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七集

作者:佚名字数:7573更新时间:2023-05-14 12:24:08
  1、赵府 日
  侍内喊道:“圣旨到!参知政事赵抃接旨。”
  赵抃下跪道:“臣赵抃接旨。”
  公公念道:“皇上有旨,授予参知政事赵抃为‘资政殿学士’。”
  赵抃接旨后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公公道:“赵大人一心为国,这是圣上对大人的肯定与褒奖!”
  赵抃:“谢皇上恩典。”
  (旁白):“熙宁三年(1070),六十三岁的赵抃对王安石如此激进的变法做派越来越反感,认为已经无法与王安石共事。于是,他接连向宋神宗上了四次奏章,要求离京却被神宗不许。于是,四月他第五次上了要求离京的奏章……”
  2、宫殿 日
  四月某日,文武百官上朝。
  宋神宗:“赵爱卿!”
  赵抃奉劾上前站列:“臣,赵抃在!”
  宋神宗:“赵卿,你已五次奏章要求离京为官,看来你去意已决。朕就如了你的心愿,免去你参知政事一职,任命你出任杭州知州。并派京城护卫张冲随行,负责你的安全。”
  赵抃兴奋道:“谢皇恩!”
  (旁白):“赵抃领旨后便携夫人,管家毛彦志,护卫张冲简装一行从运河乘船,直去杭州……”
  3、运河 日
  赵抃和夫人站在船头,领略沿河的两岸风光……
  夫人道:“老爷,这两岸的风光无限,愿大宋王朝国泰民安。”
  赵抃长叹一声道:“原本我对王安石变法中利国利民的政策是非常支持的。没想到他的变法越来越激进,我与他主张也不一样了。我主张稳步推进改革。可是他听不进!我真是有苦难言啊!”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伤心事了。此番到杭州我想回衢州娘家看看他们。”夫人说。
  “知我心夫人矣!我也想如此,让彦志陪你一同前往衢州探亲。”赵抃道。
  夫人重重地点点头。
  4、杭州府赵宅 日
  杭州府宅东面消暑堂一座三间两搭厢的平房为赵抃的住处。
  到任第三天,客堂里,赵抃与毛彦志、张冲交代任务。
  赵抃对张冲吩咐道:“你乔装打扮,到各县去走一走了解民情,勘察民意。”
  张冲回禀道:“是!”并转身离去……
  赵抃对毛彦志道:“彦志,你陪同夫人回衢州老家探亲去,自己也回家看看。”
  毛彦志点头道:“是,老爷!”
  赵抃便去府衙各部门了解察看而去……
  5、天空 夜
  月亮躲进了云层,只留下几颗星星一闪一闪像只萤火虫闪烁。
  夜深人静,一切都静悄悄地,偶尔只听见几声鸟叫和风吹树叶的“莎莎”声。
  6、赵宅 夜
  黑夜中,只见一个“黑影”翻过围墙,进入院子,朝大门走去。“黑影”来到大门前,把刀片从木门缝隙里塞进去,轻轻地拨动木门门闩。只听噗地一声,一推门开了。“黑影”没费多大的劲便进了屋内,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发出一些声响。“黑影”在心里骂了一声……
  “黑影人”走过去,见天井西面卧室的房门关着,窗户只是关了纱门,轻轻一推,开了……
  “黑影人”猫腰走了进去,没有一点生声息,借助天井透过来的微弱月光,他看到空床上零乱的被窝,四周一扫,见没有什么值得偷的东西,他就走了出来,穿过天井,进入了东面卧房内,黑咕隆咚的。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掀起了没有拉严的窗帘,一道月光射了进来,“黑影人”看到靠窗的八斗桌上有一封信……
  “黑影人”处于好奇,一把抓起信来,慌忙打开,借着光线,上面两行醒目的字吸引住了“黑影人”的目光……
  (镜头特写):老爷:孙儿用的五串铜钱束脩(学费)我放在梳妆台左面的抽屉里,钥匙就在这儿。彦志送我回娘家去了。
  “黑影人”拿起桌上的一把钥匙,直奔梳妆台,打开抽屉一看,两边整整齐齐摆着五串铜钱。“黑影人”刚要把铜钱装进口袋,却见下面又是一张字条:
  (镜头特写):老爷:如果家里的钱不够花了,不必担忧,我留下了两笔钱在家准备急用,一部分在棉絮柜下面,另一部分在白鹤房乌龟盘下。
  “黑影人”心里想……
  (“黑影人”画外声):“嘿嘿,今天真巧,我干这行十几年,从来没有碰过这么顺手的买卖,真够刺激的……”
  “黑影人”顾不得拿那五串铜钱,便费劲地搬开棉絮柜,揭开下面的棕垫,伸手找到了一个小牛皮袋,急忙摸出一看,才二两银子。
  “黑影人”看了看抓在手上的二两银子,摇了摇头,感到有点失望!
  “黑影人”不由得摸到白鹤房内。白鹤房内除了一只白鹤外,还有一只大乌龟。这只乌龟光背部直径就足有一尺多长。“黑影人”喜出望外……
  (“黑影人”画外声):“嘿,老娘正要买一只老乌龟用来治老年腰疼病,这不,真巧碰上了。”
  “黑影人”伸手去捉乌龟,猛地一下咬住了“黑影人”的食指,拼命地把头缩进乌龟壳内……
  (镜头下)乌龟紧咬“黑影”人的食指,龟头往里缩……
  “黑影人”痛得哇哇大叫,惊动了白鹤“哎——哎——!”惊慌地尖叫起来……
  7、房间 夜
  熟睡在床上的赵抃被刺耳的声音从睡梦中惊醒……
  赵抃一骨碌坐起来,一听尖叫声忙下床,披上衣服朝白鹤房走去……
  8、白鹤房 夜
  赵抃走进白鹤房,“黑影人”一见主人到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求饶……
  赵抃蹲下来,用两个指头按住乌龟的鼻孔,不一会儿,乌龟松开了嘴巴,“黑影人”血淋淋的手指头从乌龟嘴里抽出来。
  赵抃看见“黑影人”快掉下来的手指,拉下他的头套一看,便猛地问道:“小兄弟,最近手头比较紧吧?”说完,转身进卧室拿出那五串铜钱递给他,并说:“小兄弟,这点小意思,先拿去做点小生意吧,深夜出来谋生不是长久之计。”
  “黑影人”气晕了,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鼓起来,便把铜钱重重地放回赵抃的手里,气呼呼地:“您老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啊?您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您孙儿读书的钱吗?翻遍您家,再找不出另外五串铜钱了,您在我面前摆什么阔呀……”由于激动,他顿了顿又说:“不瞒您说,我入行这么多年,翻过人家也不少,您这点家当连普通人家都不如,您这是给别人脸上难堪,就您清廉,就您忠君,就您爱民,人家都不如您?是不是?老爷,原谅我吧!我从明天起就改行了,我就不信我会被饿死!”说完,眼里噙满了泪水,大踏步地走出屋去,离开了。
  赵抃默默地望着他离开的背影……
  (旁白):“在宋代,盗窃是重罪。赵抃放走小偷的消息在民间不胫而走,百姓觉得赵抃待人太宽厚了,其中也有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
  9、杭州府衙 日
  赵抃正在翻阅案卷,张冲匆匆回来禀报道:“……大人,另外於潜百姓对知县反应很大,认为他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哦?有此事?”赵抃惊叹道。
  张冲重重地点着头。
  “好,”赵抃命令道:“你我即刻起程前往於潜县查一个究竟。”
  “是!”张冲回应道。
  10、於潜县城 日
  赵抃携张冲身着便装走在於潜的街上,只见人们都向县衙方向涌去……
  赵抃疑问地问了一位迎面走来的老者:“老伯,怎么这么多人都往那边涌去啊?”
  老者道:“这都不知道呀?大概你们是外乡人吧?”
  赵抃点点头:“正是,正是。”
  老者说:“今天县衙开庭审案。”
  赵抃:“原来如此。谢谢老伯!”说着他向张冲使了一个眼色,便朝县衙走去……
  11、於潜县衙 日
  县衙挤满了人群,赵抃和张冲也混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和大家一起挤到了县衙大堂廊下。
  大堂上,知县大人威风凛凛,正中而坐,两旁各站着一班神气十足的衙役。面对知县,
  站着一原告,跪着一被告。
  知县大人惊堂木一拍道:“原来,状告什么?”
  原告道:“大人,小人状告被告偷了我家银子,要求大人为我追回被窃之财物。”
  被告忙喊道:“青天大老爷,小的没偷,小的没偷啊!”
  知县大人听后,对原告:“坐下听审。”
  衙役搬来板凳让原告坐下后,便将惊堂木一拍,向跪着的被告大声喊道:“你给我从实招来。”
  被告大声喊:“大人,冤枉啊,冤枉。”
  (旁白):“知县大人听后既不问原告有无证人,也不去查被告家中有无赃物,就喝令……”
  知县大人:“来也,大刑伺候!”
  众衙役一阵威严的“唔——”声后,便如狼似虎般地扑了上去,按倒被告,抡起水火棍就狠命地打了起来!直打得被告屁股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嚎声痛叫……
  站在大堂廊下观看审案的百姓,见知县这一回又和往常一样,有意偏袒原告,分明是受了原告的贿赂。大家心中不平,就在廊下哄闹起来。
  知县正要命令衙役弹压群众,赵抃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指着知县道:“你是一方父母官,如此审案确实不公。”
  知县恼羞成怒,站起来指着赵抃骂道:“你是何方刁民?敢来斥责本县。吃了豹子胆啦!”
  “路不平,众人铲;事不平,众人管。莫以为你一手可以遮天!”赵抃说完,冷笑两声,转身就要离开衙门。
  知县哪里肯让这个“刁民”逃脱。他对衙役吼道:“还不快把这个刁民给我拿下,先打他四十大板!”
  那些衙役一听知县下令,立即凶狠地向赵抃扑去……
  张冲见状,赶紧出手,三下五除二,便把这些狗腿子打得一个个哭爹喊娘,东倒西歪。接着把趴在公案底下,吓得浑身发抖的知县揪了出来,摔在堂下……
  百姓一片叫“好”……
  知县骨软嘴硬,指着赵抃等人骂道:“何方强盗,胆敢大闹公堂,难道你们不怕犯下灭门大罪吗?”
  赵抃连瞧也不瞧知县一眼,整了整衣冠,掏出州印摆在公案上,大大咧咧地坐在大堂上。这时,知县被张冲按着跪在堂下,那些衙役也一个个跪在知县后面。
  “各位,鄙人是杭州新任知州赵抃。现在接着审案。”赵抃道。
  刚才失窃案的原告被告双方又上堂来。
  (旁白):“听了原告被告双方陈述外,群众纷纷插话,举出了知县贪赃枉法的许多事实。赵抃当堂痛斥了知县。”
  赵抃最后将惊堂木一敲道:“将诬良为盗的原告和贪赃枉法的知县押入大牢,进一步审理。”并宣布:“释放被告!”
  群众一片鼓掌声……
  12、杭州府衙 日
  赵抃召集司法官员会议。
  赵抃道:“於潜知县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引起民怨公愤。特别是他竟在公堂上设了靠背椅,不分原告被告,只要有钱贿赂,都可以在公堂上坐着听审,并且官司准赢……”
  众官员个个点着头,交头接耳……
  赵抃命令道:“从今天起调集力量,把该知县上任以来判的案子全部审查一遍,发现错案立即纠错,瞒罪的重新审判。同时,把知县的罪行汇总,上报朝廷,等待批复。”
  “是!”众官员齐声道。
  13、寿圣院 日
  某日,赵抃来到杭州西南面的寿圣院拜访高僧辩才法师。辩才法师听说知府大人前来寺庙,远远地站在寺前路口迎接。
  辩才法师双手合十道:“知府大人前来寒寺,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赵抃双手合十感慨道:“法师少年出家,精通佛典经论,道行高洁,被御赐紫袈裟及‘辩才大师’称号,受人尊敬。”
  辩才法师客气地:“哪里,哪里!”
  两人边走边谈,来到寺院中的龙泓亭,辩才法师亲自当炉煮茶款待赵抃。菜桌上摆着十多种古朴的航埠官窑瓷壶,都是片瓷千金的精绝之品。
  辩才法师奉上茶道:“赵大人,请用茶!”
  赵抃端起茶杯,一股香气逼人。他情不自禁叫了一声:“绝!”
  赵抃呷了一口,问:“这茶产自什么地方?”
  辩才随口道:“这是建州(今属福建省)北苑的龙茶,又称龙团。”
  赵抃再细啜了一口道:“你呀,别骗我,这茶是龙茶的制法,但味道却不像。”
  辩才偷偷一笑:“那么您知道它产于何地?”
  赵抃举杯再品了一口,慢慢地说道:“真像衢州的名茶柯山点。”
  辩才闻言吃了一惊,吐吐舌头道:“奇!奇!”
  赵抃又问:“水是哪里的水?”
  “开化泉。”辩才说。
  “不要哄我!开化泉运至杭州,路途遥远,千里送水而不见其水之老,是什么道理?”
  辩才微微一笑,道:“我实在不敢再向您隐瞒什么了,这真是开化泉,只是在汲水前必淘净泉井,待后半夜新泉水涌至才汲之,并非得江风满帆才行舟运水,所以这水新嫩不生杂物,即使寻常的开化泉与它相比犹逊一筹,何况其他的水?”说罢,辩才又情不自禁地吐了吐舌头,自言自语道:“奇!奇!”
  辩才没说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拎了一壶茶为赵抃满上,并说:“请大人再品。”
  赵抃细细品鉴,说:“这茶香气扑鼻,味甚浑厚,比建州龙茶还好喝,您从哪里弄来的?”
  辩才哈哈大笑:“是我自己在山上种的,自己加工的。您看,寿圣院四面群山环抱,北高南低,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容易进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赵抃一听 ,连连点头,忙起身,拉着辩才的手道:“快,带我去看看茶园。”
  辩才指着不远处的山头,说:“大人,您看这座山像什么?”
  赵抃仔细看了看,整座山形像一只蹲着的雄狮,便道:“这就是狮子峰!”
  辩才点点头道:“茶园就在这座狮子峰的山腰上。这里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低温的云雾。”
  说着,赵抃拉着辩才走出寺院……
  14、狮子峰 日
  辩才陪着赵抃来到狮子峰的山腰上,仔细看过菜园以后,又登上狮子峰的山洞。只见辩才用手扒开洞口的湿土,一股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两人扒掉水中的泥土,捞起块石围在四周,成了一个小水池……
  少顷,赵抃掬起一捧水,喝了一口,感慨地说:“真甜呀!”
  辩才却左膝跪地,右膝半蹲,双手趴在小池边,伸着头,大口大口地喝着这股甘泉。辩才喝足了水,挺着大肚子连声道:“太好喝了,又甜又爽!”赞不绝口。
  赵抃折了一根树枝,用树枝拨动池内泉水,水面上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一条游龙在池里翻滚…
  “喂!我们挖到龙泉了!我们挖到龙泉了!”辩才的喊声在山谷中回荡着……
  赵抃说:“这股泉水是龙脉,就叫‘龙泓’吧。”
  辩才欣喜地点着头,说道:“好名字,我要在这山上种茶树,用龙泓水泡茶。”
  赵抃接过话题:“听大师这么一说,我想到一个好主意,动员附近的老百姓都来种茶叶,如何?”
  辩才赞赏道:“大人,真不愧是老百姓的父母官!种茶的收入肯定比种其他作物高得多。”
  赵抃说:“不过种茶的技术要请大师帮忙指导。”
  辩才满口答应:“一定,一定。”
  (旁白):“两人从品茶谈到种茶,又从种茶到诗词唱和,话缘投机千句少,不觉天色已晚,于是赵抃夜宿寿圣院。第二天一早,赵抃与辩才依依惜别,辩才破律送赵抃过了归隐桥……”
  15、归隐桥 日
  赵抃与辩才来到归隐桥,赵抃忙谢绝道:“送君千里总有一别,就到此为止吧!”
  “好,”辩才道:“我们来一个以诗唱和如何?”
  赵抃点点头,随即吟念道:“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山点龙茶。”
  辩才和道:“南极星临释子家,杳然十里祝春华。公子自称增仙箓,几度龙泓咏贡茶。”
  两人哈哈一笑,互叩道别……
  16、杭州府衙 日
  赵抃正在细阅审核於潜历年结案复审……
  一位司法官员匆匆进来。他边向赵抃递上朝廷批复,便禀报道:“大人朝廷批复处死於潜知县。”
  赵抃接过朝廷批复后,道:“立即去於潜准备召来公审大会。”
  “是!”司法官员应声道。
  17、公审大会 日
  这一天,於潜县城万人空巷,都赶去县衙看热闹……
  赵抃身着官服,高坐县衙大堂,左右肃立着张冲等从府衙带来的护卫。
  堂内堂外被前来观看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贪官知县被押上了大堂,只见他披枷带锁,面如死灰,身似筛糠,与往日的八面威风判若两人,被侍卫一推,便像死狗一样瘫在堂下,连跪都跪不起来了。
  赵抃一拍惊堂木,当堂宣布道:“请把受害者请上来。”
  赵抃话声刚落一排受害者被带上堂,排成一排……
  赵抃宣布道:“被於潜知县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冤假错案一律平反,当堂释放……”
  受害者顾不上与亲人会面,都转身来到赵抃跟前,磕头致谢。赵抃一一扶起这些受害者,动情地安慰道:“乡亲们受苦了!你们要谢就谢皇上吧!是皇上派我来给大家平反的。”
  赵抃回到原位,一拍惊堂木,喝问道:“你这个民怨汹汹的贪官知罪吗?”
  知县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能答话。
  赵抃见知县回不上话来,便面对群众高声宣读判决书:“现已查明,於潜知县谭新,虽系进士出身,七品县官,但上任以来倒行逆施,胡作非为,收受贿赂共计黄金八十八两、白银三百六十两,制造了六十八起冤假错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为了维护大宋律法,整饬吏治,也给於潜县百姓讨个公道,现将谭新推出郊外斩首示众!”
  群众群情激昂,欢呼声此起彼伏……
  百姓大声呼喊:“赵青天!赵青天!”
  (旁白):“赵抃令人在知县斩首处建了一座亭子,将斩杀谭新之事立碑传世。石碑上刻着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18、杭州府衙 日
  赵抃叫来负责治安官员问道:“我来杭州知府任职已三个月了。现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但社会治安情况很不好。我叫张冲暗中调查,老百姓说天还没黑,许多人家就把大门关上,不敢上街,好人怕坏人,这样下去怎么行?”
  负责治安官员道:“现在,盗窃、斗殴等案件逐渐增多,社会治安问题严重。”他望着赵抃道:“大人,在宝石山下,西湖北岸聚集了一个犯罪团伙,他们以公开合法身份做掩护,笼络一批闲散人员为其充当马前卒,打击报复、欺压百姓、雇凶伤人等等,什么坏事都干。”
  赵抃认真听着,不时记下。
  负责治安官员接着说:“还有一些外来盗窃、偷盗、抢劫团伙寻衅滋事、雇凶报复。这些恶人团伙,给杭州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慌。”
  赵抃道:“为什么你们不抓捕治理?”
  负责治安官员无奈地摇摇头:“抓了!然而衙役只能抓些小鱼小虾,主谋一直隐藏在背后,难以从根子上摧毁这些犯罪团伙。”
  “哦,还有此事?”赵抃不解地问。
  负责治安的官员对赵抃进言道:“这件事情,只有您老人家下决心才行。”
  赵抃问:“为什么?”
  负责治安官员道:“早有官员建议,打几个战役,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还有的发配边陲。犯罪分子最怕杀头和发配边陲。”
  “好,”赵抃一拍公案道:“对盗窃、杀人、放火、抢劫的罪犯,必须坚决逮捕,并予以严厉处置。”他下令道:“立即调集下属各县县衙的衙役秘密进城,和府衙的衙役一道,在杭州全城同时展开捉拿那些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欺行霸市、撬门凿墙的盗贼,对其中情节严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为首分子,杀头示众;对部分盗贼在他们脸上剌上字发配边陲。”
  “是!”负责治安官员道。
  19、一组短镜头
  (旁白):“杭州府衙调集千余名衙役,全面展开逮捕行动……”
  深夜,一伙衙役冲进赌场抓捕了数名罪犯……
  夜间,几名衙役冲进一豪宅,从府上抓捕了一名团伙头目……
  白天,几十名衙役围了一家酒楼,将犯罪团伙成员庆功宴上一网打尽……
  白天,召开公审大会,宣布将为首分子杀头示众,有的脸上刺字发配边陲,将愿意改正不再重犯交五户邻居监督……
  ……
  (旁白):“赵抃推行宽严相济的政策,对偶有盗窃行为,并愿意改正者,保证不再重犯者,交五户邻居监督,官府不再追究。这样一张一弛的治理方法,使得犯罪团伙纷纷瓦解,为恶之人四处逃离。没多久,杭州境内就恢复太平了!”
  (第二十七集 剧终)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