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君子之道_77

作者:人生若初字数:4056更新时间:2023-05-04 21:29:41
  皇帝这时候给君家的自然是大大的好事,在燕朝,官员的母妻要受封其实并不是难事,只要你官位够高,再忍的时间够长,在位期间并没有重大的失误,为了表示自己的大方,皇帝都会予以册封。所谓封妻荫子就来自于此。
  君长宁之前在长海的时候就是从四品的官员,如今回到京城再高升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政绩上即使是那些言官也是无话可说的。只是之前的时候,先皇在位最后几年,忙着跟那几位郡王打擂台都忙不过来,至于这些官员的母亲妻子什么的,他压根没时间理会,都是下面礼部在办,君长宁作为不受那几位郡王喜欢的人物,自然是被忽略了过去。
  张氏虽然心中也有过奢望,但当初她嫁进君家的时候就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想要从商人妇再变成官家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时候还觉得是君家商户的出生拖累了儿子,自然不会贸贸然提起这句话,倒是顾氏心中明白,偶尔会在顾玉荷面前说道两句,顾玉荷却是不在乎这些,只觉得丈夫疼爱自己,重视自己,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现在,他们等待已久的诰命来了,甚至好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首先是君长宁成为户部侍郎的消息让大家心中微微一惊,虽然早知道儿子会高升,但户部那可是掌握着天下财权的地方,能进这里就代表皇帝对你的信任。再有一个,户部侍郎是正三品的官,那就是说,君长宁又迎来了一个二级跳。
  君家从上到下都觉得自家儿子、夫君、少爷是担得起这个任务的,没瞧见这些年秦关和长海的变化吗,那都是君长宁一步步走出来的,朝廷之中虽然颇有几分议论,但也都佩服君长宁的手段,再有一个,谁都知道君长宁跟皇帝还有同窗之谊,皇帝甚至当朝夸赞过这个人,摆明了是要重用的,现在不过是给了一个户部侍郎的位置,谁也无话可说,就算是嫉妒也得藏在心中。
  君长宁的官职并不算起眼,但对比之下,君家几个人的封赏却让人眼红起来。首先是张氏,作为君长宁的亲生母亲,又是君家的正房大夫人,按理来说她应该是个也是三品的诰命夫人才是,毕竟有规矩言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但皇帝的圣旨上颁布下来的,张氏头顶上居然多了一个一品诰命夫人,那可是一品,就是整个燕朝都没有几个!
  君家都是暗暗心惊,都觉得自己莫非是听岔了,不过皇帝的甚至也给她解了惑:“朕幼年寄居青山书院,张氏夫人多有照顾,如同朕之养母,今封赠一品夫人,以偿旧日之恩。”
  这圣旨一出,朝廷中原本该有意见的人也都闭嘴了,当今圣上的出生他们都注意到,当初吃了不少先醇亲王良妃的苦头,如果张氏真的对皇帝有恩,皇帝想要给一个妇人封一个只拿俸禄没有实权的诰命夫人,他们何必上赶着招人厌。
  其实再有一个,燕弘这一手倒是让他原本冷厉的态度柔和不少,如果他对旧日恩人都有几分心软的话,这样的皇帝自然是比无情冷酷的要好服侍的多。甚至这时候倒是有不少人猜测,君长宁之所以得到皇帝的信任,是不是也有这个张氏的几分功劳。在张氏不知情的情况下,倒是替着儿子背负了一些恩宠。
  张氏心中嘀咕了一番,自己对当今圣上还真的没有多少照顾,那时候不过是知道儿子在书院有一个好友,所以送东西的时候多添了一份罢了。在她的心中,甚至是有些讨厌这个好友的,因为就是为了他,儿子好几次过节都是匆匆赶回去,就为了不让那个人独自过节。如今拿着别人的诰命,张氏心中有些愧疚,觉得自己不过举手之劳,真是不是真心,皇上倒是放在了心上。
  燕弘这一手确确实实的收获了张氏的心,只是不知道女人将来若是知道了,自己的一品诰命却是儿子的终生换来的,皇帝心里头哪里还记得当初随随便便打发着一起带过来的那些东西,唯一让他印象深刻的,大概也只有君长宁冒着寒冷,哆嗦着赶到书院陪着他过元宵的日子。
  比起张氏,对于君老爷的奖赏却更加莫名其妙,在燕朝,公侯王爵都是不能随意分封的,就算是皇室也是如此,更别说是异姓的爵位。燕弘是想要讨好君长宁,但可不是要将他捧杀,自然不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只是圣旨上将君老爷大大的夸赞了一番,什么教子有方,什么仁善德义,就算是没有赏赐也足够君老爷乐开花了,更别说他还有大量的赏赐呢。
  相比之下,顾玉荷的三品淑人却显得分外的不起眼,只是她原本也不是过分在意这些的人,从圣旨便能听出皇上对自家夫君肯定是千般满意的,自然也跟着高兴。再说了,当初理智嫁给夫君的时候,她也是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诰命居然比自家母亲还要更高一些,对于婆婆张氏的一品诰命,她自然也是无话可说。
  圣旨一下,君家差点没被走亲访友的给踏平了门槛儿,当初君长宁考中状元的时候,这些人心里头还琢磨着,即使是能读书,也不一定能当大官,君不见多少个状元,忙忙碌碌一生都熬在翰林院,除了修书就做不了别的事儿。等君长宁去了秦关,这些人更是明面上安慰,暗地里笑话。
  君长宁成为长海知府的时候,上门来套近乎的人已经不少。好在君长宁毕竟是长海的知府,张氏虽然不是官家夫人,但多年来跟官家打交道可不少,她见识并不是多么出色,唯一一点知道的就是不能给儿子添麻烦,关于儿子的事情都是闭口不言,面上只管客客气气,说说胭脂水粉什么的,倒是让那些人无计可施。
  如今燕弘来了这一出,是个人都知道君家在皇帝面前是露了脸的,君长宁又是回到了京城,如今成了户部侍郎,那可是掌握实权的人物,一时之间上门来的人更多了,谈感情的谈感情,送礼物的送礼物,倒是将张氏的清静闹了一个干干净净。
  就是顾氏那边也是坐不住,顾庭兴倒是心理素质挺好,还跟程越无夸赞了一番自己的眼光,程越无虽然不说什么,显然也是满意的,徒弟出息不算什么,但出息的这个徒弟还能惦记着自己不出名的师傅,对自己也就恭敬有加,那可真是值得自得的一件事。程越无没旁的朋友,有事没事跟顾庭兴正好凑成一对。
  顾氏往君家走了一趟,瞧着女儿也是红光满面的,心中又是满意又是有些嫉妒,当然不是对着自家女儿,而是那个同样红光满面的张氏,想想也是,当初自己是官家夫人,张氏不过是个商人妇,如今倒是比自己高了不知道多少等级。但顾氏也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亲家过得好自然是更好。
  比起这些,顾氏倒是更加操心君长宁在京城的情况,如今君家越来越好,自家给予君家的帮助就越发淡了,事实上君长宁一路走来,顾家确实是没有帮上什么,对方会不会因此渐渐看不上女儿。顾氏一想觉得这事情不能再拖着,谁知道京城那边会不会有人看中了君长宁,宁愿将自家女儿当做妾氏送过去的呢。
  顾氏是个有心计的,也不扫了张氏的兴头,只是话里话外的提醒君长宁在京城的单独一人,自家女儿不在的话没有当家夫人,这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了那些官员,又是没有人照顾身体什么的。张氏一听这还了得,想想也觉得放心不下,当机立断决定自己跟着一起去,一边是看看许久不见的儿子,一边也是能照顾媳妇和还未出生的孙子。
  张氏要走,自然不会放心丢下君老爷给一群如狼似虎的姨娘,毕竟君老爷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谁知道在那些妖精的努力下,会不会多弄出一个庶出的子女来,要是女儿倒是还好,一副嫁妆打发了,要是儿子,将来还不得分了自家儿子的东西去。想着便鼓动君老爷跟着一起去。
  君老爷其实也有一些心动,自家儿子出息了自然好,但他又是大半年的功夫没看见儿子了,再有一个,大女儿也是在京城,好长时间不见,要是过去的话也能见上一面。被张氏三两句话说完,当下也决定跟着过去瞧瞧,反正君家这边家里头的事情几个姨娘看着就是,外头的生意他们将账本送到京城也是一样的。
  于是君长宁不知道的时候,君家一群人已经收拾好东西,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出发了。皇帝倒是知道了这一幕,只是这对他而言也是好事,张氏跟君老爷在,肯定不会允许已经怀孕了的媳妇跟儿子过于亲近,总比让顾玉荷一个人回来的好。
  90、新政
  君家一行人到达京城之后,君长宁却并不能拿出许多的时间陪陪许久未见的家人,燕弘简直是把他这个户部侍郎当做伴读来用,上朝下朝也就罢了,大部分时间都要请他入宫谈谈话,大部分又都是关于新政的事情,君长宁想要推脱也没有借口。
  虽然如此,从君老爷到顾玉荷倒是都能理解,在他们看来,自家儿子、夫君受到皇帝的重视那是再好没有的事情,当年顾庭兴只不过是小小的知县,每天还都忙得很,如今君长宁都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更忙一些才是正常的。
  再说了,君长宁横空出世,明晃晃又是一个天子近臣,皇帝的信任朝廷上下没几天就见识了一番,再有君长宁容貌出色,谈吐有物,虽然年轻了一些,但身上的政绩却也都是实打实的,除了一些愣头青,没有人会跟他站在对立面,皇帝一力提拔上来的人,跟他为难不是跟皇帝过不去吗。
  这样一来,自然也有许多人想要跟君长宁亲近亲近,如今的皇帝燕弘是从镇北大将军的位置上一跃成为皇帝,又有先帝的禅位在先,想要从他身上做文章十分困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燕弘当政之后一反先帝时期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层层上升。虽然没有明摆着打压文人,但燕弘十分不耐烦听那些言之无物的唠唠叨叨。
  君长宁出生科举,又是个玉树般的人物,在满朝文臣的眼中,自然比那些五大三粗的武将好接触的多,如今他成了皇帝的心腹,他们走近一些自然也有好处,至少能探听探听皇帝的心思不是。
  文人大部分都是含蓄的,让他们亲自找资历不如他们,年纪又小很多的君长宁唠嗑实在是为难了他们,当然也不排除几个厚脸皮的。这样一来,家里头的娘子军便派上了用场,君长宁的夫人是谁,一个七品芝麻官的女儿罢了,家里头父母又都是商人,想必套话起来要比君长宁那儿简单许多。
  打着这样主意的太太们轮番上阵,明面上是贺喜高升,或者是走走亲戚之类的,其实内地里都是朝着君长宁去的。顾玉荷怀着身孕,即使能干也扛不住这些个夫人小姐,幸好有张氏在,她一品诰命夫人的头衔还是能唬唬人的,往那儿一坐只笑不语就是。有婆婆镇场子,顾玉荷只要装作新媳妇不开口也就能糊弄过去。
  第二天的时候,君玉宣才到了君家,林子墨明白妻弟骤然高升,明面暗里都受到新帝的宠信,自然就要背负许多麻烦,所以特特地地让妻子回娘家照顾一些。君玉宣好歹也是多年历练出来的官家夫人,为人处世的手段倒是比张氏更高一筹,既不会得罪了那些夫人小姐,也不会让人知道了君家内里的事情。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