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9节

作者:程十七字数:4592更新时间:2023-04-19 21:45:53
  李侍郎话一出口,当即有人附和。
  杜聿轻笑一声,他冲上座的皇帝拱手施礼,慢悠悠道:“李大人,本官不明白。这乱套一说,从何而来?昔日太上皇曾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女人也能做官。李大人都忘了?朝中如今有几个女学士,可也没乱了套啊。”
  他的这番话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赞成支持,不过极少。
  周太傅是赞成女子读书的,但是女子对女子参加科举,他却是从未想过。太上皇夸程皇后是大周士子,并封她为崇文馆校书郎,那是因为她智退胡渚使臣。特殊事情特殊办。难道以后真要让女子也参加科举?
  不过他一直很承杜聿的情,虽然不同意杜聿的观点,也咬咬牙选择了同意。他沉声道:“既然律法中并未规定女子不得参加科考,皇上又金口玉言同意了,那就让她考嘛。能考中是她的本事,落榜的话,也怪不得旁人。”
  周太傅在朝中威望极高,见他不反对,支持的人更多了一些。
  ——当然,他们的意见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苏凌已经应允,李侍郎他们反对也无用了。
  等皇帝同意连娟考试的消息传到绥阳时,已经是三月初了。童生试的县试已经结束了。
  绥阳县令犹豫再三,决定给特例,换考题,让连娟参加考试。——他也考虑过,要不要故意出些难题,好教连娟落榜。但转念一想,此事已经惊动了皇上,他须得小心翼翼,不能从中做小动作。万一被发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给连娟的试题试绥阳县几个举人老爷一起商定的,几人审了又审,难度适中。
  那个连娟大约真是有些本事,答得不错。
  几个举人老爷商量过后,一致决定通过。
  于是,这一年的童生试,有了一名女子参加,并通过了县试,开始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绥阳有个女子参加了童生试,这一消息很快传开。
  第124章 新的律法
  皇帝金口玉言, 允许女子参加科举。——是科举而非特设的博学宏词科, 这在大周还是头一遭。
  一时之间, 大周上下议论纷纷。
  先前秦太师养病告假,等他回朝时, 一切已成定局。不过他仍不忘表明自己反对的意思。可惜皇帝态度坚决, 丝毫不肯退让。周太傅等也拥护皇帝。秦太师只得作罢。
  下朝后,朝臣散去。
  杜聿快走几步,追上周太傅, 笑着拱一拱手:“周大人……”
  “杜大人。”周太傅还礼,停下脚步, 与其同行。
  杜聿笑道:“其实我有些意外,没想到周大人竟然会支持女子参加科举。”
  见旁边并无其他人, 周太傅才道:“杜大人此言差矣, 老夫并不支持。”
  “哦?”杜聿挑眉,颇为诧异,“可是周大人在朝堂上……”
  “只是不反对罢了。”周太傅淡淡地道。而且,他还很承皇帝和杜聿的情。
  杜聿点一点头,心念微动, 忽道:“下官斗胆, 想向周大人打听一件私事。”
  “什么?”
  “令千金云游回来不曾?”杜聿话一出口, 隐约又有些悔意。是他孟浪了,这种事情,原不该打探的。于是,他忙道:“是杜聿失礼了, 周大人莫往心里去。”
  周太傅瞧了他一眼,略一迟疑,方道:“回来了,身体也养好了,恐怕用不上太上皇赐的药了。”
  杜聿笑笑:“用不上不是更好么?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
  他们都很清楚,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对周大小姐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年轻的杜修远身形修长,容貌俊秀。周太傅忽然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但很快,他又摇头了。
  不妥,不妥。
  —
  程寻这段时日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对连娟参加科举这样的大事也有耳闻。
  女子参加科举,意味着女子也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这对于提高女子地位而言,绝对是一桩好事。
  她也在晚膳后同苏凌说起这件事,她感叹道:“这个姑娘了不得,是女子科举第一人。”
  苏凌瞥她一眼:“要说第一人,应该是你才对。”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如果没有你参加博学宏词科的先例,恐怕也不会有女人想到考科举。”
  更重要的是,没有女人敢。是呦呦之前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后在瑶光殿上被人拆穿身份时,他们抓着考试资格的漏洞。此事天下皆知,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唔。”程寻转念一想,好像可能大概也许是这样。毕竟在《易钗记》里,没有女子考科举这样的大事。《易钗记》里的提高女子地位,寥寥几句,异常简练。真实行起来的话,并不算容易。
  程寻期望那位叫连娟的姑娘,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证明女子不比男子差,也能打响第一枪。
  —
  在众人的观望中,连娟先后通过了府试和院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秀才”。
  这算是大周第一个女秀才。人人都只当她会一鼓作气,在接下来的秋试里中举,再接着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可惜她在秋试中落榜了。
  不过她已经有了秀才的身份,就表示着她有了许多特权,可以见官不跪,且每月可以领到米面和金银补贴,普通人并不能欺侮到她。
  ——这是对她自己而言。
  对大周来说,连娟一事影响不小。它正式表明女子可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渐渐的,有更多的女子或主动,或被动拿起了书本。——能光耀门楣的,不止是男子。
  连娟对自己的考试失利似乎也不失望,她声称打算刻苦攻读,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绥阳县令亲自将每个秀才应得的金银米面送到她家中。
  不过连娟神情淡淡的,只简单道了谢,倒是她的老父亲神情激动。
  绥阳令回县衙后随口问起连娟的情况:“本官以前也没问过,这连秀才家中是什么情况?一个女人,读书能这么厉害?绥阳县内,也有人花费心思教养女儿吗?本官去连家,看他们不像是肯花钱教养女儿的……”
  一旁的黄师爷道:“大人,这一点小人知道。说起连秀才,还得从她父亲说起。连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潜心读书,可惜直到三十多岁上,才过了童生试,连秀才都不曾考中。他灰了心,就想着生个儿子好好教导……”
  绥阳令皱眉:“本官记得,连老爷子没有儿子?”
  黄师爷缓缓点头:“可不是?连老爷子的夫人姓常,连生了三个女儿,又不肯让丈夫纳小。大人猜一猜,她后来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绥阳令也好奇。
  “常氏生的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就是这连秀才了。连秀才以前的名字,可不叫连娟,叫连卷。读书破万卷的卷。”黄师爷脸上带些神秘,“大人有所不知,连秀才生下来,常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买通了产婆,说自己生下的是个儿子。”
  “哦,还有这样的事?”绥阳令更惊了。
  “可不,大人,您今年才来,这事儿当年可大了。”黄师爷看他感兴趣,说的更加起劲儿,“照顾小孩儿自有乳母丫鬟,连老爷子没亲手带孩子,也不可能真扒开衣裳瞧瞧,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就一门心思好好教导,为此还请了好几个厉害夫子呢。这连娟倒也争气,确实聪明,素有神童之称。可惜,到底是给她爹知道,她是个假男人了。”
  绥阳令沉吟:“竟是这样……”
  “连老爷子当时差点没气死,叫着要打死他们母女。连秀才挡在常氏跟前,说什么儿子能做的,她也能做。听说连老爷子直接就问‘儿子考科举光耀门楣,你也能考?’唉,没想到还真让她成了。”黄师爷轻轻叹一口气,“事发没多久,常氏就没了。后来连秀才改了名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读书……”
  绥阳令沉默了好一会儿,方道:“读了吧。”他定了定神:“这样,本官上表,详细说一下这连秀才的事情。”
  或许还能再得到朝廷表彰呢。
  —
  苏凌看到连娟的情况,已是这一年的十月。
  他心说,这经历倒还挺传奇,呦呦肯定会感兴趣。
  于是得了空,他同程寻提起连娟的事情,叹道:“还真有人同你一样扮成男子。”
  程寻愣怔了一会儿,心想,这个连娟姑娘,拿的可真像是女主剧本啊!刚生下来就被母亲强行当成儿子养大。
  听苏凌和自己说话,程寻回过神,笑道:“当然有啊,你是不是忘了那个为父报仇的孝女?”她忽然想起旧事,斜了苏凌一眼,压低声音:“哦,是了,一开始,我也以为你和我一样是女扮男装的……”
  苏凌额头突突直跳,似笑非笑看着她:“你不说,我倒差点忘了。”
  程寻忙举一下手:“当然,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只当你是假装的太成功了。”
  “是么?有多成功?”苏凌说着已站在了她身后,将她打横抱起,“是男是女,你用不用再检验一下?”
  他轻轻颠一颠她,唬得程寻连忙抱住她的脖颈,软语道:“别闹,别闹,真闹了的话,你可要后悔的。”
  苏凌故意板了脸:“怎么后悔?”
  程寻也做出凶巴巴的样子来:“我,我三天不理你。”
  “啊呀,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些麻烦。”苏凌故意叹了一声,抱着她就往床榻走去,直接将她往床上一放,欺身压了上去,“不理我?那我也有法子让你开口。”
  程寻举手阻挡:“大白天的啊,你可别闹啊。先时就有人说我专宠了,你要再闹,他们说我是祸国妖后可怎么办?”
  苏凌身形微顿,似是真的把她的话听了进去。他的手位置一动,转到了她腰间,隔着衣衫,轻挠她腰间软肉,口中道:“那也不错。”
  程寻不受痒,被他偷袭,咯咯直笑,连连求饶。
  两人笑闹了好一阵,才停下来,并排而坐。
  程寻整理了一下微乱的鬓发,脸颊红彤彤的:“对了,我想这几日出去一趟。我听说我三哥定亲了,我得去恭喜他。”
  苏凌点头:“我和你一起?”
  “不用不用。”程寻连连摆手,“他见了你还拘束,我自个儿就成了。我们有一段时间没见了,正好说会儿话。”
  苏凌见她如此,也不强求:“我让燕山带人跟着你去。”
  —
  程寻没有直接去二叔家里,而是先去了程家在京城的宅子,找人给程瑞带了话,在这里等他。
  程瑞到的很快,他今年下场,已然中举,名次还不错,就等着明年开春的会试了。看见程寻,他微微一愣,就要行礼:“娘娘……”
  “哥。”程寻冲他灿然一笑,拦住了他的礼,“我这次是来恭喜你的。中举之后,又定亲,这算双喜临门?”
  “谢谢。”程瑞只笑了笑,“名次不算很好,比不得大哥他们,也比不得你。”
  阳光正好,他们兄妹相对而坐,和之前一般无二。
  程寻给他们斟了茶,笑笑:“我那和你们的不一样,三哥很厉害啊,好好准备,年后春试肯定能考中进士。”她清丽的脸上露出好奇之色来:“三哥,你见过未来的三嫂没有?”
  “……见过。”程瑞轻轻点头,“你也见过,是赵家表妹。”
  “赵家表妹啊。”程寻知道三哥的未婚妻是二婶赵氏的娘家侄女,亲上做亲。她轻声道,“那还好些,大家都认识,有情分在。”
  程瑞只扯一扯嘴角,并没有说话。
  他知道他要娶赵家表妹。母亲赵氏之前就提过了,说要亲上加亲。他那天无意间听到母亲赵氏和妹妹端娘说话,说是赵家表妹,肯定和她们一条心,不用担心他娶妻之后,疏远她们。
  其实他很想告诉他们,他会做一个合格的二房嗣子,孝敬父母,友爱妹妹。这些年来,对于他们的要求,他从不违拗。而儿女的婚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他们觉得赵家表妹好,那就赵家表妹吧。反正他也没有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娶谁都一样。
  “不说我了。”程瑞喝了一口茶,“呦呦,啊,不,娘娘,说一下你的事情吧。端娘那边已经有好消息了,你呢?你比端娘还早出嫁了两个月。你什么时候让我当舅舅?”
  端娘去年五月出嫁,一直不见动静,赵氏求神拜佛,好在今年六月温家那边传来喜讯,说是端娘有孕。赵氏连忙去寺庙还愿,又派了心腹嬷嬷去盛家照顾端娘。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