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2节

作者:木林森字数:10789更新时间:2023-04-14 16:28:18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零二章 国事(一)
  第二天一早,商毅也正式升朝,接受群臣的朝贺,其实早朝并不是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主要是和众官员见个面,毕竞商毅这一出去就是六七个月,虽然有叶瑶瑱监国,但国内的事务大部份是靠内阁成员带领着众官员在维持,因此商毅也要对众官员表示称赞之意。
  因此群臣对商毅参拜之后,首先恭贺皇帝这次出征取得了胜利,而商毅也称赞众臣,这段时间里在国内的工作,而且现在南洋的战事也没有结束,商毅也要求内阁继续支缓前线的事务,保障好后勤供应,随后散朝,单独留下内阁首相王夫之和次相李岩了解这段时间里国内发生的事情。
  虽然商毅在国外的时候,每个月国内都会发给商毅一批文件,向他通报国内发生的事情,国会通过的议案和内阁的决策,但毕竟都只是一个大概,说得十分单简,现在有不少重大事情商毅也需要进行详细了解,而且还有一些事情要等商毅回来,才能决定。
  见礼之后,王夫之首先道:“这次皇上亲赴战场,虽然鼓舞士气,使士卒效力死战,但如今皇上是一国之君,非军前一将,当以江山大业为重,而非一战一役之失,皇上若久不在朝,难免会使人心不稳,民心不安,因此日后御驾亲征之举,还请皇上三思慎行!”
  商毅也知道回国之后肯定会落下一些埋怨,而且他也知道,王夫之的话也确实是为自己着想,因此也点了点头,道:“王卿所言极是,日后朕定当谨从王卿之谏,慎行亲征之举!”
  见商毅老老实实认错,王夫之当然也不可能不依不侥,因此也向商毅施了一礼,道:“皇上若能听从臣言,实仍天下之大幸也!”
  话说到这一步,也就差不多了,下面就步入正题,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国内也没太大的事情,主要的几件事情,首先今年是中华帝国正式开始进行科举,同时也是招开了经济特科,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乡试;一批通过了经济特科学子也都到各州府县的政府备案,等着各地方部门的安排,也有一批不急于做官的学子,还在家里认真学习,准备参加明年的省试。
  开通了科举,也就打开了平民通行仕途的道路,因此各地的学子们,以及社会学者,乡绅也都对朝廷的这一政策称赞不己,但由于这次科举,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首次加入了自然学科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而非单一的道德文章,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虽然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初,就己经向国内宣告,科举将会加入经世政用的内容,但传统的道德文章观念还是深入人心;而且虽然在政府公办的学校中,也开设了这些学科,但毕竟为时尚短,公办学校的数量也有限,难以在国内全面普及,因此现在的中国还存在大量私塾,做为公办学校的补充,但绝大部份私塾的先生都不会自然科学,只能教授的都是道徳文章,因此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够学习到自然科学的内容。
  其实中国政府也考虑到这些问题,因此也在各地的公办学校中加设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学习班,就是针对私塾的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还是免费,但却遭到了许多私塾先生的抵制,禁止自已的学生去学习,当然抵制的私塾先生中,顽固分子到只是极少数,绝大部份私塾先生是出于对公办学校的抵制,因为公办学校抢了自己的饭碗,但这个理由是没法说出口,只能以维护传统的名议进行。
  另外也有相当一部份公办学校的学子对这竺经世致用之学不屑一顾,并没有认真学习,结果也造成了在这次乡试中,经世致用之学的合格率竞只有三成多,而交了白卷的就占了二成以上。
  但等乡试结果出来以后,许多学子们又大为后悔,又都不甘心,不过他们不反省自己没有认真学习自然科学,反而把责任推到在科举中加入的自然科学内容上,于是各地的学者、学子们都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甚致有个别学风保守的地区,有不少人还扬言,如不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那么就要抵制科举等等,也有一些人在南京活动,寻找议员的支持,要在国会中提交提案,通过正式的图途,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而且在这一股风气的影响下,也有一部份官员,对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内容颇有微辞,认为应该再考虑一下。
  因此王夫之道:“皇上,现在民意如此,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否还是该再斟酌一二,依臣之见,不访缓行!”
  商毅看了王夫之一眼,道:“王卿以为,当缓多久再行,是一年二年,还是三年五年,如果到了缓行之年,仍然有人反对,又该当如何呢,是不是再缓呢!”
  王夫之怔了一怔,一时也答不上来。
  商毅笑了一笑,道:“王卿,朕知道你的用意虽好,但凡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民意固然不可不察,但为一国之相,最紧要的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一味迎合民意,而失为相之道,以这次科举为例,经世致用之学,于国于民都大有益处,而现在有众多人反对,分明是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岂能屈从于这些腐儒之见,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越是如此,越是不可退让,只要坚持五七年,使之成为常例,天下学子均学经世致用之学,那么反对之声,也就不禁而自消了!”
  王夫之也苦笑了一声,其实他也知道,就这样推翻了原来的决定,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并不是好办法,一方面影响了朝廷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保守势力的气势,因为王夫之毕竞还年轻,缺少当首相的经验,而且多少也带有一些知识份子的软弱性,面对巨大的反对浪潮,也有些坚持不住自己的底线。
  但商毅却知道,这种风气是决不能助长的,虽然商毅是来自于一个民主政治为主流的时代,但他也知道,民意在绝大多数时侯只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成为决策的参考,但绝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因为绝大部份的民众都不可能有远见卓实的目光,只会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会顾及到长远利益,民主政治真正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权力的约束和制衡,而不是将什么国家决策都交给民众来投票表决,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人们的知识、道德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民主社会标准。
  新的科举制度在短时间内,确实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毕竟中国科举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只考道德文章,忽然一下改过来,确实会让人不适应,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坚持,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读书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对付科举,好一举中的,因此只有坚持在科举中加入自然科学内容,才能逼迫中国人学习、重视自然科学,这也是在中国普及科学的最快方法。
  而且中国的科举也停了十余年,现在刚刚建国,保守势力还没有形成巨大的阻力,正是进行改变的好时机,如果拖一段时间,那么阻力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只要坚持下去,那么绝大部学子也就会自然接受新的制度,毕竟谁都想当官,而再几年,等科举考自然科学形成了惯例,就算有人再反对,学子们也不会同意了。
  商毅道:“王卿,李卿,你们回去之后,马上给朕拟旨,就说我中华科举制度己定,决不可更改,各地学子当以此次科举为戒,日后勤学经世济用之学,以待来日,不得妄议修改!”
  王夫之和李岩也赶忙道:“臣等尊旨!”
  除了科举引发的风波之外,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大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和外事有关,首先是蒙古喀尔喀部率众归附中国。
  喀尔喀蒙古本来是一个以喀尔喀河流域而得名的一个半渔猎半游牧部族统称,因为其中的大部份部族都是蒙古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蒙古部落,因此在十六世纪中期才形成了蒙古喀尔喀部,这一点有些像俄国的哥萨克人。
  不过喀尔喀部只是一个统称,内部主要分为四个大部落,为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赛音诺颜部。
  中华军收服了内蒙各部之后,消息也很传到了外蒙的其他地区,外蒙各部也都感到了震惊,因为清廷和内蒙各部都被中华军击败,也证明中华军的强大,加上中国又通过商队,在外蒙各部宣传,中华军的无敌形像,同时又用贸易、通市为诱,因此外蒙各部也都不敢轻易与中华军为敌,纷纷釆用与中国通好的策略,而且在通市之后,对外蒙各部也都有好外。
  只是交易市场都在长城附近,商队也基本只到内蒙各旗,外蒙各部想要来参加交易,都要十分困难,因为要穿过内蒙的地方,因此也有一些外蒙部落想内附中国,也让中国商队到自己部落来通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零三章 国事(二)
  当然也有一些蒙古部落仍然抱着旧思维不放,还是认为汉族人软弱无能,因此他们并不信中华军的战绩,还想与中华军为敌,并且袭击商队,抢夺财物,但中华军也对这些部落也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打击,在连续收拾了二个外蒙部落之后,外蒙诸部也都知道了中华军的厉害,因此也都老实了不少。
  而在今年的十月,中华军北京军区的第一军在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交界的黄河岸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也邀请了外蒙各部来观膜,这一次演习展示了中华军的各种火器的强大威力,也震摄了外蒙各部,一些还打算与中国为敌的外蒙部落再看完了军演之后,也都改变了主意,而就在这次军演之后,喀尔喀部的四大部落一致决定,向中国臣服,并派出使者来到南京上归附表。
  现在南京内阁接到喀尔喀部的使者之后,也十分振奋,收复蒙古,也是中华帝国的计划国策,现在人家主动归复,当然是好事,于是立刻开始研究安置喀尔喀部的方案,绝大部份官员都认为可以仿效清廷的办法,也将喀尔喀部分设盟旗,划地而治,但也有一些官员认为,盟旗制度是清廷所设的制度,既然中华帝国消灭了清廷,也无需沿用清廷的旧制,应该另寻新径。
  这些意见虽然不一,但还都属于合理的讨论范围内,但就在这时,有少数官员却由此提出,满清既然己经被灭亡了,那么满清留下来的各项制度也都该改一改了,以使满人归心,不复有反叛复避之意,比如满蒙汉八旗制度,就应该彻底取消,而且满清在内蒙地区建立起的盟旗制度,也该改过来,应该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至少也该把盟旗的名字换一换,以显出新朝的新气像。
  结果这一来就把问题扩大化了,于是王夫之也招开内阁会议商讨,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不算什么事,但因为涉及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问题,众内阁成员也不敢易决定,因此最后只能留下来,等商毅回来决定。
  听完了王夫之的报告之后,商毅也笑了一笑,虽然说清廷入关之后,在许多方面确实是出现了很大的倒退,但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在稳定边疆方面,清廷做得确实还不错,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等中国的边少地区,都是在清廷的时候,正式被并入中国的版图。
  而清廷为了稳固、控制边少地区建立的盟旗制度,也被证明,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效的,有用的制度就应该使用,是谁制定的并不重要,因此商毅笑道:“朕记得满清在北京住了七年,如果要把满清的痕迹全部都抹掉,我们是不是该将北京城重建一番呢!”
  王夫之立刻就明白了,也不禁笑道:“皇上所言极是!”
  商毅点了点头,道:“是啊,尺有所长、寸有所寸,满清虽为我中华所灭,但其国能堀起于东北,成为昔日明朝的心腹大患,又入主北京七年,岂是偶然,其国也必有可取之策,我朝虽是中华正统,但也当择其善策而从之,清廷入主北京,也曾学明旧制,以定国策,那么我朝为何又不能学一些清廷的有效之策,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经济,我们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有市场经济……”
  王夫之怔了一怔,道:“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商毅也知道自己说漏了嘴,打了一个哈哈,道:“朕的意思是,盟旗制度对于控制蒙古各部,其实非常有效,虽然是清廷制定的办法,但也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没有必要改变,如果只是换一个名字,换汤不换药,那就更不必了,我中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难道连这一点胸襟都没有吗,至于满八旗制度,满族都分旗已习惯,如果改变,必会引起东北局势不安,反到弄巧成拙,只要朝廷广施仁政,视汉满如一,轻徭减赋,以徳治国,江山自固,又岂在改变一二个制度吗!”
  王夫之再度拜道:“皇上胸怀若谷,圣明之致,臣佩服之及!”
  商毅摆了摆手,笑道:“少给朕带高帽子了,喀尔喀部的安置,就按清廷制定的盟旗划分吧,而内蒙的盟旗,还有满八旗制度,都无需改变了,不过蒙汉八旗,非满族之本,却是可以取消!”
  王夫之点了点头,道:“臣尊旨!”
  商毅又道:“还有什么事吗!”
  王夫之道:“还有派驻英国大使的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只等皇上决定启程时间!”
  这时英国的驻华大使马戈夏尔上任己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中国方面的驻英大使也在今年年初选了出来,名叫郭仲平,也是一个海商出身,会说一些西班牙语,曾在吕宋殖民总督府任职,是甴张庚秋推荐的人选,当然现在的中国,也只能从海商出身的官员中挑选驻外大使。
  不过中国驻英大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选,因为他不仅关系到中英两国的关系,而且也是在目前中国和整个欧州进行交流来往的联络点,因此确定了人选之后,一面挑选驻英的其他人员,一面也在认真学习英语,了解英国以及欧州的文化。
  现在整个驻英使团的人员都选定了出来,包括大使一名、副使一名,参赞四人,从事、翻译、厨师、文书、画师等人员十六人,士兵十八人,随行家属十五人,共计五十五人,差不多是英国使团的一倍,这是因为中国的驻英使国还将兼顾与欧州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事务,因此人员也就相对多一些。
  本来接原计划,中国驻英使团将在八九月份动身,以躲开夏季的风浪,但由于中荷开战,因此中国驻英使团也只能推辞了出发的时间,而这一点英国大使马夏尔尼也表示了理解,并且也在积极向中国的驻英使团人员进行陪训工作,以使他们到了英国之后,能够尽快适应英国的生活。
  而现在中荷战争基本己经结束了,因此中国驻英使团出发的时间,也要确定下来,内阁认为在开年之后,使团就可以出发了。
  听完了王夫之的介绍之后,商毅点了点头,道:“驻英使团的事情确实拖得太久了,让外交部马上安排吧,开年之后就让他们出行,在年前找一个时间,朕要招见他们,也算是为他们远行之前的问候!”
  王夫之又赶忙道:“是!”
  商毅又道:“日本那边的事情有什么进展了吗!”
  王夫之笑道:“臣正要向皇上禀告!”
  日本的战事己经完全结束,而且在日本掠夺的金银物资也都运回到中国,经过了财政部进行核算,从日本掠夺的财物基本可以填平这次出兵日本作战的费用,另外,在前几天留驻日本的成进也发回了报告,日本各大名的改封、安置都己经完成,而且割让给中国的九州岛岛也都清空了,在此期间,虽然也有两大名反抗过中华军的重新分封,但中华军没有出手,就被日本的大名联手摆平了,因此现在日本的局势也基本稳定了下来。
  王夫之道:“现在我朝在日本驻守一个军的陆军和一支分舰队,日本的局势已经平定了下来,这些军队也不宜长期驻守国外,因此还是尽早招回国束!”
  商毅点了点头,道:“好吧,除了在九州岛岛上留驻一个师的兵力,其他的兵力都撤回到国内来,各自回归各自的军区驻扎!”
  王夫之也点了点头,随后又向商毅报告了其他的一些情况,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中日之间的贸易来往也己经恢复了过来,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价值总额为二千七百多万银元,而从日本进日的商品也达到了二千一百多万银元,贸易顺差达到六百多万银元,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生丝、瓷器、茶叶、玻璃器皿、镜子制品、座钟等等,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为铜矿石、银矿石、拆扇、屏封、武士刀、木材等等。
  当然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有利的,因为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中国方面一直都处于顺差的一面,而且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基本都是手工业产品,而从日本进口基本都是资源矿产,这在贸易交易中,是最理想的一种模式。
  虽然总体来看,今年中日的贸易量并不算高,但两国之间的贸易毕竞是刚刚恢复,今年许多贸易活动仅仅只是在辅路,由于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有不少中国商人都对到日本去做生意充满了信心,并打算明年加大对日本的贸易投入,包括在日本建立据点,开设商馆等等,而且一些船行也都打在明年开避对日本的航线,另外中华银行也打算明年在日本开设两家分行,因此也可以预料,明年两国之间的贸易将会出现一个极大的井喷。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零四章 国事(三)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之后,虽然现在中国仍然还是采用白银和银元、铜钱并用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银元携带轻便,面值清楚,大小数额得当,再加上有政府信用作为保障,因此银元已经在中国完全流通开了,许多零售商业都只收银元,不收白银和铜钱了,而做为银元的发行单位,中华银行也己经在中国基本立足,在全国的三十四个大城市都建立了分行,而且就在今年,又有两家民间的钱庄正式转化成银行,中国的金融业也在逐渐形成中,而金融业的形成,也是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而且也是在今年,中华银行已经在朝鲜开设了三家分行,如果明年在日本再开设二家分行的计划能够实现,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业己经进入到国外的市场,开始进入资本时代。
  因为这时日本和朝鲜都没有正式的货币,还是和以前的中国一样,是以白银的重量为货币计算单位,这样的货币体系显然是十分脆弱的,而现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以银元为基础、以金元为辅助的货币体系,加上又有银行从中调节,金融体纟也在逐步完善当中,而随着三国之间的贸易加强,中国在三国贸易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的银元也将逐步占据日、朝两国的货币市场,也许在再过几年,就能实现三国之间的货币统一或是直接互换,经济一体化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今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支出也基本统计出来,由财政部上呈给内阁,只等内阁审查无误之后,就将在这两天正式对外公布,而王夫之当然也要首先交给商毅过目。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财政收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己经接近六亿银元的大关,但由于今年打了两场对外的战争,因此支出也同样大幅增涨,而总体计算,今年虽然也有财政盈余,但与去年相比,总盈余额下降了近一千万元。
  不过中国的财政盈畲下降,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南洋的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因此今年的财政盈余中,只计算了南洋战事的支出,而没有计算这场战争的收入,这对财政盈余总额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如果中荷之间的谈判成功,中国将获得大量的战争赔款,如果双方谈判不成,中华军攻占巴达维亚,也能掠夺到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人员的大量财产,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都应该可以填平这场战争的支出,甚致还有相当的盈余,只不过这笔收入只能记在明年的帐上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有财政盈余就是好事,那怕是少一点也实属正常,而且随着对日本贸易的正常化,和南洋战事的结束,也可以预见,在明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盈余都会有一个大幅増涨,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皇室的收入也同样会大幅增加。
  看到了这些帐目公文之后,商毅也觉得十分满意,至少中国财力方面,还是有相当的充盈的,再过几天的时间,自己的帝国就将进入到第四个年头,虽然说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国力的上升期内,但在短短三四年内,国家财政就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在历代之中也确实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在绝大部份时间里,都存在的朝廷财政紧张的问题,那怕是在公认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宋朝,大部份的时间,财政同样十分紧张,王安石变法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朝廷没钱了,要想办法弄钱,后世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往往都将责任推到统治阶层的剥削、贪官污吏等之类上,其实根本的原因并不在这里,而是由于朝廷的开支太大,增涨太快,而中国的生产又是小农经济,自然生产,因此社会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再加上金融、货币体系不完善,自然就会出现财政紧张。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无解之题,而要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商品经济,促进货币流通,而自从商毅起事以来,基本就没有为钱发过愁,也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商毅就十分重视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
  而且在建国之后,商毅仍然推行重商、重手工业的政策,因此在短短二三年间,就积攒了前朝需要二三十年才能积攒的财富,尽管一直战事不断,但政府从来没为钱发过愁,而随着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和盈畲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保持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对外来往,加强对外的扩展,参与世界大航海贸易的竞争,一方面是可以促进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増加中国的财政收入,使中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盈余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开拓中国人的视野,扭转中国人的观念,加强中国社会的国际意识和海洋意识。
  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观念、意识的改变;而观念、意识的变化,又能进一步扩大经济的发展,因此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商毅也希望,通过中国社会的视野、观念的改变,加强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和进取精神,商毅知道在以后的时代中,欧州各国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积极的奉行对外扩张,对外殖民的政策,因此中国以后将会面临的是一群饿狼,当然商毅的目地并不是让中国也变成一只饿狼或狮虎,而是要让中国成为一头大象,尽管还是素食动物,但也足以震慑住所有的肉食动物。
  因此商毅道:“王卿,李卿,这次朕到南洋转了一趟,吕宋总督张庚秋向朕提出,希望吕宋建省,正式并入中国领土,你们两位怎么看!”
  李岩立刻道:“皇上,臣以为此议甚好,吕宋位于南洋中段,北接台湾、广东,南抵南洋诸岛,位于海上折冲要路,因此吕宋建省之后,我国就可以更好的控制南洋地区,保护我们的海上贸易线!”
  王夫之也道:“回禀皇上,臣也以为,吕宋建省,完全可行,现在吕宋居民多为我中华之人,建城筑地,开荒垦地,己有数年,早己在吕宋安居乐业,故此吕宋实为我中华之地,并入中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两人都赞同吕宋建省,但则重点却各有不同,李岩毕竟是军人出身,因此对于战略方面的事情十分敏感,虽然他从未接触过海战,但这么多年来,李岩主要付责军务,耳濡目染,也加强了不少海洋意识,当然知道吕宋地区对南洋地区控制的重要性;而王夫之的关注点则是在实际问题上,因为现在的吕宋基本被华人控制,因此在王夫之看来,实际也就等于是中国的地方,吕宋建省,实际也就是顺水推舟。
  当然无论两人的观点有什厶不同,但都同意吕宋建省的思路却是一致的,商毅当然也十分满意,至少内阁在这方面是支持自己的,然后又道:“现在我们在南洋的战事己经基本取胜,因为在南洋各国中都有许多华人,我们有保护海外华人安全的义务,另外南洋地区也对我们十分重要,因此等彻底击败了荷兰人之后,我们对南洋地区的控制也应该有一个计划,包括华人的利益、军队的布置,和南洋国家的关系,南洋还有大量的荒无土地,对于这些土地如何开发,管理等等,不能再向过去那样,对南洋地区不理不问,等到了有事的时候才开始补漏堵遗!”
  这一点王夫之和李岩也都十分赞同,一来是海洋意识増强了,也认识到南洋地区的重要性,另外和欧州人接触多了,也意识到了来自海上的危胁,因此也知道不能再向明朝那样,对南洋不理不问,只求一个松散的藩属关系,结果一但外来势力一来,南洋国家也都立刻倒戈了。
  因此见王夫之和李岩都同意自己的主张,商毅也立刻将在吕宋和张庚秋等人讨论的对南洋地区管理办法的结论拿出来,交给两人,让他们带到内阁会议上去讨论,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管理规则出来。
  就这样君臣三人谈谈说说,在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商毅要询问的事情也问了一大半,因此王夫之和李岩也向商毅告辞离开,其他的事情明天再接着谈论。
  王夫之和李岩离开之后,商毅也回到了后宫,首先是到咸福宫去看望丰臣熏,咸福宫是亚莉桑徳拉居住的宫殿,而现在丰臣熏没有独居一宫的资格,因此仍然是住在成福宫里,受亚莉桑徳拉照看。
  现在皇宫里只有丰臣熏这一个孕妇,因此也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时丰臣熏己有三个月的身孕,小腹巳经微有些凸起了,这时正躺在床上休息,见商毅来了,丰臣熏当然也十分高兴,这个时候的女人当然是希望多被自已的爱人关心,商毅又陪丰臣熏说了一会儿话,咛嘱了丰臣熏注意身体,作息时间,而丰臣熏见自己的胎像己经稳定,这才建议商毅将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去。
  后来商毅又陪着丰臣熏吃完了晚饭,才离开咸福宫。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零五章 冈萨雷斯候爵夫妻的归期
  第二天一早,冈萨雷斯候爵夫妻在安德烈的陪同下,进宫来求见商毅,而商毅也和亚莉桑徳拉一起,在干淸宫接见了候爵夫妻。
  见礼之后,冈萨雷斯候爵道:“尊敬的陛下,我来到中国,己经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承蒙陛下的照顾,我和我的夫人在中国过得非常愉快,也可以说,这段时间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一段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此我也要再次向陛下的好客,友好表示感谢,并为我的女儿能够成为您的妻子而深感荣兴!”
  商毅笑道:“候爵阁下太客气,其实能够得到令爱的垂青,也是我的幸运!”
  冈萨雷斯侯爵又道:“正如东方的谚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离开西班牙己经有太久的时间,因此我想应该是我们回国的时候了!”
  商毅还没有说话,亚莉桑徳拉忍不住叫了起来:“爸爸,妈妈,你们这就要离开中国了吗!”
  候爵夫人微笑道:“亚妮,我们在这里己经讨挠陛下太久了,确实是到了应该离开的时候了,能够再次见到你,我觉得非常高兴,而更让我高兴的事情就是你己经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你有一位非常爱你的丈夫,能够了解到这一点,我和候爵也就没有任何遗憾了,而且我们也会在西班牙祝福你的,我的女儿!”
  亚莉桑德拉也忍不住眼眶湿润,虽然冈萨雷斯候爵夫妻在中国住了一年半的时间,但亚莉桑德拉仍然觉得远远不够,因为是这次再前确实不易,也算是天缘巧合,幸运之极,而且亚莉桑徳拉也知道,以父母的年龄,这一次离开中国之后,恐怕很难再有相见的时候了,因此不愿父母离开中国,才一时失态,不过她也知道,父母是不可能一直留在中国,迟早都是要离开中国,回到西班牙的。
  这时商毅道:“候爵阁下,夫人,如果你们住在中国,我们必将尽地主之谊,让你们觉得宾至如归,忘记你们的故乡,如果你们要离开,我们也会恭送启程,祝你们的归程顺利!”
  转头又对亚莉桑徳拉道:“亚妮,你也不要过于难过了,候爵和夫人总是要离开中国的,而且他们也不是马上就离开,还是好好的陪着候爵和夫人,在中国渡过最后的这一段时间,而且以后你也可以回欧州去探望候爵和夫人!”
  亚莉桑徳拉怔了一怔,顾不得擦泪水,道:“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回欧州吗!”
  商毅笑道:“当然可以,皇妃省亲,在中国也是有常例的,不过你的省亲可是走得远了一点,因此一定要等娥儿长大一点,至少要到十岁以上,这样她就可以和你一起回欧州省亲!”
  亚莉桑徳拉立刻破涕为笑,道:“太好了,爸爸、妈妈,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带着娥儿到欧州去看你们!”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