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节

作者:一语天然字数:4215更新时间:2023-05-02 00:55:03
  来了京市之后,特别是跟着明辉哥哥进进出出,对比感更加强烈。
  今天这里的人的态度都很好,她觉得很开心。
  “饭菜好吃,环境清幽,态度良好,妈妈觉得这顿饭很值。”刘茵又解释道:“你看看这间店面,租金,装潢,里面炒菜备菜的师傅,外面服务的人员,这都是人家的成本。如果来这儿吃饭跟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一样的价格,那人家岂不是亏死?”
  虎妞小大人似的点点头:“妈妈,我明白了。”她顿了一下:“那如果我觉得这间店菜不好吃,服务员态度也不好,是不是就能说他太贵?”
  “你花了高质量的钱,却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当然可以批评。不过,在批评之前,也得搞清楚缘由。”
  虎妞皱着小眉毛:“花钱都好麻烦哦。”
  刘茵笑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花钱不是找罪受,但也不要把自己当大爷。”
  这是个人与人的社会,虎妞以后要面对的人很多,她不可能将末世那套搬过来,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有规则有次序的。
  “妈妈,我有一点点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还小,不要想太多。”
  刘茵一直知道后面有人,本来这是吃饭的地方,人来人往很正常,可她们都要进包厢了,这两人还在?
  她回头,看到一对斯文的夫妻:“请问,你们有事吗?”
  其中妻子笑吟吟的看了眼虎妞:“你别误会,我们没有恶意,就是觉得你和小姑娘的谈话很有意思,并非有意偷听。”
  “这里是公共场合,我们说话没避着人,不存在偷听。”刘茵瞄了眼那个丈夫:“我们要进去了。”
  “真是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
  颔首后,刘茵就带着虎妞进了包厢。
  妻子直到她们的背影被门完全掩住后,这才感叹了一句:“这对母女真有意思。”
  见丈夫没回话,她侧头看去,瞄见丈夫心不在焉,她拍了他一下:“想什么这么出神?”
  他‘嗯?’了一声,笑道:“没什么,工作上还有个问题没解决,刚刚突然想起解决办法了。”
  “出来吃饭还想这么多,等会儿和孩子们一起,你可不能走神。”
  “不会。”他笑道:“你刚才要跟着人家,现在人家也进门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去吃饭了?免得他们等的着急。”
  “他们一年到头也不着家,让他们等一会儿又怎么了?”
  “好,那咱们在外面继续逛逛?”
  “不了,小小他们该饿了。”
  刘茵进入包厢后一直注意着外面的动静,见他们离开,话语中也并无异常,便不再关心。
  二柱和大壮回去之前,刘茵已经将要寄回去的东西全都寄了,大队长和刘祖那儿一人一个包裹。
  郑向东和刘茵还特意给他们一人挑了一块手表,比起供销社,他们让带回去的手表自然要便宜许多,还不要票,质量绝对不比供销社卖的差。
  送走他们两个之后,刘茵依然每天开店,不同以往,郑向东每天都在店里陪着她。有空的时候,刘茵也会出去转转,看看哪里有人有意向卖房子。
  三十那天,他们一家三口连同家里的金玉满堂,以及糖糖生的五只小团子一起吃了团圆饭。
  照相机也在这天派上用场,来京市过的第一个年很有纪念价值。
  虎妞也看到她没出声时候的一些照片,还有妈妈怀着她的时候,里面还有旺家,满满小的时候,谢爷爷宋爷爷顾爷爷,最让她惊喜的就是明辉哥哥小时候的照片。
  她小时候也看到过这些照片,但停留在记忆里的印象不深。
  虎妞看爸爸妈妈拿着照片在说着过去有趣的事情,都是她不知道,便也认真听着,每翻到一张照片,她总是会有很多问题。
  郑向东面对女儿的问题,每每都会细致的回答。
  而二柱和大壮回乡之后也引起了轰动。
  之前郑向东和刘茵寄回去的那两个大包裹,村民们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后,可羡慕坏了。
  特别是胡春花,里头没多少她的东西,可不妨碍她嘚瑟啊。
  为此刘祖和她争吵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庆把胡春花给摁下来了。
  大队长家里更是没想到郑向东上大学发达了之后还念着他们,家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份礼物,或衣服或吃的,总之很多。
  最让大队长宝贝的就是让二柱带回来的那块手表,起先他是不愿意收的,只觉得这玩意儿太贵了。
  后来二柱解释,他们现在做生意,买这些都很便宜,又是从发货地拿的,当中少了很多运输成本,就更便宜了。
  尽管如此,大队长还是觉得贵,没办法,二柱只能追忆过去,说大队长帮了他东哥多少多少,这块表要是不收下,东哥上学都不安心。
  村里好不容易出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大队长自然希望郑向东能好好上学,将手表收下了。
  手表收下之后,家里谁都不准碰,摸一下他就得发脾气,弄得家里人差点没笑死。
  刘祖那儿也有两块手表,指名是给刘祖和他媳妇儿的,刘祖看到手表的时候倒没有像大队长那么抗拒,就是担心:“二柱哥,这么贵的东西姐姐咋还买了两块,姐夫现在上学,哪儿哪儿都要花钱。你帮我把手表带回去,好歹能卖点钱。”
  二柱:“……”
  他带个东西也是心累。
  “刘祖,嫂子给你的东西收下就成,别的话甭多说。”二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这上头有个电话号码,你打过去嫂子就能收到,嫂子说让你有空给她打电话,她有话跟你说。最好的早上早点打,白天嫂子得工作。”
  “行。”刘祖接过纸条,宝贝似的放在口袋里:“二柱哥,我姐和姐夫为啥不回来过年啊?”
  “他们回来金玉和满满没人照顾,而且回来也是在关在家里过年,还不如留在京市那边。”
  刘祖稍微沉默了会儿:“挺好,姐姐和姐夫过得好就成。”
  二柱瞄了他一眼:“他们过得挺好的,你把你自己照顾好,别让嫂子操心,有啥困难也别憋着不说,我不在家你就去找我爹。”
  他看不上东哥的爹娘,也看不上嫂子的娘,但嫂子的这个弟弟还成,他不介意帮一帮。
  “谢谢二柱哥。”
  有了电话之后,刘祖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公社,借了电话给刘茵打过去。
  刘茵知道他用的是公社的电话后,让他挂断,自己再打过去。这样两人说的时间长了,也不会让公社的人嫌弃。
  在电话里,刘茵问了他的近况,又跟他说了京市的情况,让他做好准备,养猪或者去县城做点小生意啥的。
  刘祖家里人口少,劳力少,幸而前些年刘茵帮扶,他们存了点钱,但送孩子去上学之后,现下的存款就不够做生意了。
  除了郑向东和虎妞之外,刘祖是刘茵认定的亲人,或许是看着他一点点成熟稳重,刘茵更希望他能过得更好。
  当下就提出,年后给他们弄些货回去,在县里试试水。如果他们两口子有做生意的能力,她那边可以供货。
  第一批货当然是赊给他们,等他们卖了再付钱。
  换别人,刘茵那边肯定不行,刘祖这边,只要他能把东西卖出去,就不怕他会跑路。
  刘祖很信任姐姐,从姐姐寄回来的东西就能看出,她在那边的生意做的很红火。
  姐姐一提,刘祖就同意了。
  让刘茵没想到的是,她今天这一个举动,成了他们打开外省市场的第一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刘祖回家之后就将这事儿和他媳妇儿商量了,他媳妇儿一百个同意。
  现在孩子们大了,都去上学,她羡慕大姑姐那种魄力,现在又一个机遇摆在他们面前,没道理不去。
  而且大姑姐是真的好,知道他们现在没多少钱,主动说赊一批货给他们,他们不要就是傻子了。
  这事儿刘祖也偷偷跟刘庆说,刘庆担心投机倒把被抓,刘祖直接拿二柱和大壮说事儿,他们还是在京市那种地方做生意都没被抓,他们这里肯定更加不会。
  刘庆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平时万事不管,但也希望儿子有出息,闺女那边他不指望,但现在闺女肯拉弟弟一把,他犹豫犹豫便同意了。
  这事儿谁都没跟胡春花说,就怕她那张嘴胡乱咧咧给说出去了,又或者是怕她不同意给闹起来。
  村里最难堪的要数郑大业家里,儿子儿媳发达了,可亲缘已断,想挽回都不可能。
  年轻一点的可能记不得啥,但老一辈的都知道郑大业家是遭报应了。
  喜欢的儿子孙子五毒俱全,不喜欢的断亲的赶走的日子都好过起来。
  除了郑向东之外,郑向东的三哥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然而留在老宅里的几兄弟,争吵摩擦不断,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远在京市的郑向东和刘茵根本无暇管这些,他们初一这天带了很多好吃的去了军犬队。
  有同样没有回去过年的士兵,有狗狗们,他们并不寂寞。
  一直到初四这天,他们才去老顾家拜年。
  金玉和满满比郑向东和刘茵还常来大院,站岗的士兵都认识它们,不会像第一次过来那样拦着不让进。
  小黑狗的血统比满满更加淡,它的长相偏向金玉,也比满满小时候更加凶猛。若非有刘茵和虎妞,平常没经验的人还真挺难驯服。
  军犬队的那五只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接触过后,训练它们的人也明白,这哪里是狗啊,就是狼嘛。
  只不过是训练的好,会做出狗的一些习性来掩饰。
  虎妞被刘茵保护的很好,大家都以为这是刘茵的本事,军犬队的人特别想将刘茵挖过去传授经验。
  刘茵倒是去过一段时间,但没有加入的意愿,军犬队的人不会强求,只希望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刘茵能过来指导指导。
  这一点刘茵完全没问题。
  郑向东和刘茵来的时候,老顾家里正好有客人。
  “叔叔,姨!”
  “你们?”两个小孩儿认出了郑向东和刘茵,郑向东自然也认出了在场的三个小男孩。
  刘茵对着朝她扑过来的沈晓笑了笑,摸了把他的头:“真巧。”
  作为孩子们的家长,他们纵然没见过郑向东和刘茵,但一猜就知道眼前两个是救了他们孩子的恩人。
  沈家老大上前伸出手:“你们好,我叫沈青晨,这两位是我的弟弟,沈青武、沈青悠,他们三个分别是我们的孩子。感谢你们曾经施以援手,不然我们现在肯定还四处找孩子呢。”
  老谢一家倒是听过沈家丢孩子的事儿,没想到是郑向东和刘茵救的。
  “真是缘分!”老谢笑道:“快坐,都坐下说。”
  顾明亮和顾明耀接过郑向东和刘茵手上的东西,顾明辉直接牵着虎妞的手,招呼沈复和沈易去玩。
  沈晓则腻在刘茵身上,怎么都不肯走。
  作为沈晓的父亲,沈青悠要不是看在人多,两巴掌早就赏到儿子屁9股上了。
  沈青晨作为大哥,先表示了歉意:“你们救了我们的孩子,过了这么久才当面致谢,真是抱歉。”
  郑向东没料到会在这儿碰上一个陌生的熟人:“你太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你们还送了谢礼,不用说抱歉。”
  大家都不是绕弯子的人,今天碰上,郑重道谢之后,这篇也翻过了。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