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3节

作者:深碧色字数:4818更新时间:2023-05-12 10:29:21
  被傅尚书忍无可忍地下了“逐客令”后,谢迟也不好再在傅家多留,傅瑶则冲着自家父亲露出个撒娇卖乖的笑来,随后陪着谢迟一道出门,送他离开。
  离了正院后,谢迟那一直虚攥着的手这才松开。
  他舒了口气,看向一旁若无其事的傅瑶,笑问道:“你之前在给家中的回信时,已经提了你我的事,对吗?”
  今日的情形比预想中的要好上许多,谢迟原本还觉着奇怪,听了傅尚书最后那话后,再回想先前傅瑶给家中回信不准他看,也就不难猜到了。
  “是啊,”傅瑶勾了勾唇,调侃道,“不然你以为自己为什么能进我家门?”
  她写那信回来,一方面是想要爹娘提前有个准备,不至于到时候措手不及,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从中缓和打圆场,不要闹到彼此难堪的地步。
  至于爹娘为着当年之事为难谢迟,她也不会拦着不准,丢给谢迟自己处理就是。
  如今看来,谢迟处理得还算不错。
  谢迟自然清楚傅瑶那封信的分量,动容道:“瑶瑶,多谢……”
  “打住,这怎么还要道谢?”傅瑶没忍住笑了出来,又横了他一眼,“成亲本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且我也只负责做这么一点,再多也没有了,剩下的事情就都是你的。”
  “好,”谢迟温声道,“剩下的都交给我。”
  两人边说边走,及至快到大门口,傅瑶站定了脚步:“父亲先前那话说得没错,你该入宫去了,代我像阿云问好,等过几日安置妥当了我再进宫去看她。”
  当年傅瑶与谢迟成亲,谢朝云入宫前曾经给过她可以随意出入宫禁的令牌,后来哪怕是和离了,也始终并未收回,甚至还在傅瑶南下之前又给了道令牌,可谓是体贴至极。
  虽说这几年少有往来,傅瑶始终念着她的好,也仍旧很喜欢她这个人。
  谢迟含笑应了下来,离了傅府之后,便令向毅驱车往皇城去了。
  在谢迟与徐凌宇起争执没多久,萧铎就得知了此事,一并将谢迟回京的消息告知了谢朝云。
  “兄长必定是先陪瑶瑶回傅家,那关可不大好过,今日怕是未必能入宫来。”谢朝云话虽这么说着,但还是吩咐乳母去将小皇子给领来,又同萧铎感慨道,“一晃四年过去,明齐也快要三岁,总算是能见着自己的舅舅了。”
  萧铎在她身侧坐下,神色温柔:“还有你腹中的这个……”
  正说着,內侍急匆匆地来报,说是谢太傅求见。
  “快请,”谢朝云坐直了身子,笑道,“看来傅家是没太为难兄长。也是,就瑶瑶那个性子,怕是也不忍心见他难办,必定是帮着说和了。”
  萧铎不动声色地覆上她的手,半带抱怨道:“太傅一回来,你的心神就全都放在他们身上了。”
  谢朝云愣了下,有些好笑道:“那可是我唯一的亲人,四年未曾再见。这也值得介意?”
  “我难道不是你的亲人吗?”萧铎压低了声音,意味深长道,“云姐。”
  在旁人眼中,萧铎这个皇帝可以说是温和宽厚。
  他不像先帝那样昏庸沉溺女色,也不像谢迟那样锋芒毕露,让人喘不过气来。大事上不缺决断,平素里温文尔雅,朝野上下风评一直很好。
  饶是谢朝云清楚萧铎的本性,偶尔也会被那“纯良无害”的模样给蒙混。
  早年初相识时,萧铎年纪很小,那时一口一个“云姐”叫得是真心诚意。可后来他登上帝位后,便很少再这样唤她,只有着恼的时候才会这般称呼。
  再后来等到她入宫,两人成了夫妻,这称呼大都是出现在不怎么正经的时候。
  见他如今又有些故态复萌,而殿外已经传来了脚步声,谢朝云也没空同他分辩,低声道:“少来。”
  谢迟进门时,恰见着萧铎收回自己的手,而后若无其事地转过身来。
  “不必多礼,”萧铎抢先拦了下,“一别经年,终于盼得太傅凯旋,阿云可是想念得很。”
  谢朝云扯了扯嘴角,将方才的事暂时抛之脑后,上下打量着归来的谢迟。
  宫女送上了新茶,及至坐定后,谢朝云这才开口调侃道:“难怪老话总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如此。”
  早前谢迟递折子过来时,已经将北境那边的情况讲得清清楚楚,见面之后,萧铎便没问过半句正事,由着谢家兄妹二人叙旧聊闲话。
  不多时,嬷嬷将小皇子给抱了过来。
  “明齐,这就是母后常常同你提起的舅舅。”谢朝云笑道。
  小皇子快三岁,并不怯生,倚在谢朝云膝旁好奇地打量着对面的谢迟,奶声奶气地唤了声:“舅舅好。”
  谢迟不自觉地笑了,温柔地应了声。
  “我还记得从前跟你提小孩子,你还是一脸不耐烦,现在可真是变了许多。”谢朝云撑着额,慢悠悠地打趣道,“还是多往傅家走动走动,尽快将亲事定下来,把瑶瑶给娶回家去吧,这都快要到而立之年了。”
  谢迟早年是不耐烦听她念叨这些的,如今耐心好了许多,只笑道:“我尽量。”
  谢朝云看在眼中,笑意愈浓,又说道:“我已经按着你先前欣赏所说,备好了聘礼,也让尚宫局抽调人手重新赶制嫁衣、发冠等物……”
  早年那亲事是为了所谓的冲喜,一应礼节都是几日间匆忙完成的,就连那嫁衣,也是拿先前秦太后给谢朝云准备的那件改的。
  这次谢迟打定了主意要补给傅瑶一场盛大的婚礼,所以一早就在信上请朝云帮忙准备。
  谢朝云也一直因着当年太过仓促而遗憾,没想到竟然还有能弥补的这一天,自然是尽心尽力。
  等到聊完了傅瑶后,兄妹两人这才议起了回京途中遇刺之事,萧铎也总算是有了插话的机会,正儿八经地商议起清算秦家的具体事宜。
  秦家当年办事很谨慎,且只是推波助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所以拿到的证据并不足以彻底治罪。谢迟当年选择杀鸡儆猴,而不是直接动秦家,既是怕内忧外患,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但这几年在北境,他一直在搜寻证据,还让人放出了风声,逼得秦家不得不狗急跳墙。
  当年通敌之罪,再加上眼下的暗杀行刺,已经足以将秦家连根拔起。
  “我这些年不在京中,可就今日长街所见徐凌宇之跋扈,想来在旁的事情上也不遑多让吧?”谢迟忽而问道。
  萧铎已经得知长街上的争执,颔首道:“徐凌宇还算是有能耐,再加上要拿他牵制秦家,所以便纵着了。等到此番一道收拾了就是,也算是肃清朝野。”
  兴许是顾忌到徐凌宇是谢迟提拔的人,他又额外问了句:“太傅以为如何?”
  谢迟抬眼看向他,微微一笑:“很好。”
  诸事商定之后,已是暮色四合,萧铎因公务离开,也给兄妹二人留出了单独说话的余地。
  “你这些年在宫中,可还好?”谢迟开口道。
  “很好,”谢朝云轻轻地覆上自己的小腹,像是猜到他想说什么,直截了当笑道,“所以你只管放心离开就是,陪着瑶瑶南下,不用为我担忧。”
  谢朝云在宫中过得的确很好,有深爱自己的夫君,也有了乖巧懂事的孩子,手中还握着权利,再圆满不过。
  偶尔想起自己当年在掖庭时狼狈不堪的情形,只觉着恍如隔世。
  谢迟沉默片刻,也不再同她兜圈子:“若我离开,你与小皇子就没了娘家做倚仗……”
  “这话说得,倒像是他靠不住似的。”谢朝云向殿外看了眼,开玩笑道,“若让他听见,怕是要同你恼呢。”
  谢迟知道她指的是萧铎,无声地笑了笑。
  萧铎总是为当年自己太过弱小,什么都做不了而耿耿于怀,好不容易娶了谢朝云,只恨不得她什么都不要管,自己将一切料理妥当,好弥补上当年的遗憾。
  “兄长是知道的,我不需要同旁人争宠。太子之位也只会是明齐的,除非他将来真不成器。但他是我的孩子,所以并不存在这种可能。”谢朝云抚了抚鬓发,不疾不徐道,“更何况,你看我像是需要旁人当倚仗的人吗?”
  “秦太后倒是有个根底深厚的娘家,可又有什么用?”
  谢迟听出她话中的讽刺,勾了勾唇:“这话倒也没错。”
  “所以啊,你就不用为这种事情多费心思了,还是想想怎么说动傅尚书吧。”谢朝云笑道。
  天色渐晚,银翘正在连同其他侍女一道收拾院落,将从北境带回来的东西归类安置。傅瑶在廊下逗了会儿鹦鹉,看着天际的晚霞出神,又想起方才同长姐的闲聊来。
  长姐说,那出《沉冤记》从江南传到了京城来,红火了好一阵子,直到如今戏园子里都会时常排演。
  众人唏嘘原本光风霁月的少年郎为了报仇面目全非,又为着究竟是当个任人鱼肉的好人,还是为报仇不惜代价的“恶人”争论不休。
  其中也不乏联想到谢迟身上的,自然又是一番争论。
  “母亲去听了这戏,还看得落了几滴泪,”傅璇轻声道,“她知道这是你改的戏本,也猜到了其中的隐喻,最后同我感慨了句,说——谢迟这些年,也着实不易。”
  也正是因着这个缘故,颜氏对谢迟的态度缓和了不少。
  傅璇还说,“我看父亲那态度,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应允。你啊,可以开始备嫁了。”
  傅瑶倚在廊柱旁看晚霞,身后的鹦鹉还在唧唧喳喳地说着些吉利话,她回身递了颗瓜子过去,扬眉笑道:“这次成亲,我把你带过去,咱们一道吵他去。”
  第131章
  谢迟回京的消息没多久就彻底传开来。
  朝臣对此格外敏锐些,都知道他一回来,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而寻常百姓,哪怕是时隔四年,也依旧对谢太傅的事情津津乐道。
  这些年来,兴许是谢迟不在京城的缘故,倒是少了许多他心狠手辣的佐证,取而代之的则是他在北境的种种事情。但不管有心之人如何诋毁,战功摆在那里,北境是在他手中彻底收回的,而北狄也是因此支撑不住求和的。
  如此一来,连早前说他“穷兵黩武”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随之而来的秦家倒台之事,闹得轰轰烈烈,也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谢迟当年选择了隐忍,时隔数年摆出证据一击致命,加之萧铎早就想收拾秦家,勒令三司彻查,务必要将事情给查个水落石出。
  秦太后倒是也想过求情,可萧铎并非她亲生,这几年来也没什么情分,自知无力回天,五内郁结卧床不起。
  谢朝云这几年已经将后宫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去探望了一回,吩咐太医尽力而为,又让人牢牢地盯着太后宫中,便再没多管过。她知道秦太后这些年没少在背后动手脚,秦家的所作所为说不准还有她的授意,但却懒得理会了。
  毕竟有太后这个身份在,不大好动手,更何况让她看着自家遭报应却又无能为力,才是最大的折磨。
  解决了秦家之后,萧铎翻出从前记下的旧账,将徐凌宇连降数级,一并收拾了。自此,朝堂牢牢地掌握在了他手中。
  自打谢迟回来,不少朝臣上朝时都是小心翼翼的,总担心会再有什么意外发生,将自家也给卷进去。尤其是那些犯过错心虚的,格外战战兢兢。
  傅尚书从不结党,对此倒是没什么可顾忌的。只是每每见着朝堂上谢迟那杀伐决断的模样,等到他在自己面前好声好气时,都由衷地觉着无比别扭。
  满城风雨,傅瑶过得却是悠闲自在。
  她在家中陪了母亲几日,将带回来的东西收拾妥当,礼物都分别送出去后,寻了个风和日丽的天,约了姜从宁出门逛去了。
  一路逛下来,没少听人议论近来的事情,等到在茶楼中坐定后,姜从宁感慨道:“都这么些年来,谢太傅还是同当初一样,备受瞩目啊。”
  傅瑶自顾自地倒了杯茶,无奈道:“是啊。”
  仿佛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必然是谢迟操控的一般,萧铎这个皇帝反倒总是很容易被人给忽视,可谓是闷声大发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年来谢迟的手腕太过强硬,总是在风口浪尖上,故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但凡跟他沾点边的都少不了被议论几句,你就更躲不了了。”姜从宁笑道,“我现在倒是分外期待,等到你与谢太傅再成亲之时,那些人会说些什么?怕是都要目瞪口呆了吧。”
  当年傅瑶与谢迟和离,没少被议论,诸多揣测之中没几个是善意的,甚至还有说她是遭了厌弃的。
  傅瑶多少也听过些,只觉着好笑,一直也懒得理会,只说道:“不管什么事,总有千奇百怪的说辞,理他们呢。”
  她若是见着搬弄是非的,不介意当场驳回去,但并不会为那些捕风捉影的话生气。
  “说起来,先前知道你要动身往北境时,我就觉得你二人说不准还有戏。你那时还否认来着,”姜从宁调侃道,“如今再看,还是被我给说中了吧。”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