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集

作者:佚名字数:6795更新时间:2023-05-14 12:24:09
  1、成都府衙 日
  赵抃正在考虑茂州(今四川省茂汶县)羌族部落经常以武力骚扰成都边境问题。
  官员甲道:“赵大人,羌族部落经常以武力骚扰成都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赵抃道:“这个问题府衙采取过什么措施?”
  官员乙道:“历任府州虽然也曾派兵前往镇压,但是大军一到,他们就逃之夭夭。起初,羌族的小部落还知法守礼,为人处事还是友善的。而那些稍大部落的人则很野蛮跋扈……”
  赵抃问:“怎么野蛮跋扈?”
  官员乙回应道:“有时他们强买强卖,不免与成都边境的绵竹县商贾发生争执。当然,那些汉人商贾中也不乞投机钻营者;在以物易物交易中,以次充好,蒙骗他们。因此,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
  官员丙道:“那些买卖上吃亏的羌人不甘罢休,回去纠集羌族人来寻衅闹事。双方一旦发生打斗,便迅速演变成整个部落的人都来参与了。因此,事态越发展越严重。”
  赵抃双眉紧锁,静听细记。
  官员甲道:“当时,绵竹知县翟良俊还把这事当成民间纠纷,想要予以调停处理……”
  “结果怎么样?”赵抃问。
  官员甲摇摇头:“那些羌人哪管什么王法。他们先是寻衅生事,随即演变成半路打劫,劫掠来往的富商。一旦得到甜头,纠集起来的人马越来越多。因此,这些羌人成了流匪进行抢劫,俗称‘打草谷’。他们把绵竹县等边境地区当成一块肥肉……”
  此时,衙役急匆匆进来禀报:“赵大人,绵竹知县翟良俊求见。”
  赵抃一听连声道:“快请,快请。”
  翟良俊匆匆进来,忙向赵抃报告:“赵大人,为了防止羌人的骚扰,绵竹县组织了团练在边境的村庄中巡弋防守,羌人寻衅闹事,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目前已造成一死,十多人受伤……”
  赵抃听得双眉紧紧蹙起,望着翟良俊便问:“这些羌人是哪一氏的族人?”
  翟良俊看了赵抃的脸色,已知其心意,便问:“赵大人,羌人有许多互不统属的部落分支。汶川一代最大的一部就是鹿明氏,其头领名鹿明玉。其他的部落,大的不过三五百帐族人,小的只有数十帐族人,总数三万帐。”
  赵抃默默地点了点头。
  翟良俊接着说:“他们既擅长于狩猎,又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耕种,这些羌人部落与鹿明氏一样骁勇善战,尤其擅长山地作战。他们既不归西夏统辖,也不归成都府管治。好在鹿明玉为人光明磊落,这次,他不但惩治了那个杀害汉人的属下,还言明纪律,只哄抢财物,不伤及人命。”
  赵抃捋了捋胡须,愕然道:“鹿明氏部落的羌人,至少也有两万帐,这么多人,却是天不管地不管,怎么办?”
  翟良俊便说道:“赵大人,下官在此地任职多年,加上又是本地人,对这里情况有些了解。这些羌人散居属于汶川山脉,本不易管理,又兼民风剽悍,是否可以安抚为主。”
  赵抃眼前一亮,一下子来了兴趣,大声问道:“哦?何谓安抚?”
  翟良俊淡淡一笑,徐徐地说道:“所谓安抚,就是对汶川羌人诸部授其官职,给予俸禄,不纳税征赋,只要求他们不惹事生非。”
  赵抃听得入神,就呷了一口茶,侃侃而谈道:“眼下,我们如若将鹿明氏部落争取过来,其他小部落便很有可能望风而逃,此事就自然不攻自破了。”他沉思了一会儿,道:“不过,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打他一仗,先杀杀这帮人的锐气,接下来才有安抚的筹码。”
  众人都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坚定地一挥手,随即吩咐道:“张冲,你回去通知卒长,让他带两百兵士前来报到。”
  张冲:“是!”便飞速而去。
  接着,赵抃大声道:“各县要学习绵竹县的做法,召集青壮年组建民团。”
  众人齐声道:“是!”
  2、“打草谷” 日
  几天后,张冲与卒长带领二百名士兵,悄悄地进一个村又名“打草谷”的地方,埋伏……
  这时,羌族一个小分支的一个马队,由远而近慢慢地走过来……
  为头的一个喊道:“今天进村,大家多抢一点,发个小财!”
  众人纷纷喊道:“好!好!”
  然后,马队刚一进村,就中了宋兵伏击,人仰马翻,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人也哭爹叫娘求饶命……
  (旁白):“这场战斗,使宋兵在川蜀一带声威大震。”
  3、鹿明氏部落 日
  鹿明玉正在召集下属头领开会商议大事。
  鹿明玉道:“‘打草谷’一仗,打得一个马队死的死,伤的伤。现如今这个赵抃果然厉害。长此下去,我等恐不是他的对手……”
  有的属下重重地点着头,有的不以为然,有的恨得咬牙切齿……
  鹿明玉接着道:“我想不如我们与其言和,如何?”
  鹿明玉此言一出,四下哗然:“不行啊!大王,我们已经杀其百姓,捞其财物,宋人早已对我们恨之入骨,乞肯交好?”
  鹿明玉一听,不觉地点点头,一时沉默不语,举棋不定。
  4、房间 夜
  鹿明玉眉头紧锁,没了往日神采……
  妃子月娥见鹿明玉闷闷不乐,知其有心事,边殷勤侍奉边问道:“大王有何心意?如此沉闷。”
  鹿明玉摇摇头,讲出原因:“现如今这个赵抃十分厉害,长此下去,恐不是他的对手……”
  妃子月娥点点头。
  鹿明玉接着道:“想与他们言和!可是,我们杀了其百姓,抢了其财物,他们肯交好吗?”
  月娥知其心意后,从旁劝解道:“大王您看,大宋土地肥沃,商业发达,与大宋朝廷交好的话,可以互通往来,做些生意,岂不正好解决了我部土地贫瘠的忧患?”
  鹿明玉点了点头。
  月娥接着说:“只要大王拿出诚意,相信此事定能成功。”
  “嗯,爱妃说的有理。”鹿明玉望着月娥道:“倘若真能与大宋交好的话,也可派人前去寻找你父亲,为你父亲伸冤昭雪了。”
  “如此,小女子在这里谢过大王了。”月娥叹了一声气,又说:“也怪父亲糊涂,中了钱鑫这个恶人的奸计。”说着,妃子月娥立马跪下,道了万福。
  “哎,爱妃说哪里话来,起来,快起来。”鹿明玉边说边扶起月娥。
  (旁白):“原来,妃子月娥是汉人,是原成都知府叶允明的千金。一日携婢女外出踏青时被鹿明玉掳来的,后做了妃子。谁也料想不到,这一切都是钱鑫设计的。因为钱鑫早已与鹿明玉私通,是他得了信息,通知鹿明玉前来抢掠的。”
  5、花园 夜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时隐时现,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妃子月娥仰望天空的月亮思绪万千,一幕幕的往事闪在眼前……
  6、(回闪)寺庙 日
  香火旺盛,香客拥挤。知府千金叶月娥携丫头来寺庙敬香……
  此时,贼眉鼠眼、不学无术的钱鑫儿子,带着奴才来到寺庙。他一见知府千金叶月娥长得花容月貌,就垂涎三尺了,他马上问:“那位小娘子,美貌异常,真是个赛西施、胜嫦娥,不知是哪家的?”
  奴才甲道:“公子,你连她都不知道?她就是知府叶允明的千金小姐。”
  “是那老贼的千金?”钱公子恶狠狠地说。
  奴才乙点点头,道:“她可是知府大人的掌上明珠呀!自三岁那年失去母亲,父亲为不让她受气,至今未再娶。”
  “好!好!”神魂颠倒的钱公子连声道:“我非其不娶,一定要娶她,一定要娶她!”
  (旁白):“钱公子回家后,立即让父亲钱鑫去提亲,声言非其不娶。钱鑫定知叶允明不会答应此事。因为,一年前贪污了一大笔水利工程款,事情败露后,求知府叶允明帮其蒙混过关,而被叶允明拒绝。因此,提亲之事碰了一鼻子灰,更是怀恨在心。于是私通鹿明玉把月娥抢走。”
  7、花园 夜
  妃子月娥站在那里,默默地流下泪水……
  此时,鹿明玉拿了一件衣裳出来,从背后轻轻地披在妃子身上……
  月娥回头一看,感动地喊了一声:“大王!”
  鹿明玉温情地说:“我知道,你又想父亲了!”
  月娥默默地点了点头。
  鹿明玉道:“我已写好一封请求讲和,愿意互结盟约,和平共处的信,明日就派人送去。”
  月娥动情地:“大王!您真好!”
  鹿明玉轻轻地搂住了爱妃月娥……
  8、成都府衙 日
  赵抃接到鹿明氏部落头领鹿明玉的信,道:“鹿明氏部落的头领鹿明玉送来请求讲和,愿意互相结盟约,和平共处的信……”
  赵抃话音未落,有人就对赵抃说:“赵大人,可恶的羌人,千万不能信了他们。再说,他们对大宋百姓作恶多端,就这么和好了,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也有的说:“就应该将他们打个落花流水,永绝后患。”
  还有的说:“与敌人握手言和,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先例呀!皇上能同意吗?”
  赵抃深思片刻说:“能与羌人相互友善、盟誓结好,以此解除双方武力争斗,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从今往后就可以安享太平,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啊!只要对百姓有利,就应该坚持……”
  (旁白):“赵抃向大家反复陈述利害关系。同时,一边回复羌人表示同意讲和,一边修书细述情由,请示朝廷,在他努力下,朝廷最终同意按他的办法进行。”
  9、鹿明氏部落 日
  鹿明玉焦急地踱来踱去……
  (旁白):“鹿明玉送去信后,约赵抃在边境某茶楼商议结盟大计,本想试试赵抃的为人及胆识,看他敢不敢来……”
  鹿明玉默默自语道:“若他确实是宽和为政,体恤百姓,自己倒愿意投降于他,免得两败俱伤。同时,双方百姓免受征战之苦,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如果他不敢来……”
  突然,传来一声探子“报——!”的声音。
  鹿明玉命令道:“快说!”
  探子道:“成都知府赵抃预约前来谈和!”
  “好!”鹿明玉道。
  10、某茶楼 日
  鹿明玉带着自己的精干卫队来到边境某茶楼。然而,赵抃如约前来,身边只带了张冲等几名随从……
  (旁白):“鹿明玉暗暗佩服赵抃的勇气和胆量,也相信他是真心诚意前来和谈的,此人值得信任。”
  鹿明玉喝退了左右,独自一人与赵抃走进二楼茶室的雅间。
  鹿明玉高声道:“久仰赵大人威名,今日一见,鹿某三生有幸哪!”
  “哪里,哪里,鹿头领英雄盖世,赵某佩服,佩服。”
  双方分宾主坐下,愉快地交谈起来……
  鹿明玉快人快语:“这些年来,鹿某一直冒犯大宋,惭愧,惭愧,赵大人能不计前嫌,前来共商大计,鹿某惶恐之至。”
  “说哪里话来,倘能结盟,从此相安无事,互通有无,是百姓之福呀!”赵抃一听这直白、爽快之语,也笑着说道。
  鹿明玉赞赏道:“本人敬佩赵大人的为人和处事。从此,愿意服从于你,不再兵戈相向。”
  赵抃当即表态:“交好后,互通有无,对你们难处大宋给予一定的资助。”
  (旁白):“从此,羌汉两族通商通贸,亲如一家,只要愿意,百姓们甚至可通婚。最后,两人约定了结盟日期。”
  11、成都府衙 日
  赵抃正在审阅公文,张冲匆匆进来道:“鹿头领送信来了!”说着,他递上书信。
  赵抃拆信一看,大为吃惊,立即命令道:“快备快马,立即去鹿明氏部落。”
  “何事如此紧急,老爷!”张冲不解地问。
  赵抃一看,一阵惊愕道:“信中道,为表示决心和诚意,决定杀一名奴婢以取血,饮以盟誓。羌人怎么能如此血腥野蛮?”他命令张冲:“快,立即备马,前去阻止对方的野蛮行为。”
  “是!”张冲立即转身急驰而去。
  12、一条土路上 日
  两匹马一前一后飞驰而来……
  为头的是赵抃,紧跟其后的是护卫张冲,两匹马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飞驰而去……
  13、广场 日
  鹿明玉率众人已将一名婢女捆绑在场中的一根柱子上,两名刀手,杀气腾腾,正欲破肚取血……
  “住手!”千钧一发之际,赵抃骑马飞奔而来,大喝一声,持刀手闻声停举在半空中的刀。愣愣地望向鹿明玉……
  鹿明玉也愕然地望着跳下马来的赵抃,道:“赵大人,这是为何?”
  赵抃义正言辞地说:“人命关天,岂可枉杀无辜!结盟用三牲可也。”
  鹿明玉长叹一声:“赵大人真乃善人哪,百姓之福也!”
  赵抃下令:“放人!”
  婢女放下,当即跪倒在赵抃面前大喊道:“恩人哪……”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围观的百姓纷纷双手合十,口中念道:“菩萨在世呀……”
  14、广场 夜
  晚上,鹿明氏部落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篝火的熊熊火焰在夜空中升腾,就像一支巨大的火把,给这草原的夜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乐器奏除了欢快的鼓点,十多个羌族少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身段窈窕,舞姿曼妙。
  上风口的草地上铺着毡毯,人们盘膝而坐。中间坐着赵抃和鹿明玉,左边坐着赵抃的随从张冲,右边坐着各位族长。每人身前都摆着一张小几,小几旁放着一罐罐马奶酒,小几上的盘子里却盛着大块的烤羊肉,那是整只烤全羊由鹿明玉大人亲手剖解后,分给诸位大人享用的。
  赵抃面前的盘中放着一块最肥腴鲜嫩的羊肉,他也学着羌人们的样子,用小刀轻轻地削割着羊肉,蘸了盐末儿塞进嘴里。不时有羌人抱着酒坛摇摇晃晃地走到他的面前,有的客客气气说上一对敬词,有的走到他面前站定了身子,便放声高歌起来,歌一唱完,便恭敬地举起了大海碗,这种诚挚的劝酒,虽不及中原酒宴上的复杂,反而加人更难拒绝,盛情绵绵之下,由不得你不喝。
  几大碗就下肚,赵抃的脑袋也有点晕乎乎了。在他面前,那些衣着鲜艳的羌族少女少妇们正在舞蹈唱歌,每一个羌族少女每每舞至赵抃和张冲面前,总会多逗留一些时间,展现出来的舞姿也尤其丰美柔软。此时,一个俏丽的眼神不时地瞟向了张冲,而张冲也被这少女曼妙的舞姿吸引住了,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他完全忘记了周围一切,眼前只有那姑娘跃动的身影直飞他的心底……
  赵抃和鹿明玉都是过来人,自然都看出来两人的端倪。
  “怎么样?赵大人,两个孩子看起来已是情投意合,不如就让他二人配成一对,如何?”鹿明玉果然是个爽快之人。
  “哈哈哈,好主意,我也正有此意,只是怕鹿老弟舍不得,正不知如何开口呢。”赵抃哈哈一笑。
  “那感情好,一言为定,改日挑个吉日,我便将人送过来如何?”鹿明玉接着说。
  “好,好,那我俩就是现成的月老了,届时鹿老弟可是一定要来的啊!”
  “那还用说,一定!一定!”鹿明玉爽快地答应。
  (旁白):“自从鹿明玉部落与赵抃结盟之后,其他部落也坐不住了,纷纷前来求和。从此,羌人心悦诚服地听命于赵抃,成都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15、成都府衙 日
  清晨,案桌上摆着一叠叠有关成都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等等一些书籍资料等,赵抃认真细读,认真笔记。原来,他正在着手写一本《成都古今集记》……
  此时,张冲匆匆进来:“老爷,该吃早饭了!”
  赵抃放下笔,伸了伸腰道:“这么快,又到吃饭时间了。”
  张冲道:“老爷,你这段时间都在翻呀,看呀,写呀,连时间都忘掉了。”
  赵抃站起来对张冲道:“我在蜀地做官时间最长……”
  张冲点点头:“老爷都已经四次入蜀了,朝里就算你……”
  赵抃:“承蒙蜀地百姓的拥护爱戴,我想为成都编撰一本地方志,若能编成此书,也算是我对成都百姓最大的回馈了。”
  张冲重重地点点头。
  “走!”赵抃道:“今天我们出去吃,也看看成都市面的繁荣。”
  张冲说:“老爷,你好久没出去了。现在,城内都兴起了繁荣的早市和夜市呢。”
  “哦,”赵抃与张冲边走出府衙边说:“成都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便已突破了历史上传统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的格式。”
  张冲点点头,两人走出了府衙向街上走去……
  16、街上 日
  赵抃携张冲闲逛早市,只见各式各样的小摊小贩,有卖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的,也有卖蚕茧桑叶、日常用品的;还有卖手工织品,大到成捆的布匹,小到一方手帕;还有卖包子烧饼之类早点的,真是应有尽有,吃穿用度,无不齐全。眼前市场一片繁华,百姓生活富足安逸,赵抃心中乐滋滋的,深感欣慰,道:“今日的成都,商业更是发达了。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活动不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
  张冲接着道:“还有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全年都有市了。”
  两人走着走着,那边又传来吆喝声:“热辣辣的包子哩!”“香喷喷的麻糍哎!”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此时,赵抃携张冲来一个摊位前坐下:“老板,来两碗粥,外加一笼包子。”
  “好嘞!”一会儿工夫,老板手脚麻利地端上两碗粥,外加一笼小笼包子。“咦,你是赵……赵……”那人“大人”两字刚要出口,双膝也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赵抃“嘘”的一声,一边忙用眼色制止,并扶起他。赵抃未穿官府,小声嘱咐他改呼“老爷。”
  “赵……老爷,我就是上次妖祀事件的无业游民刘树根啊,想不到今日在此巧遇。”
  赵抃点点头说:“刘树根,对,刘树根。”
  “赵……老爷,自从上次您宽恕了我之后,小人实在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呀!”刘树根感激地说。
  赵抃点头问:“现在,怎样?”
  “好,好,”刘树根连声道:“小人一想,唯有痛改前非,好好做人才能报答老爷您的恩德。”
  赵抃点点头。
  刘树根继续说:“前不久,我在此开了个早餐摊。”
  “好,好样的,如今生意可好?”赵抃问。
  “尚可,如今我与老母亲生活大有改善了。”刘树根说。
  赵抃:“那就好,那就好。”
  “这不,前些时日我还娶了个媳妇。”刘树根感激地说。
  “好啊,好啊。”赵抃高兴地连声说。
  “媳妇,快过来,拜见恩人赵老爷!”刘树根叫前面在忙碌的女人前来见过赵抃。
  刘树根媳妇忙过来,连忙向赵抃叩头:“万福!”
  赵抃连忙叫起道:“恭喜你们,恭喜你们!”
  夫妻两人连口“谢恩!”
  (第三十集 剧终)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