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节

作者:阮阮阮烟罗字数:9134更新时间:2023-04-23 17:45:12
  ……明郎……明郎……明郎!!
  华阳大长公主心中一声声焦急地呼唤着,却为时已晚,追跑至侯府大门的她,被戍守看监的侍卫拦住,出不了大门半步,只能边手抓着阻拦的长戟、拼命向外探出身子,边极力望着那远去的车马,撕心裂肺地高声呼唤,“明郎!明郎!!”
  一声又一声的极力呼唤,追不上远去的车马,马蹄飞驰,车轮粼粼,绝尘而去,徒留那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回荡在武安侯府的大门前,一声比一声更为沙哑,最终哑至无声,干疼的喉咙,再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中年妇人,失魂落魄地站在武安侯门槛后,只是抓握着长戟的双手,有鲜血不断地流溢出来,一滴滴地溅在武安侯府的门槛上,溅在大梁太祖皇帝亲书的武安侯府匾额之下。
  追来的侍女,见华阳大长公主双手染血,整个人也失魂落魄,眸中无半点光亮,像是风吹一吹就要散了,边要上前扶华阳大长公主回房包扎伤口,边口中劝道:“公主殿下,侯爷已经走了,奴婢扶您回房休息吧。”
  但她的手,刚触到大长公主衣袖,便被用力甩开,方才还似人将散架的华阳大长公主,又已恢复成平日的冷厉模样,眸光阴鸷,嗓音无温地重复道:“走了……”
  “走吧!都走吧!!”
  她桀桀冷笑着叫道,似是无所畏惧、毫无挂牵,自在这座煊赫的牢笼中发疯般地乱走着,侍女们也已习惯了大长公主如此,只在后面默默跟走着,最后看大长公主回到房中,见有仆从正拿簸箕扫帚打扫狼藉的室内地面,立冷声斥骂:“谁让你们动本公主的东西的,都滚出去!!”
  仆从紧着低头出去,侍女们也被拦在了门外,她们虽在内心对这公主罪人并无半分尊敬,但终担着侯爷之命,公主殿下若出了什么事,侯爷回来她们不好交代的。
  怕出意外的侍女,透窗悄悄看去,见方才暴戾发火的华阳大长公主,一个人待在室内后,就安静地一点声音也没有,像是一具没有呼吸活力的僵硬干尸,一丝人气都没有了,一动不动地杵站在室内许久,方慢慢地低下身去。
  像是有人持棒在后狠狠打碎了大长公主高傲的脊骨,她僵硬地弯下身去,似连带着将这一世的高傲自尊都弯了下去,慢慢拾起地上的牡丹香囊,将那些滚脏沾灰的香雪糖,一颗颗地捡起,放回香囊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淡定看文看到后面会明白这几句话,作者都说倦了,能接受就看,不能接受就弃,心有疑虑但愿等看发展,就追看或养肥,膈应得不行就放手离开,从不强留读者,本来就是冷门小众,苏宠甜爽,就沾了半个苏字,还苏得很倒霉,看不下去、接受不了不要勉强,弃文膈应这几个字,作者从开文至今,在评论区时不时看到现在,每段情节、每个设定、每个拐点、每个角色都有人膈应弃文,其中最搞笑的是有因为文中出现感叹号而膈应的,因为那位读者认为古代没有感叹号那么古代背景的也不许有,emmm……
  然后再给皇帝扯句,为什么他能因为顾念明郎姐弟,容忍长公主那么久,为什么他知道陆峥可能有问题时,还是给陆峥机会,为什么在知道所有后,还能放明郎去边疆,那是因为他有做其他许多,作者对朝堂能简则简,不代表他每天无所事事,他有对朝堂掌控的强大自信,即使以上全部爆开,他有预案,他自信能掌控形势,觉得能hold住,他人生中最大的意外是女主的出现,诸多事里他唯一一个完全一点准备都没、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女主的身世
  第214章 急报
  京城郊外,沈湛接过温羡递来的酒杯,在柳枝轻拂的暮春暖风中,举杯一饮而尽。
  曾经,他们是友人,是亲人,有过信任的相交,有过锥心的猜疑,也有过立场的对立,他的母亲,曾数次差点害了他昔日妻兄的性命,而他昔日的妻兄,最终主力查出定国公府谋逆冤案,借此扳倒了他的母亲。
  恩恩怨怨,早在数年前,就已尘埃落定,如今,都在这杯清醇的送行酒里,不必再多说什么,将酒饮尽的沈湛,将手中空杯放在另一只刚刚饮尽的空杯旁,朝来送行的温羡拱手告别后,正欲登车离开时,忽听车轮飞驰声响,有一辆宫车匆匆驶近,车厢中的女子,还未等马夫彻底勒停马儿,就急吼吼地掀帘跳了下来,飞跑到了他的身前。
  “……公主殿下……”沈湛与身旁的温羡,朝来人如仪行礼。
  差一点就没赶上送别的容华公主,气喘吁吁地望着身前的明郎表哥,一时也说不出话来,就只是这样望着他,贪婪地望着他,望着望着,她呼吸渐渐平定,可仍是说不出一个字,只因喉头愈发酸涩,涩得她说不出那些原先想好的送别说辞,哑声沉默半晌,终只微哽轻道:“明郎表哥……你要保重啊……”
  简单的一句话说出,沉重的心闸也似随之打开,漫流的心潮向上翻涌,令容华公主双眸湿润,眼圈儿红红地望着她的明郎表哥,将那些原先拟想的送别说辞尽皆抛下,难忍冲动地道出自己尘封数年的真正心声。
  “……其实……其实明郎表哥当年外放青州时,我是想随皇兄一起来送你的,可是……可是之前不管我怎么恳求,明郎表哥你都不愿留在京城,我心中难过又生气,一个赌气,就没有随皇兄来送你……如果……如果我当年来送你了……如果我跟着你一起去青州,一直陪在你的身边,会不会现在的一切,都会不一样?”
  泛泪双眸中的光芒,随着这一美好畅想,粲然亮起瞬间,即如流星倏忽而过,寂寂落了下去,容华公主唇际弯起淡淡的笑意,自问自答道:
  “其实我知道的,我已经想明白了,什么都不会变的……明郎表哥你早就和我说过,只把我当妹妹看,可我从前总觉得,这是能改变的,只要我努力排除所有的障碍,你就能改变心意,就有可能真正喜欢上我……但现在我明白,有些事,是一辈子都没法改变的,就像明郎表哥对我,永远不会超出亲人的喜欢,就像我对明郎表哥的心意,也永远不会改变……”
  沉默的沈湛听至此处,正欲劝说,就见容华公主边红着眼边笑着说:“我还是会喜欢明郎表哥的,喜欢那个送我孔雀裙的明郎表哥,喜欢那个关心我、照顾我的明郎表哥,我会把这份喜欢,像明郎表哥送我的小面人一样,装在匣子里,珍藏起来,不再给别人看,包括明郎表哥,也不会让任何人拿走,包括明郎表哥。”
  容华公主含泪笑着对沈湛道:“明郎表哥,以后你就只是我的表哥,我也只是你的嘉仪表妹啦,你去燕州,要照顾好自己,保重身体啊。”
  幼时在与圣上相识熟络后,沈湛随圣上同唤容华公主芳名“嘉仪”,后来少时,他得知容华公主心意,婉拒之后,为免误会,有意拉远距离,一直尊称“公主殿下”,再未唤过她的名字,沈湛望着身前双眸湿润的女子,好似又是当年那个被人欺负、却还强忍不哭的小女孩站在他身前,轻对她道:“嘉仪,你也保重。”
  就似当年,被人欺负,还能强忍不哭,可一听明郎表哥唤她“嘉仪”,心中的委屈就止不住地往上涌,眼泪也扑簌簌地跟着往下掉,于和煦暮春暖风中,缀在容华公主睫处许久的泪珠,随着沈湛这一声轻唤,终似珍珠滚落下来,看着沈湛登上马车远去的容华公主,难抑强忍多时的泪水,望着越来越远的滚滚烟尘,扑簌簌地掉着眼泪,像是把这些年来的心意情爱,都流光了,直至再也看不见远去的车马,方慢慢地止了泪水,轻轻啜泣。
  正抽抽噎噎,一方雪白的帕子,递送至了她的面前,容华公主顶着张哭花了的脸,泪眼朦胧地看去,见是身旁的温羡伸手递来,哽咽着轻哼一声,“臭男人的东西!谁要你的!!”
  她从自己袖中取出香喷喷的帕子,低首擦着眼泪,专程来送行的温羡,见此地已无事,便欲离开,却又被容华公主叫住,叫住后却又似无事,他静等了一阵,仍等不到容华公主开口,便先开口问道:“公主殿下有事吩咐?”
  “……吩咐?我哪敢吩咐你?!”容华公主凉凉地哼了一声,双眸瞅了温羡一阵,口中咕哝哝的,欲言又止,最后仍是语义不明,只边将头一扭离开,边嗓音凉凉道,“你还是自己管好自己吧……小心皇兄揭了你的皮!!”
  一年又一年过去,当朝贵妃养兄,依然未被圣上揭皮,不但未揭,还成了大梁太子太傅,原就颇受圣上赏识的他,又因与薛贵妃的亲缘关系,更得圣上青眼重用,可谓是当朝第一红人,常携父入宫,与贵妃娘娘相聚,共享团圆之乐。
  这日家宴,仍是当朝贵妃的温蘅,亲自下厨做了几个青州小菜,常年养病的太后娘娘,因近来身体精神尚可,兴致上来,也做了一两道,容华公主在旁看着手痒,也在母后指导下,学做了一道八宝兔丁,再加上御厨烹制的山珍海味,满满一桌摆开,众人围桌而坐,在闲话笑语中,共享佳肴,渐将桌上美味食了大半,除了中间那道几未有人动筷的八宝兔丁。
  容华公主在这道精心烹制的八宝兔丁刚出锅时,就迫不及待地先尝了一口,此后,她再未动筷,也明白他人为何绕着这道兔丁夹菜,但明白归明白,旁的菜都被吃了大半,就她这道还满满当当的,忒没面子,遂还是笑着招呼着道:“多吃些呀!”
  在她扫看众人、寻找目标的目光中,两个孩子默默地低下头去,避过姑姑的扫视,容华公主的眼神,最终定在了温羡身上,直接点名道:“温太傅,你多用些。”
  被点名的温羡,持箸寻夹了块最小的兔丁,放入口中,难嚼下咽,却不又能在众目睽睽下吐出,只能就着手边的酒,喝咽下去,微笑着谢公主殿下赐食。
  太后在旁含笑看着,看着看着,心中又很是忧惘,自从嘉仪执意要与温羡解除婚约后,她就一直为她留意新的好婚事,可嘉仪本人,却对此一直不上心,直到前几年明郎离京赴边后,才勉勉强强,同意相看些优秀的世家子弟、年轻朝臣。
  但,那些英俊有才的年轻男儿,在嘉仪眼中,总是缺点多多,每次不是说这个缺乏男子气概,就是说那个磨磨唧唧不爽快,总之没有一个合她心意的,就这么一直拖到今天,那些男儿们都成亲娶妻了,嘉仪她,还是孤身一人,没有定下新的婚事。
  对此,她这做母亲的,忧心忡忡,但嘉仪却劝她宽心,总说什么缘分未到,说什么有母后在、有皇兄在,她不是孤身一人,这般自自在在也挺好,太后拿嘉仪没办法,也只能由着她宠着她,并不强逼她婚嫁,毕竟在她这母亲心中,儿女们平平安安才是第一位的,旁的在“平安”二字之前,都可先放一放,有她在,有皇儿在,无人可伤害嘉仪,纵是她日后病逝,皇儿定也能照顾好他妹妹嘉仪一世,对此,她很是安心。
  太后想着想着,看嘉仪又在“逼劝”温羡吃她炒的八宝兔丁,还在晗儿与伽罗同情的目光注视下,把盛着兔丁的盘子,直接端送到温羡面前,不由在心中哑然失笑。
  ……虽执意解了与温羡的婚约,但这几年来,嘉仪每次见到温羡,都与相看那些勋贵子弟时连个眼神都懒怠多给不同,对温羡有点劲劲儿的,尽管每次对上,都算不上什么好事,但终究是独一份的特别关注,温羡至今也未娶妻,人世尚长,也许哪日,嘉仪口中的缘分,就到了呢……
  ……也不知她这身子,能不能等见到嘉仪缘至的那一日……
  无声想着心事的太后,看温羡又不得不持箸夹兔丁,含笑宣布宴罢,免了嘉仪赐给温羡的“食刑”。
  宴虽罢,但温羡与温父暂未离宫,仍留坐闲话用茶,温蘅看伽罗乖乖地留在殿中,依偎在她祖母的怀里,陪太后说话解闷,而晗儿则同他外祖父“咬耳朵”说了一句什么后,两个人眼睛都晶晶亮的,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一起往摘星阁看星星去了。
  她这一儿一女,性情不同,晗儿活泼开朗,伽罗聪颖细腻,平日喜好,也很不相似。
  身为太子的晗儿,每日里读书习武之余,总要拼命挤出点时间,留给他喜爱的天文地理,相对儒家经典、孔孟之道,他对日升月落、天下山川更感兴趣,常想离了这宫阙,到外头亲眼看看更为广阔的世界,颇为期待他父皇曾说过的南巡之事,但也知他父皇是因为他祖母这两年身体不好、无法远行的缘故,搁置了南巡一事,平日也从不在他父皇面前催提,只是在闲暇时,常翻看地理图志,聊以解闷,在书画中徜徉山水、走遍天下。
  而伽罗,身为女儿,并不爱女红之事,平日虽好读书,但相对风花雪月的诗词,她更好史书,纵因年幼,还看不太懂,但也能边问字义边一字字地看下去,十分静得下心来,在她父皇边抱她在怀、边处理朝务的时候,也半点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听着她父皇与朝臣议事,一点不发困,精神奕奕的,看起来认真极了,有时她笑问伽罗可听懂了,年幼的伽罗,竟也能大体将朝事,讲个一二三出来,尽管还只是一知半解,但基本不会出错,十分聪慧。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性情为何,喜好为何,都是她的好孩子,这一家团圆的春日夜里,温蘅心中暖意盎然,边看着不远处的伽罗和太后,边笑与哥哥说话,请他用她亲手做的桃花糕。
  但兄妹间喝茶笑语没一会儿,温蘅就注意到,容华公主又在目光炯炯地盯着这里,就如之前的每一次家宴,都颇为关注她的哥哥。
  温蘅边用点心,边同哥哥开玩笑道:“公主殿下,莫不是真的喜欢上哥哥了吧?”
  温羡喝着茶朝容华公主瞟了一眼,淡笑着道:“说是监视,倒更像些。”
  温蘅讶然,正欲细问时,皇帝走上前来,揽住了她的手道:“陪朕出去走一走吧。”
  温蘅以为皇帝是有什么事要说,暂别了哥哥同皇帝出去,却也没听到什么,皇帝就真只是牵挽着她的手,带着她在春月下的花苑林里,慢慢地走着,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唇角勾着的笑意,随着漫走越来越满,都快要溢出来了。
  “怎么了?”温蘅看着这样的皇帝,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皇帝含笑道:“只是想同你走一走,在这样好的春日夜晚,想同你一起在月色下走一走。”
  月色如水,流曳在蜿蜒延伸的花苑小径上,映得花间的白石径,宛如一道潺潺流淌的溪流,这样的溪流,也曾流淌在永安公主府里,那个夜晚,他拼着被岳父打了一场,得到了她送行的机会,那一路很是安静,她无话对他说,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同她并肩踩在如水的小径上,悄眼瞥看她的青丝容颜,盼着这一路走得久些,再久一些……
  但走得再慢,那时的他,也很快走到了永安公主府门前,只能望着她无声地朝他一福,而后转身回府,清影渐远,而如今,他总是抓不住的缥缈清影,被他紧紧牵系在手中,他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暖温度,他能望得见她眼底的真切笑意,这条路,将一直通向他们今生的尽头,他不必再只能无奈地停住脚步,站在原地,望着她转身离去,越来越远,直至再也不见,这一世至此,花好月圆。
  ……纵看她,仍有时会有“雾里看花”之感,偶尔会想自己在她心中,究竟明郎的影子占了几成,元弘又占了几成,但花在他的身边,一世都将在他的身边,那便是花好月圆……
  止不住笑意的皇帝,正欲与温蘅笑语,忽听急切脚步声响,是赵东林疾步近前,手捧一道奏折,“陛下,燕州急报!”
  皇帝以为边漠突起战乱,忙收了旖旎心思,伸手接过,却见递折的臣名,不是明郎,而是他放在明郎身边的副将,心中既惑又惊,凝重了神色,打开看去,匆匆眸光一扫,猛地顿在“不治”二字之上,身体连同眸光彻底僵住,竟无半分再往下看的勇气。
  第215章 儿子
  对浩渺苍穹 、满天繁星极有兴趣的元晗,与外祖父同在摘星阁观星许久,意犹未尽,直到将要离宫的舅舅找来,方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外祖父与舅舅,离开了摘星阁,边抬头看看浩瀚星空,边往建章宫走去。
  虽然身为当朝太子的他,早该住到东宫去才是,但就像身为贵妃的母妃,并未住在长乐宫般,他与母妃、妹妹一直都住在父皇的建章宫中,一家人并未分开另居。
  是的,一家人,幼时的他,并不知帝王之家与平民之家有何不同,以为他、妹妹、母妃与父皇之间的相处,就是寻常皇家,等长大了几岁,才渐渐明白,他们这样的“一家人”,于皇室来说,是多么地特别,多么地难得,父皇对母妃的深爱专情,于一位帝王来说,是多么地珍贵,而他与妹妹伽罗,能生为父皇与母妃的孩子,又是多么地幸运。
  他渐渐明白了这些,却也无意间听人说起,原来母妃,曾经是沈叔叔的妻子。
  有生以来,从未有哪件事,叫他如此震惊,他心底直想,这不可能,应将那句可怕的话,速速忘得一干二净,可又总忍不住,不停想起,那句话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里,如魔咒般催促他去寻找事情的真相,可他不敢去问母妃,不敢去问父皇,只能将这心事埋在心底,每日里装得和从前一样,无忧无虑,无甚区别。
  但,他是父皇和母妃的孩子,再怎么努力装得寻常,又怎么能瞒得过父皇母妃的眼睛,不仅父皇和母妃,就连妹妹伽罗,都觉得他有心事,他在勉强搪塞了几天后,实在撑不下去了,悄悄找到了一个人,询问此事的真相。
  他的舅舅、他的太傅,在听到他的问题后,沉默许久,告诉了他武安侯府与定国公府之间的恩怨,并轻对他道:
  “你母妃与你沈叔叔有缘无分,许从一开始,就不该相识成亲的,错误的事,应早早断了,否则拖得越久,带来的伤害越大,你母妃与你沈叔叔当初选择和离,是对的,对他们彼此都好,走出错误的过去,才会有新的明天,你看如今,你沈叔叔成了名将,戍守边关,实现抱负,而你母妃有你、你妹妹、你父皇,生活安定,一家人和和美美,与你沈叔叔,是真正的一别两宽。”
  舅舅的话,为他释惑,亦开解了他,他放下了这桩心事,只是以后再想起沈叔叔时,心中的感觉,总有点不一样了,但具体哪里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心里头迷迷茫茫的,思念起沈叔叔时,总忍不住回想那日问沈叔叔为何没有亲生孩子时,沈叔叔那句淡淡的“没有福气”,他也不知心中是何滋味,只是更加频繁地想起沈叔叔,譬如此刻边慢走边抬头望星的他,心底也忍不住想,在燕州的沈叔叔,是否也正同样观星呢?身边可有适安哥哥陪着?可与他看的是同一片星空?
  想着想着,他已踩阶走到了建章宫殿门前,时间已经不早了,元晗从侍女口中听说妹妹伽罗随祖母歇在慈宁宫、父皇和母妃也已在寝殿歇下后,正准备回自己殿中盥洗休息,忽地觉得有些不对。
  ……他还没回来,疼爱他的母妃,应不会先歇下的……
  心有疑惑的元晗,担心母妃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向父皇与母妃的寝殿走去,远远地就见殿内灯还亮着,赵总管等宫侍,正垂首侍在垂帘之外。
  元晗走近前去,赵总管却一反常态地轻声劝拦道:“殿下,您最好……先别进去……”
  果然有异,元晗急问:“可是母妃身体不适?”
  赵总管轻摇了摇头,眼望着他欲言又止,最后忧虑的眸光,透过垂帘缝隙看向殿内的父皇与母妃,口中轻声道,“陛下与娘娘在想事情,应该不希望被打扰……”
  ……什么样的事情,连他这个亲生儿子的请见,都算是打扰……
  元晗心中更忧,手掀起垂帘一角,向内看去,见父皇和母妃,都无声地坐在窗下,沉默不语地各低着头,好像在想各自的心事,又好像想的是同一件事,无人言语,只是死寂得令人窒息难受的安静,殿中灯光明亮,可气氛却像是黑暗的深渊,正拖着他们,无限向下沉沦。
  许久,父皇涩哑的声音,低低响起,“那里的大夫不好,回京……回京让最好的太医来看,会好的……”
  只缓慢断续地说了这一句的父皇,似也无法劝服自己,他沉默片刻,忽地紧紧地抱住了身旁的母妃,母妃轻抵在父皇的肩头,总是温柔含笑的双眸,没有半点光亮,黑漆空洞,好似魂魄已然离体远去,父皇所紧紧拥在怀中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元晗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父皇母妃,心中的茫然害怕,像大雾弥漫开来,他紧抓着垂帘一角,亦感觉心如刀绞,只是不知为何绞痛难受,是在为什么而害怕不安,父皇和母妃,又是为何如此忧惧伤痛至极……
  ……那个人……那个不在京中、抱病在身的人,那个能让父皇和母妃变得如此的人……是谁……
  ……是……沈叔叔吗……
  很快,他心底可怕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全天下,亦都知晓了武安侯急返归京的因由。
  只是,自以为知晓因由。
  世人以为武安侯急返回京、是为治病,以为武安侯尚未病入膏肓,天下间最好的太医们,尚能妙手回春,只有沈适安知道,父亲在燕州染病的详情,知道父亲的病有多么地猛急严重,知道父亲在得知药石无灵、时日无多后,之所以忍着身体病痛,一路车马劳顿,奔波急返京城,是为一个承诺,与当朝太子殿下之间的,一个拉勾印章的承诺。
  炎炎夏日,车马将抵京城,天心骄阳似火,无情炙烤着人间大地,车轮马蹄滚踏过的地面,几有热气蒸腾,车厢正中的人,却在这天气,犹穿得厚实,一旁为父倒茶的沈适安,递茶时无意间碰触到父亲无温的手,心也跟着一凉,强忍住喉头酸涩,边递茶与父亲,边轻声问道:“父亲是想先入宫面圣,还是先回武安侯府?”
  倚坐车中的人,沉默许久,俱轻摇了摇头。
  武安侯府,华阳大长公主紧抓着手中已然褪色皱巴的牡丹香囊,站在侯府的大门后,不顾门前街上来回车马路人鄙薄打量的目光,只是在侍卫的拦阻下,极力向外探看,等待着她孩子的归来。
  早已从侍女口中、知晓明郎重病回京的她,月余来心如刀割,每日每夜的清醒时刻,都守在武安侯府大门附近,盼等着明郎的归来,以至即使人陷入疯癫状态时,也会无意识地往侯府大门走,只是那个时候,她自己也不知自己,是在等谁,等得那样难受,心像是揪成了一团,难受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她在煎熬中盼啊盼啊,终于等到了明郎归来的这一天,可却迟迟盼等不到明郎归来的车马,只有侍女的声音,在旁响起,“公主殿下,侯爷去明华街了。”
  “……为……为什么……为什么……”
  几句怔忡不解的“为什么”后,满面茫然、失魂落魄的华阳大长公主,忽地发狂般尖叫质问道:“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不回家来见母亲?!”
  无人回答,纵是侯爷本人在此,面对大长公主殿下的激烈质问,也总是沉默以对,府中仆从更是早已习惯了华阳大长公主如此,都只是垂手在旁,静默地望着她发疯似的大吼大叫,发泄着发泄着,刚稍好了些的嗓子,又被她自己叫哑,那激烈质问的一句句“为什么”,就似带了凄凉的哽咽之声,明明是在极力斥骂侯爷,却似母亲在呼唤未归的孩子,一声声,如杜鹃啼血。
  渐渐的,华阳大长公主的声音,彻底地低了下去,她看着手中的牡丹香囊,好像仍有清醒意识,又好像陷入了半疯之中,抚摸着其上的牡丹花纹,如在抚摸孩子的面庞,喃喃轻语道:“母亲很听话,母亲有好好吃药,母亲不是不想忘了恨你,母亲是不想忘了你,不想忘了你和你姐姐……为什么不回家来……回家啊……回家啊我的孩子……和你姐姐一起回来……”
  母亲沙哑轻唤的声音,低徊不散,似溺在一方幽潭里,半点声息,也出不了武安侯府的大门,而明华街上,沈宅的大门,正缓缓开启,归来的车马停在门前,沈湛动作迟缓地钻出车厢,抬首望向熟悉的“沈宅”二字,心头思绪万千。
  ……一路上,他都在来回思量,是否要回武安侯府,是否要在人生的最后时候,陪陪母亲,但,他亦深知,母亲恨他至深,恨不能在他出生时即亲手掐死,如此彻骨深重的恨意,一世难消,不会原谅他分毫,与其在此世之末,仍激得母亲怒恨难平,母子之间终是如此收场,这最后一面,倒不如不见也罢……也许……也许母亲,已经彻底忘记他了……
  </div>
  </div>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