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0节

作者:金面佛字数:3368更新时间:2023-04-22 17:51:00
  为了给独身一人的海军排遣孤单,她相当大方的贡献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让他无聊的时候自己看电影。
  当初为了排遣无聊,她过来之前准备了好多碟片,可惜的是基本上没有派上用场。
  交班之后,她唯一想干的事情就是呼呼大睡。
  邹鹏谢过她的好意,先躺在病床上睡了一大觉。
  等到他睁开眼的时候,整个海岛都陷入了沉寂,夜色深沉。
  邹鹏想了想,打开了床头柜上的笔记本电脑,又依靠上半身的力量支起小桌子,开始找东西看。
  点开播放器时,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动开始播放一段录像。
  打扮的跟福娃一样的小阿宝正对着镜头拱手,奶声奶气地喊:“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真的只能用喊这个词来形容。
  也不知道这小丫头到底遗传的谁,明明长得跟林蕊如同俄罗斯套娃一样,唱歌却偏生没有遗传到母亲,难听的很。
  然而这姑娘却极有自信,依然扯着嗓门喊《生日快乐歌》,活像她是宇宙大歌星。
  邹鹏下意识咧开了嘴巴。
  后来当妈的人可能实在看不下去了,过来给女儿帮忙,试图将她带上正轨。
  可惜小阿宝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带人跑调的功力上无人能出其右。
  气得她大喊大叫:“何淼淼,你妈我好歹也是出过磁带的人!”
  邹鹏忍不住笑了。
  镜头里头,两张脸也笑容满面,对着他大喊:“生日快乐哟,爱你!”
  神差鬼使间,邹鹏又重新播放了一遍。
  病房门突然间打开了,啪的一声响,日光灯亮了。
  邹鹏惊讶地看着房门,口罩一边挂在脸上的女医生满脸错愕,下意识看了下门口的号码,赶紧道歉:“不好意思,打扰了。”
  她是要去隔壁病房看望刚刚手术下来的病人,做麻醉术后评估。
  邹鹏微微一笑:“没关系。”
  那人赶紧退了出去,临走之前,她冒了一句:“我不给你关灯了呀,开灯对眼睛比较好。你要是需要关灯,就按床头铃。”
  邹鹏愣了一下,朝她点头道谢。
  他看着视频里头的小阿宝还在奶声奶气地唱着生日快乐歌,心情舒展的很。
  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房门再度被敲响了。
  刚才贸然闯进门的女医生姿态大方:“既然你还没睡,那我就跟你交代一遍吧。之前我过来的时候你睡着了。”
  邹鹏点点头,言简意赅:“在哪儿签字?”
  女医生笑了:“好歹听完再签字呀。”
  她目光扫过笔记本,笑道,“你爱人跟女儿长得可真像。”
  麻醉病人是要登记身份证号码的,今天可不是这个邹鹏的生日嘛。
  视频上,母女俩同时做飞吻的手势,俏皮地眨眼睛:“爱你哟,阿姨!”
  女医生一愣,茫然地看向邹鹏。
  胡子上长了一圈青茬的海军少校微笑:“您误会了,这是我干女儿。”
  麻醉医生点点头,一边谈话一边看病历内容,突然间冒出一句:“你也是江州人啊?”
  邹鹏点点头。
  那女医生高兴起来:“我也是。我是省实验中学毕业的,离你家好像挺近的。”
  邹鹏病历上留的家庭住址就是他身份证上的地址。
  邹鹏笑了笑:“我高中也是在省实验中学念的,不过高二时退学参军了。”
  “嗐!南海打仗是不是?当时我们班也有好多人想要过去,还有人想转学去军医大。”
  女医生笑了起来,“那这么算的话,我还是你学姐呀。”
  邹鹏笑了笑:“您看着可比我年轻。”
  女医生指点签字的位置,调侃了一句:“那我是不是应该夸你成熟啊?”
  她看到邹鹏签好的名字,才突然间想起来,“对了,你就是林鑫的那个弟弟是不是?瞧我这脑袋瓜子,今天都要忙晕了,就记得你的病症,想不起来你的身份了。”
  邹鹏微笑:“那是病人的荣幸,于主任。”
  第491章 番外:志忠的婚礼(捉虫)
  2006年5月, 完成为期一年护航任务的邹鹏顺利返回大陆。
  他没有来得及在海军基地进行休整, 直接请了积攒好几年的探亲假, 匆匆忙忙往青海去。
  陈志忠结婚了,作为好兄弟,他要跟李伟豪一道去给人家当伴郎。
  去的火车上, 李伟豪还在不停地吸气叹气,小声嘟囔着:“陈志忠这家伙实在太不够意思了。”
  当初钓鱼岛局势稳定下来, 岛上也有海警长期轮流驻防之后, 组织上问他们的意思是继续留在部队里头服役还是想要复员回家。
  结果这家伙二话不说, 直接打申请,回他老家种树去了。
  说好的要一生一世军装情呢?
  邹鹏默默地看了眼龇牙咧嘴的李伟豪, 认真地提醒他:“陈志忠原本也不是军人啊。”
  当初他在国防部也是公务员的身份。
  李伟豪一噎,却不打算就此放过,仍旧要控诉。
  更可恶的是,自己年纪明明还比陈志忠还大半岁, 到今天都没有解决个人问题,他却抢在兄弟们的前头娶老婆了。
  陈志忠在种树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中学老师志愿者。
  两人一块儿种了1000亩树,决定在一起。
  老师索性辞了职在这里长住下来,就在镇上的中学里头又找了份工作。
  邹鹏看他那张幽怨的脸, 终于说了句公道话:“你要是早点跟你女朋友结婚, 不就没这么多问题了吗?”
  谁知道李伟豪不要脸的很,居然宣称:“结婚, 跟哪个女朋友啊?”
  邹鹏立刻埋头看报纸,坚决不搭理他了。
  李伟豪却非要刷存在感, 凑过来看他手中的报纸,轻轻叹了口气:“什么时候高铁能修到青海来呀?”
  他都要等不及了。
  “规划是2008年通车。”邹鹏头也不抬,“别假惺惺了,反正你一年到头也坐不了几次高铁。”
  李伟豪一本正经:“我还想试验是不是所有的高铁上都能够立硬币呢。”
  邹鹏更加不想搭理他了。
  虽然不是高铁,可火车速度仍旧比前面提高了不少。
  这一回,他们下了火车站就直接坐公交车到镇上,然后转了班车进村。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比起11年前自己第一次来这儿,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村里头条件好的人家也是青砖大瓦房,前面圈个小院子。他没有见过二层以上的小楼。
  可是现在,三层楼都比比皆是。
  通往村里头的道路又拓宽了,并排行两辆小汽车根本不是问题。
  家家户户院子里头都绿意盎然,搭着棚子,钉钉挂挂的种满了蔬菜跟水果。
  最显眼的应该是风车了,刷成五颜六色,随着风转动的时候,绚烂如彩虹。
  蓝天白云下,那一架架小型风车,看得人目眩神迷。
  现在的公交车是无人售票车,即使没有热心的售票员,也拦不住坐在他们前面的大妈自来熟,高兴地跟外乡人介绍:“你们也是来村里头看风车的吧。”
  现在这些风车已经成为他们村里头的一景,不少人说有童话色彩,全都跑过来拍照。
  在青海,胡杨林遍地都是,风力发电厂也不稀奇,可是这样漂亮的小风车却不常见。
  它们与太阳能发电板一道,满足了整个村里头的用电需求。
  村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去镇上更换蓄电池。
  平均划下来,一个月的租金还不到10块钱,就能满足全家人的用电需求。
  邹鹏微笑,上次他过来的时候,在秀芬婶婶家里头看到的还主要是太阳能发电板。
  之所以没有主要依靠风力发电,是因为风沙太大,对风车的损耗比较大。
  李伟豪突然喊:“哪里来的沙?一点儿沙都没有啊。”
  这个天简直可以看得人目瞪口呆,漂亮得仿佛天然的油画,每一个色调都是那么的纯粹迷人。
  天啦!油菜花田居然也可以这么美,比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色泽可浓郁多了。
  邹鹏也突然间反应过来,眼下根本只有风没有沙呀。
  青海的春天,风沙应当不小才对。
  “没有沙了。”那大妈健谈的很,语气掩饰不住的自豪,“我们种了很多树。”
  这些树木的存在,不仅让原先已经大片荒漠化的土地重新肥沃起来,而且还阻挡了沙尘暴。
  就连每年都狂吹不已的大风,经过这些树木的阻拦,到达村里头的时候,也柔和了不少。
  “国家好政策好。”那大妈脸上有两坨高原红,脸上的喜悦能够感染到所有看到的人,“所以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喽。”
  她跟两位外乡客絮絮叨叨的说了家里头的收成。
  青稞地里套种了油菜,家里养了一群羊,自己跟丈夫都在村里的蔬菜加工合作社上班,儿子和媳妇在镇上的厂里工作,孙子孙女儿在省城念大学。
  “往前再推10年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成真的了。”大妈笑容满面,“可不是,日子越来越好咯。”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