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节

作者:早睡王字数:5026更新时间:2023-05-22 00:10:59
  她压低了声音:“你以为外头那些人会心疼你还是会放过你?裹挟咱们的时候,他们可是半点都不会自疚!”
  王蒨哭着点头,她的神智三分清明,多数都在哭着说些胡言乱语,断断续续也不知究竟要表达什么。王楚碧走后,她仍未好转,李意行叫霖儿帮她再看,霖儿固然担忧公主,可还是本分道:“风热的头一天都是如此。”
  晓得自己魔障,李意行让人都下去了。他躺到王蒨身边,想抱着她让她发些汗,可王蒨却挣扎道:“冷……”
  他看着自己的手,陷入了长久的迷惘。好似所有人、所有物,都在告诉他,二人注定不能在一起。能够分开他与阿蒨的不是一纸和离书,而是她的愤恨,她的眼泪。
  当真如此吗?不能有一丝回转的余地了么?前世赴死的刹那多么愉悦,如今就有多悲戚。
  李意行偏不信邪,他去了浴房,又叫人搬来火炉。巨大的鎏金香炉中燃着成堆的脂膏,热烘烘的火气往外炙烤,这原本是寒冬里才会搬出来的玩意儿,他站在香炉边上,将自己一点点捂烫了、捂疼了,有一瞬他错以为自己也被火烧了一遍,最靠近炉边的手臂痛得厉害,这才敢重新回到床上,抱住王蒨。
  幸好,这回她不喊冷了。
  看吧,只要他够狠得下心,怎么不能在一起?静谧之中,李意行绝望而又快慰,贴着她轻笑。
  王蒨被他抱着睡了一整夜,确是出了一身的腻汗,翌日醒来,两个人身上都黏糊在一起,别说是李意行了,就连没那么讲究的王蒨都受不了。
  她高声喊乔杏备水,试着推开李意行,却把他弄醒了。
  李意行撑着从床上起身,看了周遭很久才缓过神,他问她:“好些了没?”听嗓音还有几分沙哑,恐怕这一夜不曾好眠。
  王蒨不想管他,她站在房里走了几步,头不疼了,力气也恢复了些,但肌肤下似乎还有阵阵酸痛,下腹中亦是不适。她后知后觉地看了眼身下,立刻叫李意行滚出去。
  李意行穿着中衣往门外退,见霖儿拿着东西快步进去,没一会儿又扶着王蒨往浴房走。他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学着王蒨的动作,往自己衣摆上看了一眼,才瞧见上头沾着猩红的血迹。
  他错愕地看了许久,才明白这是什么。从前王蒨与他好的时候,也是时常记不住月信,要弄脏衣物或床榻的,二人成天睡一起,难免也会殃及到他,李意行不介意这些,可王蒨却拉不下脸,只是不如方才那般言辞冷厉。
  倒是许久不曾有了。
  他站了会儿,才披了件外衫往浴房走,洗完回房时,王蒨已在乔杏和桐叶的帮衬下用膳。乔杏和桐叶行过礼,王蒨却根本没看他,李意行自己坐在塌上,看着王蒨小口喝粥,脸上比昨日多了些血色。王蒨讨厌这些清淡的吃食,也没胃口,吃了会儿就不想吃了,桐叶迟疑一瞬,正要起身,李意行却开口了。
  “放下,都下去吧,”
  他到底是世子,乔杏带着桐叶退出了房门。
  李意行坐到食案边,看了眼碗中的粥食,他拿起碗继续往她嘴边送:“你这样折腾,就是让你进宫也没有半分精力,你可知我二人和离的事一传出去,还要遭受多少议论?”
  王蒨看着眼前的玉勺,终于还是不情不愿地张了口。
  她自己接过勺子与碗,往嘴里硬塞,李意行继续说:“待你好些,还要先进宫将婚书作废。”
  听到这里,她抬起头:“我这会儿就有力气。”
  她的反应都在他预料之中,王蒨对他早就铁石心肠了。李意行面色不变,笑着劝她:“可不是这样简单的事,阿耶已将此事告诉了族中几位,宫里那么多人盯着,你我一往礼部去说此事,你猜走出宫门时外头会有多少人候着?”
  是啊,她的姻缘从一开始就是政治牺牲品,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王蒨沉默。
  见她好好进食,李意行总算放心,语态轻柔:“从前你父王想着王与李共天下,既然如今要和离,朝中政局势必又要大变,我对阿耶说你我情意不合,你只管顺着说下去就是,不必多提,最好是不见他,直接去。”
  王蒨嘴里寡淡,心头也没什么趣味,恹恹看着他,还是没出声。
  李意行也静了很久,两个人挨坐在一块儿,他看着她的面颊,慢慢有了气色,唇也不那么惨白。直到王蒨当真吃不下去了,放下碗和勺子,用云帕擦嘴。
  “你如何做想?”她这样问他,李意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很快,王蒨又接了句,“和离后,你究竟能不能放过我?”
  那一点期望在他眼中破灭,他端坐在她眼前,不细看还是那个容止清绝的少年,可王蒨却能在他身上不败的腐寂。
  李意行回她:“你明知我的答复,不是么?”
  王蒨自是看得出来,她想问的本也不是这个,于是她把没有说完的话继续下去:“李意行,我不管你是要继续疯痴还是帮你的族人掌权,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但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我身边的人。”
  他好像没听明白:“你身边的人?”
  “你前世如何处置乔杏?你恨毒了她罢!”
  事无巨细算计了她五年,不,自她八岁起就生活在他的密网之下了!李意行怎么也想不到王蒨会被一个婢子放出去吧?他如何想得到,在他眼中,婢子与庶人命如蝼蚁。这样的人,只因一念之差,坏了整局的计策,王蒨不敢细想乔杏的后果。
  她站起来看他,还病着,说话时的的语气还有些飘忽,但她的神情格外坚定:“你若是为了夺权,要与王家、与阿姐撕破脸,我不怪你,你自有你的抱负,即便输了,我们也心服口服。”
  她缓了缓:“可你若因前世、亦或者那些不知所谓的玩意儿,对我身边的好友和婢子打主意,我绝不放过你。”
  李意行低着脸,王蒨看不清他在想什么,一片阴影遮在他的面容上。
  他看着食案,那句“我不曾”却还是没有说出口。他自问,说与不说,差别当真很大么?前世他不杀乔杏,是因他一直在寻转世之法,坚信他与阿蒨还能再见,他怕惹她伤心,是以,从来没有对乔杏下手。
  可如若王蒨没有死在那场烈火中,他将人带回身边后,必重新以锁囚之。至于乔杏,李意行自然会将她生扒皮、活抽筋。
  他就是这样的人,王蒨说的话半句不错,她的提防不无道理。
  窗边落了只飞鸟,轻叫了一声。
  李意行伸手拿过王蒨用过的碗筷,将她没吃完的几口清粥,不急不缓地吃到了腹中。前世常有的动作,这会儿只有说不清的诡异,照理说,他如此容色,用膳时也举措优雅,可王蒨却看出了阵阵寒气,即便她心知李意行早就不正常了,可还是被他吓得喘不过气来。
  李意行用完后,用帕子擦过嘴角。
  他终于开口,语气还是那么柔和,温雅。
  “若你明日还这样好的气色,咱们就进宫吧。”
  第59章 礼成  既无悲喜亦无怨怼
  王楚碧干政后,就一直宿在宫里。
  陛下久久不醒,后宫中的妃嫔们起初惶惶不安。她们大多是被圣上强行得之,心里头是一万个不情、一千个不愿,可就算如此,小命还是与位上的人拴在一起。自陛下昏迷,就再没有人管过她们,宫里进出的只有各家大臣,出门怕将人惊撞了,于是后宫里的美人比以往更不敢迈出院门。
  梅珍姑姑听了下头的宫婢传话,端着茶往长乐宫偏殿去。
  内宦守在殿外,见姑姑来了,连忙弯着腰往里了声。小太监苦着脸往外走,恭维她:“姑姑可算来了。”
  梅珍一听就猜里面不妙,问他:“出什么事了?”
  那内宦摇头:“近日朝中风云不定,政事繁多,奴婢们无从得知啊!”
  梅珍叹了口气,没再问他。人走到里头了,还未见晋宁公主,就先看到被王楚碧扔在地上的公文折子、玉色环佩、以及摔碎的杯子,零零碎碎落了满地。
  殿内虽点着香,摆着茶,却一个伺候的人也没有。
  王楚碧伏在案上,她听了通报才将将初醒。梅珍将茶盅放在案上,将小窗推开,散了散檀香味。
  “公主,”她看了眼地上的狼藉,“究竟是什么事,如此动怒?”
  “……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王楚碧似不愿多提,理了理长发,起身坐到铜镜旁,给自己随意涂抹嫣红的唇,馥郁脂粉遮住她的憔悴,“姑姑怎么忽然来了?”
  公主们与姑姑亲近是不假,但梅珍人在宫里,处处守着规矩,不会无事来寻她。
  姑姑将地上的折子捡起:“陛下久病,后宫乱了套,人人自危,不知该如何自处。”
  王楚碧转身站起,她已恢复清明,似讥似笑:“可笑,本宫不仅接手了父王的烂摊子,还接手了他的后宫?”她也不等姑姑的后话,几步走回案边,随意道:“安分待着就是了,陛下还在呢,即便陛下不在了,王氏人也不曾死绝,轮不到她们提心吊胆。”
  姑姑将折子都收了起来:“公主成日嘴边没个遮拦,真让奴婢心惊。”
  “人杀不得,骂两句也不成么?”王楚碧哼声。
  折子都被重新抱回了案上,姑姑正要替她整理,她伸手接了过来:“好了,姑姑何须做这些?”
  梅珍端着食盘,站在她身旁四处探寻,终于问她:“江总管今日不在?”
  “出宫了。”
  姑姑了然地笑了声:“难怪,唯有江总管在宫里,才有人制得住公主的脾气。”
  大公主与二公主,一个牙尖嘴利,一个刀剑无眼。王楚碧早不是年少的娇纵公主,说话固然难听,可也不至总要摔东西解气,若非朝政太过恼人,她不会被逼迫到如此地步。江总管若在还好些,磨了那么些年,总有个人能牵制安抚她,一旦江善不在,王楚碧就翻了天了。
  王楚碧听到这个名字,难得没有张口就骂,反而纳闷:“你们都这样想?”
  姑姑垂下头:“奴婢不敢揣测。”
  “姑姑最了解我们几个了。”王楚碧将杯盖揭开,茶香四溢,她抿了一口,“姑姑就别走了,一会儿三妹要来。”
  “三公主此事进宫,是为?”
  王楚碧很讶异,她摸着杯口:“和离呀。”
  两家和离可不是给了和离书就算完事了,皇室好颜面,更不提最爱风雅之名的李氏。二人的婚书原先被送到了太常寺,如今要和离,还须昭告天下,各还礼书,又要去祭天叩首,才算了成。
  至于身后的风言风语、各种揣测,自然是没个一年半载不会停歇。
  王蒨昨儿个在床上待了一整日,今早风热未好,但除了身上烫些,已不妨碍出门了。昨日缠绵病榻时,她左思右想,还是拟了份和离书,说到底还要去祭天,倘若她给礼官一卷白纸,实在太为难人。和离书的字句是叫桐叶从话本上东拼西凑抄写得来,想必李意行能看出她的含糊。
  她特意穿上沉重的礼服,环佩掩在她的裙下作响,连发上都戴满金银步摇,以显得她对今日的和离很重视。
  李意行在午时前来接她。
  他一早去了太傅府上,回来时还是一身黛色交襟的宽袖服,面上如往常一样噙着笑意,不知为何在秋光下照出些疏淡的意味,发上的玉簪就没舍得换过。
  王蒨打量他一眼,若说他不曾更衣,他今日又太艳,若是特意换过衣裳,又不至于这样素净。
  李意行走到她身前,竟还和煦道:“头还疼么?”
  王蒨念及他上回离开洛阳也是如此平静,立时又害怕起来,拿不准他心底在打什么主意,因故也不想接话,只是简短回他:“不疼。”
  他带着她往外走,王蒨低头不语,李意行更是唇角含笑,将一帮下人看得云里雾里。
  乔杏都想拉着公主大声问一句,这究竟是去和离,还是踏青?二人一个比一个从容,既无悲喜亦无怨怼,成亲时的旨意来得突然,没成想离别时也是如此。
  没让下人们思考多久,一行人上了马车,往太常寺的方向过去,才有了真切的感受。
  车厢内,唯有王蒨与李意行静静对坐。
  李意行耳后的那道伤口已经长合了,有些血痂在上面,比崩开时还要显眼。或许是察觉到王蒨的目光,他伸手捂住了那里:“已经无碍了。”
  王蒨却问他:“你怎么跟族人解释这个的?”
  李意行双眸平静:“他们不曾问起。”
  又或者根本不曾看到,李意行拿不准,他在外头的时候很注意这道疤,毕竟并不太好看,若他不好看,阿蒨就不喜欢了。
  厢内只有他和她,李意行不愿聊这些,又知晓王蒨不想跟他情意缠绵。
  他静了静:“阿耶在太常寺等我们,若他问起,你只须装作是我不情愿就是了。”
  “他还在怀疑我?”王蒨光是想想就后怕。
  李意行想起早先在太傅府上的谈话,敛下眼,替她倒了杯温茶,摇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也知晓婚事并不全然是你我做主,叫他察觉端倪,反而麻烦。”
  “哪有什么端倪,”王蒨讥嘲,“我一点都不想跟你在一块儿。”
  这一回,他只是笑,没有回话。
  王蒨摸不准李意行的性情,他的喜怒都是一个模样,说话也拐弯抹角,叫人无从分辨他的真实想法。臂如她从前说这样的话,李意行总要与她争执几句,如今他不与她执着,只是沉默,王蒨还是害怕,可她也不想再开口了。
  路程在一片宁静中结束,抵达太常寺时,诸位官员都围在司马身边。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