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小货郎 第514节

作者:桃花白茶字数:4015更新时间:2023-04-14 08:57:30
  兰各浮国王见纪彬喜欢,自然也笑起来,他的急速船到手了。
  这次的交易,又是双方都满意。
  该交易都交易完了,这两个地中海大国也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南军国船队更是收获满满。
  启程.向家!回南军国!
  南军国历法六月十九,两艘蒸汽船从夫米群岛出发,从他们的最后一站,启程回国!
  这一趟下来,他们船上没有损伤一人,不管是风暴还是海盗,都不能阻拦他们的脚步。
  面对风暴他们准备充分,运气不错。面对海盗直接火力压制,谁也阻挡不了。
  他们回去的时候,船上不仅带了百万斤的国外物件,还有五十个地中海学者。是各个国家派去南军国的使者,全都带着礼物,想要拜见东方大国的圣人。
  不少人南军国臣子喊着万邦来朝,也有喊着南军盛世的。
  不管喊什么,纪彬说带他们,自然会带的,而且还让他们跟自己一条船,再有柴力陈乙看着。以这两个人的体格,根本没人敢闹事。
  从夫米群岛一路返航,沿途大小港口都聚集许多人,全都举着帽子,举着手臂为蒸汽船欢呼,为东方人送行。纪彬他们自然招手回礼,直到出了直布罗欧海峡,来到塞梅公国的港口
  塞梅王子还在船上,再次跟国王王后告别之后,坚定得站在船只上。不仅是塞梅王子。
  还有兰各浮王子,斯也王子,全都在船上。
  他们远离家乡,只有一个目的,去更强大的东方南军国学习,等他们学成归来,一定能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厉害。
  这些竞争让五十人的使者团变得积极向上,而且主动学习南军国语言文字。
  他们想在到达南军国的时候,就能跟人交流,那样见到南军国圣人可以显示自己的诚意。
  其中学习最认真的,肯定是兰各浮王子跟斯也王子。
  至于塞梅王子还保持了塞梅国的态度,他就是中立,就是谁也不帮,两边闹的厉害,他就去找自己的主人纪彬!
  使者团的其他人也已经开始站队,基本上都按自己国家立场,一时间使者团竟然分了三个阵营。兰各浮派的,斯也派的,中立塞梅派的。再有僧侣在旁边看热闹,反正尤为好笑。
  好在现在是良性竞争,只要有点过分的,就会被柴力陈乙手动制止。以陈乙的体型,一手一个王子不是问题。
  他们在这斗,倒是让纪彬他们看热闹,有些兵士还小声说着,就当看话本了!消磨时间!兵士们自然听纪彬的话,根本不参与这种事。
  纪彬甚至也不想让他们和平相处,如果这群人联合起来,说不定他还不好管。现在乱一点也行。
  一时间,回程的路变得十分热闹。
  不管这三派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听纪彬的!纪彬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也算一个优点?
  这次返航自然还要去之前的补给点,这次速度明显快了很多,不用再交际,只要打个招呼直接可以补充物资,船上的吃饭睡觉也有地方安排。
  这就是走过一次航线的好处,以后认识船只了,认识他们的旗子了,没有那么多麻烦事,能节省不少时间。
  而船上的五十个使者,还在震惊船只速度。
  梦华号,定波号真的跑起来,速度让所有沿海国家的人不敢相信。
  怪不得海盗看到他们都怕,这谁能不怕?
  回程的路也算熟悉,舵手们船手们也回家心切,船只速度自然起飞。
  第四个补给点塞梅公国到第三个补给点西非,一万里的路程,只用了二十五天。西非小国国王看到他们,再次好好招待,他也想派使者去南军国送礼。
  这种事还是南军国大臣们来管,一边补充淡水燃料食物,一边选合适的人当使者。
  一路下来,又多了十人,分别是十个南非小国的使者,全都带了不同的礼物,明显已经准备好了。
  第三个补给点再到第二个补给点马达加斯加,这段路时间比较短,才六天时间。
  这里的东非岛屿部落同样热情招待他们,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纪彬,虽然语言不通,可他们努力表达,还想要南军国的头油跟布料,说那些东西特别特别好。
  纪彬自然点头。
  以后的贸易往来,估计大多数的终点都会在第二个补给点,毕竟这里不用过好望角。那是个生死关,所以到这里就可以停了,在附近做做贸易挺好的。
  纪彬又拉了当地许多红木,矿石等等,这都是上好的原料,自然也是付了钱的,都是最合适的价格。
  按理说第二个,第三个补给点那么近,一般不应该停留,只是过了第二个补给点后,就要横渡印度洋,
  走顺的话,一万一千里路程,进入马六甲海峡,就能到第一个补给点。
  到了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也就快到家了,也就进入自家海域。再走走说不定能遇到自家的巡逻船。
  他们出去来这么久,也不知道南军国有没有什么变化。
  上次横渡印度洋的时候,很多人心里忐忑,现在却只有兴奋,回家的路能不兴奋吗。
  七月初八,横渡印度洋正式开始。
  南军国的人只有兴奋,使者团六十人却瑟瑟发抖,听着就可怕。
  他们生长在海边的人,最了解大海的喜怒无常,若不是知道这些东方人也要跟他们同行,还以为要一起送死呢!
  纪彬还安慰他们∶我们来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
  不沿海岸线走,太慢。横渡印度洋比较快。
  这么一说,大家的腿更软了。
  纪彬也是故意这么说的,反正他都凡尔赛了,那就再多一点!纪彬看着家的方向,引娘现在估计正在忙。青定在忙。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引娘一手在管。
  以前纪彬在的时候,众人还能说,引娘只好管好账目,剩下的大事小情都有纪彬在,处理起来应该不难。
  就算纪彬在船务司忙船只的时候,也有人这么讲。
  可现在不能这么说了,现在他家的生意多又杂,比前几年来说,工作量翻倍,而且纪彬还不在南军国,出海到那么远的地方。
  在看引娘做事如何,谁心里都有数。
  这些生意在引娘手里,确实打理得不错,每逢节日,那家嫁娶喜事,一应礼节全都办得十分妥当。
  生意也是井井有条,在纪彬走的时候,还帮着兴华府其他船运人家招护卫,纪彬出海,这事也交给引娘。
  照样办得极好。
  引娘一边照看着四五个铺子,几个作坊,还有邑伊县商会,再有合作的各家生意伙伴。春安城,邑伊县,兴华府,这三个地方不说,汴京,江南,鲁地,哪处都有朋友,哪出都有生意。
  连好友詹明走的西域商路买卖货物,引娘都能帮上忙。
  她家的船运自然更不用讲,纪彬出海之前,一共是一条小船,两条大船。
  现在直接开了另一个船队,在引娘的吩咐下,甲船队由卢益领着,乙船队是赖亚领着,都在跑商船。
  兴华府的货物在整个南郡国都紧俏,平时送些货物,再帮忙拉各地的货运送。这些生意往来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让之前说引娘只会打下手,给纪彬帮忙的人统统闭嘴。不过几个月时间,这些生意比之前更好了。
  再说引娘为人洒脱利落,出事落落大方,身边还有几个得力婢女,谁都不敢轻看。
  除了这些之外,人们都知道宣引兰又开了一家琉璃瓦的铺子,看着普普通通,一卖起来,生意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红火。
  不说她爹就是帮人盖房子的,再有各家的人脉,都会找她试试。
  一试不得了,宣引兰自己开的琉璃瓦铺,这一片瓦是要贵些,总体算下来用的片数少,所以反而更省钱。
  会算账的,都点名了要她卖的琉璃瓦,不仅好看还省钱,这种好东西谁不想买。
  除了琉璃瓦的铺子之外,她跟海太城指挥使娘子燕芷游合开的熏香铺也已经开业两个月,就开在兴华府,生意也是非常不错。
  之前说宣引兰只会收成也就算了,纪彬一走这么久,生意不退反进,这下不得不佩服引娘,她确实是极为能干的小娘子。
  引娘自己不在乎这些说话,她只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而已。家里家外这些事,其实并不难。
  说到这话,引娘自己都想笑,换做没出嫁之前的她,这些事对她来讲是天方夜谭。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她确实改变很多。至少更自信了。
  引娘自己操持着纪家的家业,除此之外还经常施粥捐钱。
  她不信什么儒释道,但这三家里都时常收到她的捐赠,众人都知道,这是在为纪彬祈福,希望他出海顺顺利利。
  不过时间一长,纪家跟引娘的名声也渐渐起来。
  不少人再提起引娘,也不光是纪彬的娘子,更会提起她本人的名字宣引兰。可见众人对她的认可。
  现在到了七月份,冰铺关闭,开始售卖棉花。
  今年的棉花价格再次拦腰砍半,不过众人也都习惯了,自然不会出什么事。
  而且在引娘的操持下,棉花也开始彻底分等级售卖,上中下三等,精细地分成不同等级,卖给不同的人。
  这些事做得风生水起,纪彬他们也已经到了马六甲海峡,他们之前航行的第一个补给点。
  这里群岛环绕,只能从马六甲海峡中间通行,然后进入南海,南军国的海域。
  之前纪彬他们到过这里,知道这里的情况,这里的国家叫炎夏国,不少南军国前朝后裔。这都是往事,现在看到纪彬他们回来,还非常惊讶。问他们去了哪,做了什么生意。要知道那边汪洋大海,谁都惧怕的。
  等知道纪彬他们的见闻之后,炎夏国不少人非常震惊,可看着他们使者团的六十人,肤色头发眼睛颜色,都不一样。
  即使是黑人,其实很多人长相也分地域,明显能看出来是不同地方过来的。
  纪彬他们自然要停靠在炎夏国补给,横渡印度洋花了整整二十九天,这二十九天里船上的东西用了一大半。
  而炎夏国的皇帝听此,又请纪彬去皇宫坐坐。上次他们路过的时候,当地皇帝可没请他过去。
  这一过去,自然又被盛情款待,还问了很多海外的东西,目的自然是想知道他们这一趟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纪彬就当提前演练,把能说的说了不少。这也不是他好心,而是马六甲海峡太过重要,以后他们南军国要经常通过这里,必须跟这里的国家搞好关系。
  来的时候没跟他们皇帝见面,现在回来的时候倒是相谈甚欢,也不枉此行了。
  在炎夏国休养三四天后,八月十一,终于踏上最后一段路。
  回家之路。回国之路。
  没有离开过国家这么久的人,很难理解对故土的思念。那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国家,有着自己思念依旧的至亲。
  从二月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
  这半年里,越是靠近回家的路,这份思念就越深沉。
  两艘蒸汽船的兵士大臣们皆是欢呼雀跃。回家!
  还有五六天,就能到海太城了!
  海太城的百姓们,海太城的孙家食肆,还有他们的船务司。稍微想想,心里就觉得畅快。
  使者团们看着南军国兵士大臣们的表情,自然理解他们的心情,出门在外的人,谁又能不想家呢。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