤了小指头tat~还好手机码字用不到它
  蟹蟹爱的地雷~~mua!
  ☆、第118章 4.3
  殿中静了许久,太子似是犹豫, 病弱的面上时而苍白时而泛红, 夹杂阵阵咳嗽。
  孟皇后只安静的坐在榻边, 不急不躁。
  好半天,太子才道:“父皇他毕竟是儿臣的父亲,弑君杀父的罪名……”
  “那就是想把东宫拱手让人了?”孟皇后冷笑, “定王的性情你并不陌生。前阵子金城的驸马受伤,你还不知缘故?如今他只是个亲王,为个崔忱便能狠下毒手, 若来日这天下大权握到他手中,你我只能任人宰割——玄仁, 仁是对天下万民, 而不是对敌人。史书上多少为权残杀的事,生死存亡之际, 顾念太多, 反受其害的数不胜数。”
  先前崔恒被打折腿的事情,太子当然听金城公主哭诉过, 当时金城的推测,也曾令他心惊肉跳。
  倘若当真把东宫之位拱手让人, 定王清算起旧账,他们母子兄妹全都受不住。
  更何况, 做了十年尊贵的东宫太子,陡然要让他舍弃,实在是不甘心。
  太子抬头迎上孟皇后的目光, 脸颊上有道奇异的暗红,“母后不会怪儿臣?”
  “我一生筹谋,只为你和金城。旁的,都在其次。”
  太子愕然,迎上孟皇后的目光。片刻后,他亦郑重道:“儿臣必定拼尽全力,维护母后和金城!只是宫中防卫皆由父皇把持,谨贵妃虽然好对付,定王却借她的手安插了不少人。要在宫里对父皇动手,还不叫人起疑,并不容易。”
  “所以这次祭祀天地,是天赐良机。”孟皇后面色稍稍松缓了些,“宫中这样的事不少,你也无需害怕。此事我回宫再作打算,要紧的是你——务必竭力为你父皇分忧,做出孝顺恭敬的姿态,哪怕他露出废除东宫的口风,也不得忤逆。更不许像如今这般口出怨怼,记住了?”
  太子有了孟皇后做底气,便道:“母后放心!儿臣这就派詹事去协理祭天之事,待身体好转,便亲自过去。”
  孟皇后颔首赞许,坐了片刻,才起身离去。
  *
  祭祀天地的事有条不紊,今年的殿试也在永初帝的主持下有了结果。
  陶秉兰年纪不及双十,文才固然出众,比起那些年纪既长,又曾在衙署中历练过的人,到底阅历不及。永初帝一番考校下来,取他为二甲头名,赐进士出身。这名次虽不如一甲风光,却也是仅次于那三人的才俊,且因永初帝亲口夸他文才出众,殿试过后,当即声名鹊起。
  阿殷在府中闻得这消息,自是欢欣,当即往静安巷中去看探望父亲兄长。
  院门外已有许多前来道贺之人,团团簇拥在门口,倒显得巷子里格外逼仄。阿殷望之欣慰,入内命人送了贺礼,瞧着父兄忙碌,暂时未多逗留。至后日稍稍清闲,才又备了车驾,同陶靖、陶秉兰一道,同往季先生府上,一则看望二老,再则答谢他对陶秉兰的指点。
  季先生自入春后身体便抱恙,有关定王的事也都托付给韩相去料理,他闲时只在家中养病。
  好在时气渐暖,定王请了太医院名医照料,又有陶秉兰传胪之喜,这一日精神极佳。
  季夫人吩咐在府中摆了小宴,众人同庆喜事,难免提起陶秉兰的婚事来——
  同胎而生的兄妹俩,阿殷如今已有了身孕,陶秉兰却连亲事都还未定,陶靖纵然不着急,季夫人瞧着都看不下去了。她对这事也热心,因先前就相看过傅垚,陶家众人也喜欢那性情爽直的姑娘,季夫人去探傅家口风时,那边也有此意。此时陶秉兰既然高中,正是风光得意之时,当即决定请季夫人帮忙,择了人往傅家去议亲。
  六礼繁琐,从纳采到亲迎,最少也得半年时间,自有陶靖去安排。
  阿殷一日欢欣,回到王府后,如常的先去书房,待晚饭后再回静照堂安寝。
  四月将尽,她那身孕也已有三月,只是身量未显而已。最初两个月的孕中不适渐渐消失,她身边有太医精心照料,本身底子又好,如意见天的学着做开胃小菜,谨贵妃又特意禀报过永初帝,派了宫中有经验的嬷嬷来照料身体,养胎的事倒不花费心思。
  只是听太医说,三个月后胎儿渐渐成型,饮食起居要格外留意,更要令心绪舒畅,不得忧思过虑。
  阿殷谨遵太医嘱咐,虽操心过问京城中事,却也多是了解进展,具体费神的活儿还是交给长史和常荀。只是晚间独自坐在静照堂中,总难免想起定王。夫妻分隔是一层,定王在外被人虎视眈眈更是一层,深想起来,到底难抑情绪,索性从书房翻了几本诗集出来,读诗或听人弹琴,陶冶心绪,连睡觉时都能安稳许多。
  她隔三四日便给定王写信,想着朝堂的事自有常荀禀报,便拣些琐事来写。譬如院中海棠结了果子,譬如读了什么诗、听了什么曲、吃了什么新鲜菜色,总归是说她母子安好,免他挂虑。
  定王自也回信,虽然言辞不多,却也将他路上见闻简短说来。
  往来的信件皆由常荀之手收送,他等阿殷到书房后呈上信件,忍不住道:“殿下这阵子每日都有信,看来南边的事并不算难,王妃也可放心。”
  阿殷一笑接过,“外头如何?”
  “工部修葺祭天台的事已经都安排了,韩相派了可信的人盯着,高元骁每日带人过去检查,避免他们做手脚。礼部正在拟名单仪程,这都是按照旧例来,也没什么。内司采办的神库祭器倒是需要留神,皇上祭天时有禁军跟随,寻常手段不管用,这些上头最容易出岔子。内司的人原本就出自宫中,又是崔家举荐的,更需防备。这些天我们确实盯出了不少端倪,看来东宫那边,是很的被殿下逼急了。”
  “东宫和内司那边,就由你费心,旁人没这能耐。”阿殷接过常荀递来的人员名单,随意扫过,“还有旁的吗?”
  “孟太师出动了。”常荀神色稍肃,“他自去年受寒,就一直在府中养病,不问朝政。这回听说皇上要祭祀天地,觉得兹事体大,就去找皇上,想帮着操持。”
  “皇上的意思呢?”
  “他是太师,又曾任过礼部尚书,皇上自然要答应。”
  这倒是奇了。
  阿殷想了片刻,还是疑惑,“我对孟太师所知的虽不多,听季先生的言谈,他也是个极有德望之人。皇上三师之中,这些年也唯有他最受器重尊崇,必也有过人之处。按殿下的推断,倘若那边当真要有什么动作,也该是冲着皇上去的。以孟太师的为人德行,就算会帮着东宫打压殿下,但若论及皇上,他会同意?”
  “王妃觉得,此事可疑?”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