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篡位皇子的娇软白月光 第106节

作者:椒盐小甜饼字数:3883更新时间:2023-04-30 23:45:54
  棠音面上倏然一红,忙往后退开两步,好半晌,才慌乱地轻声开口:“你怎么来了?”
  她说着,又轻轻往旁侧迈出一步,试图将那碗刚做好的寿面挡住,只微红着脸小声道:“不是说君子远庖厨,让你等在廊下吗?”
  “君子也有腹中饥饿的时候。闻到面香味,自然便进来了。”李容徽轻笑了一声,抬步自小
  姑娘身边走过,手指一抬,便稳稳地将那碗寿面拿在手上,眸底笑意愈深:“原是棠音心疼我,亲手为我做了寿面。”
  他说罢,也不待小姑娘开口,只随手自一旁拿了一副干净的银著,便当着棠音的面,用起了寿面。
  棠音愣了一愣,欲言又止地看了他好一阵,直到眼睁睁地看着他将一整碗面吃完了,连面汤都用了,这才迟疑着开口:“好吃吗?”
  李容徽点头,将手中的空面碗搁下,唇角微抬:“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众目之下,棠音的面色愈红,生怕他又说出什么羞人的话来,忙牵过他的衣袖,带着他紧步往外走。
  两人出了小厨房,顺着抄手游廊回了房中,方自椅上坐定,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白芷与檀香便也自小厨房里拿了今日的膳食过来。
  果然要比往日里丰盛许多。
  棠音轻轻挟起一筷八宝鸭子,小口小口地吃了,又小声问李容徽:“等用完了膳,可有想去的地方?”
  李容徽一壁替她剔着鱼刺,一壁轻声开口:“想去城郊十里亭看看。”
  “城郊十里亭?”棠音微微一愣。
  城郊十里亭,设在官道边上,盛京城的界碑旁侧,走过十里亭,便是出了盛京城。
  来此之人,多是为了给即将离开盛京城的故友送别。
  只是不知道,李容徽为何要在生辰之时,去这般萧索的地方。
  但李容徽没有开口,棠音便也不曾多问,只轻应了一声,便低下头去,轻轻尝了一口他递过来的,剔了刺的松鼠桂鱼。
  许是厨娘加多了糖与蜜浆,今日的松鼠桂鱼,比往日里,分外的甜些。
  午膳罢,棠音便与李容徽一道上了车辇,由盛安赶着车,一路往城郊十里亭去。
  瑞王府本就建在城郊,离十里亭并不算远,只一把双陆的时辰,车辇便已与道旁停下。
  棠音拢了拢身上织锦羽缎面的斗篷,扶着李容徽的手,轻轻自车辇上下来。
  远游之人大多是在清晨便赶路出了城门,因而如今时值午后,官道上反倒是一片寂静,衬得那独自立在官道旁的‘十里亭’愈发静谧而寂寥。
  棠音与李容徽一同抬步往十里亭走去,只待走到近前了,棠音才发觉,这十里亭不过是一座简陋至极的荒亭罢了,四面亭柱上红漆剥落,宝顶上的木材,更是在风吹雨打之下,满是斑驳的痕迹。
  棠音抬步走近亭中,举目四顾,却只见四面皆是黄土与灰尘,亭中也仅有一个青石小桌,两只石凳罢了,委实不是什么观景的好去处。
  她便愈发好奇起,李容徽为何非要在生辰的时候,来这个地方。
  心念方转,李容徽已自袖袋里取出布巾,将青石小桌与凳面细细地擦拭过了,带着小姑娘与自己相对而坐,又将带来的双陆棋盘与檀香子搁在青石桌上,将骰子递到了棠音手里。
  棠音伸手接了,这才轻声问道:“这地方,是有什么特殊之处?”
  李容徽的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低低应了一声,只轻声道:“自是特别,若是要出城远赴边关,心有牵挂之人,皆会在十里亭送别。”
  棠音握着檀香子的指尖微微一颤,下意识地抬起眼来,轻声道:“你是不是,又要出城了?”
  “什么时候回来?”
  李容徽只缓缓摇头,轻声开口:“我会留在你身边,不再离开。”
  棠音面上微微一烫,方才高高悬起的心却终于落回了原处,唇角轻轻抬起,只小声道:“我知道你的心意了。下回,在王府里说便是,不必刻意走到十里亭来。”
  李容徽低低应了一声,轻垂羽睫,掩住了微黯的眸光。
  其实,他还瞒了小姑娘一桩事。
  他曾活过两世,也遇见过她两世。
  前世里,他远赴边关的时候,小姑娘就是在十里亭中,与他道别。
  那时候,他们也带了棋盘,打了一把双陆。
  小姑娘还说,若是赢过了她,便与他说一桩他不知道的事。
  于是,他生平第一次地,用尽了各种手段,赢过了她。
  可等他追问的时候,小姑娘却食言了。
  她在十里亭的寒风里沉默了良久,终于,只笑着对他说了一句:“保重。”
  彼时大军开拨在即,战鼓声催人,他只能轻应了一声,便出了十里亭,策马去追驻守边关的队伍。
  只临别时,他仍不甘心,便又调转了马头回去,再问了一次小姑娘:“棠音,你可还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即便是隔世了,他仍旧记得那时小姑娘的回答——
  “记得平安回来。”
  于是,他策马出城,随大军而去。
  至此,便是永诀。
  他来十里亭,不是为了说这句话。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前世之事,已经彻底过去了。
  再不会重蹈前世的覆辙。
  第145章
  这一把双陆,最终还是李容徽赢了。
  与前世不同的是,他并没用什么手段,棠音也未曾让着他。只是如冥冥中注定一般,他仅以一步之遥,胜过了棠音。
  “方才只顾着打双陆,都忘了设赌注了。”棠音一壁收拾起青石桌面上的棋盘与檀香子,一壁笑着问他:“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李容徽轻点了点头,喉结微微滚动一下,终于还是哑声道:“我只是想问问,棠音可有什么想对我说的?”
  他说罢,便将视线紧紧胶在棠音面上,袖口里的手指也不自觉地攥紧了,显出青白的骨节。
  正在收拾棋盘的小姑娘被他问的微微一愣,继而缓缓抬起眼来,对他轻点了点头:“自然是有的。”
  她将手里的棋盘搁下,走到李容徽的身边来,微红着脸轻吻了吻他的唇,于他耳畔轻声开口:“生辰吉乐。”
  *
  待他们回到瑞王府邸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时节。
  棠音与李容徽用过了晚膳,便令人搬了美人靠放在廊下,又备了一壶上好的梅花酿,并肩于庭院里赏月。
  今夜月色溶溶,落在庭院的青石地面上,便似积了一层薄霜。
  棠音少有地饮了几杯薄酒,一张本就娇妍的芙蓉面,愈发殷红如棠花初绽,清冽的杏花眸里,也带了几分朦朦胧胧的醉意,只一壁望着天穹上高远的明月,一壁半倚身在李容徽怀中,低低开口:“我记得去年这个时节,你应当在北城里赈灾。”
  “北城里,也有这般好的月色吗?”
  李容徽轻轻拢着她,唇角轻轻抬起:“无论是盛京城,还是北城,都是同一轮明月,又有什么差别?”
  “也是。”棠音有些醉了,只轻轻笑道:“那时候,虽然我们相隔千万里,但是只要抬首望去,看到的,皆是同一轮明月。”
  “这算不算是‘千里共婵娟’?”
  “即便是共婵娟,也是相隔千里。我只愿人长久。”李容徽俯身轻吻了吻小姑娘因薄醉而愈发红艳欲滴的双唇,轻声道:“像如今这般,不必仰头去看明月,只要一转首,能看见自己的心上人在身旁。便已胜过世间所有。”
  棠音本就带着几分酡红的芙蓉面愈发烫红了几分,但须臾后,许是酒意上头,她却没有否认,只是轻轻笑了一声,低声应道:“是啊。”
  确实是胜过了世间所有,就连这煌煌月色,都无法比拟。
  她笑着自美人靠上支起身来,牵着李容徽的袖口往房里走,语声低低的,像是融进了铺满庭院的,柔软而光亮的月色中:“都快子时了,该回房了。”
  月色旖旎,美人薄醉,这句话怎么听来,都是别有深意。
  李容徽冷玉般的面庞微微攀上红意,也不开口,只任由她带着自己,走进了房中。
  待槅扇一掩,昏暗的寝房内愈发静谧了几分,安静得可以听见他略显急促的心跳声。
  可棠音却并未带着他往榻边走,也未曾记得点烛,只借着竹篾纸里透进来的月色,缓步往妆奁前走。
  大抵是想先梳妆罢。
  李容徽这般想着,心跳的愈发快了几分,怕小姑娘在夜色里寻不着方向,便将她轻轻抱起,大步走到妆奁前,小心地放在玫瑰椅上。
  棠音轻轻笑了一声,缓缓打开了妆奁。
  就当李容徽紧张到指尖都微微攥紧的时候,她却并未梳妆,只是从妆奁里拿出一个锦盒来,双手递给他。
  星月清辉自妆奁旁的长窗里透进来,落在小姑娘薄红的面上,杏花眸里的笑意明亮而柔婉,似今夜旖旎月色。
  “只是给你准备的生辰礼。”棠音小心翼翼地将锦盒放在他的掌心,杏眼微弯,唇边漾起一枚清浅的梨涡:“不打开看看吗?”
  李容徽微微一愣,下意识地将视线落在了掌心的锦盒上。
  是一只小叶紫檀雕刻的锦盒,外观精美,放在掌心里,微微有些发沉。
  虽与他所想的不同,但心中,仍是一寸寸地升起欢喜来。
  毕竟,这是小姑娘亲手准备的生辰礼。
  他这般想着,素来平稳的指尖难得有些微颤,试了好几次,这才轻轻将锦盒打开了。
  锦盒内,是一只雪青色的香鼎,正一缕一缕地往外散着清淡绵长的幽香。
  李容徽微微一愣,目光落在那熟悉的香鼎上,下意识地轻声开口:“这是……之纇香?”
  话音落下,他的指尖也微微收紧了,心中渐渐涌上复杂的情绪。
  那是前世,棠音送给自己的唯一一炉香。
  隔着千山万水,与一封空白的书信一同送到他手上的时候,彼此已是永诀。
  后来,无论是在边关还是朝堂,他始终带着这一炉香。静夜里,也曾打开香鼎,听着更鼓,以小银勺慢慢搅拌着里头日渐干涸的香药,直至天色将明。
  如今,隔世得来,又是在自己生辰之际,由小姑娘亲手递来。
  一时间,更是百感交集,只垂目无言。
  棠音却不知他心中所想,只站起身来,轻轻垫足自里头取出一小勺,放进了一旁的白玉傅山炉中。一壁以烛火点燃,一壁笑着轻轻开口:“如今已不是之纇香了。”
  李容徽微微一愣,又听小姑娘笑着继续说了下去:“我之前便一直想着,在你生辰前将之纇香完成,赠予你做生辰礼。只是这最后的‘合’调始终不成,还以为要等来年了。”
  “直至后来,你送了我一捧精心保留下来的海棠。我怕它枯萎,辜负了你的心意,便本着试一试的心思,将其制成了香药,合进了之纇香里。却不想,正好将之纇香原本的苦味压了下去,几经磨合之下,终是成就了这一鼎香。”
  李容徽的眸光微微一颤,有些不可置信地低声开口:“之纇香……制成了?”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