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7节

作者:钟星星字数:5173更新时间:2023-05-24 14:45:51
  于是,顾明礼就对这个外表绅士的奇怪男人,多了几分关注。
  这次大赛的规则,对比先前,简单得不能在简单。几乎没有限制,在规定的两个小时内,做出一道令评审们满意的菜品。
  但必须要做其代表国家的菜,也就是说靳城只能做意大利菜。评委们打分的唯一标准是,味道是否好吃。
  虽然这次的主场在中国,代表中国的选手就有三位,这并不占什么优势,他们是各自为战,冠军只有一个。
  这次的胜者没有奖金,却可以得到国际美食交流协会颁发的荣誉勋章一枚,这比奖金的意义可大多了。
  顾明礼表面上想夺冠,但对鱼莜还算客气。
  鱼莜的位置就在靳城的旁边,顾明礼打量靳城的同时,朝鱼莜微笑了下,算是打招呼。
  鱼莜因顾传璋老想撮合她和他孙子的事儿,对顾明礼印象不佳,加上知道了顾家人对师哥所做的事后,更是排斥和顾家人打交道。
  此刻看到顾明礼朝自己微笑,她理都没理,甚至翻了个白眼。
  “……”
  顾明礼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鱼莜了,就算是竞争对手也没必要这么冷淡吧?
  她向来对人温和,极少会给别人摆脸色。
  顾明礼皱了皱眉头,实在不知缘由,也懒得去想,当前他应当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比赛上。
  随着主持人长篇大论地介绍完选手,感谢完赞助商,镜头终于聚焦在了在场的七位厨师身上。
  在赛场的总中央有一台巨大的沙漏,沙漏里的沙子耗尽,也就等于比赛结束。沙漏其实也就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做一道菜,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每个选手需要用到的食材,都提前准备好了,摆放在了桌台上。
  主持人洪亮的嗓音宣布“比赛开始”,同时那台沙漏开始缓缓地流动。
  鱼莜没有着急开始动作,看向靳城的方向,她比较担心师哥的状态。靳城站在原地没有动,绚烂的聚光灯从他的头顶照下,他低垂的睫羽在眼睑处,投下一圈淡淡的剪影。
  看不清他的表情,鱼莜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
  除了他二人,其他选手都已经开始清洗食材,切菜备菜了。
  停顿了有半分钟,靳城终于动了起来,他从食材箱子里取出四五块鸡胸肉,开始清洗,仔细地去除掉上面的皮脂和白筋。
  鱼莜见他回神,暗暗松了口气,也开始着手处理食材。
  她参观过这么多场的比赛,用过鲍鱼、海参之类的珍稀食材,展现过油底沉糖的技法,也请出过家里的那件老古董“宫廷锡制瓜式一品锅”。
  她私觉得这大概是她参加的最后一次烹饪比赛了。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她决定就简简单单地,做一碗普通的泡饭。
  泡饭也可叫做烫饭,汤饭,每个地方的叫法不同,制作的方法也可繁可简。比如上海人的早餐,就喜欢把前一天的剩饭用开水一泡,配上点咸菜,连汤带水地吃一碗。
  有一句俗语叫做“人要带三分饥寒,烫饭三年买块田”,意思是说,连吃三年用剩饭剩菜所做的烫饭,省下来的钱可以买一块田了。在旧社会时期,泡饭很受穷苦人民的喜欢,但现在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吃泡饭的人也并不多了。
  也正因如此,现在许多厨师都不会做泡饭,片面地认为泡饭都是剩饭剩菜所做,上不得台面。
  鱼莜挺为泡饭鸣不屈的,明明是一道很好吃并且寓意美好的菜品,偏偏被人们形容的如同泔水一般。
  这次选择做泡饭,也是想给它正个名,谁说泡饭只能用剩菜做来着……
  鱼莜率先把米饭淘洗了,上锅蒸上。
  大屏幕上的画面一直在七位选手的近景特写间切换,从他们桌面上摆放的食材,不难看出他们要做什么菜。
  阮湘琴的面前放着一只目测就有四斤重的鲢鱼头,两大串红灿灿的朝天椒,阮湘琴作为湘菜的代言人,走到哪里,辣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位调味品。顾明礼的食材里唯一的荤食是虾仁,看来是要做和虾相关的料理。
  镜头转到几位国外厨师,法国大厨听说因为时差和水土不服,身体状态很不好,嘴唇隐隐发白,额头渗出虚汗,正在切着一大块鹅肝。
  韩国厨师正在处理一整条鱿鱼,清理里面的内脏;日本厨师的食材是最丰富的,搭眼看去,有大虾、牡蛎、芦笋、秋葵、豆腐,居然还有某种叶子,看形状应该是银杏叶。
  对比之下,只有靳城和鱼莜所用的食材最为普通寻常。
  在意大利菜里,鸡胸肉的做法要么是香煎,要么是熏烤。所有人都以为靳城也不外乎这两样做法时,只见靳城把鸡胸肉放在案板上,用刀背直接把鸡胸剁成了茸。
  所有的评审都一脸问号,同时对靳城的兴趣更大了,他究竟是要做哪一道意大利菜?
  只见靳城在鸡胸肉泥里又加入了高汤、淀粉、鸡蛋清以及其它调味料,随后在锅内烧热油,把鸡胸肉泥用手勺片成了椭圆形的鸡蓉片,下到了油锅里面。
  在给鸡蓉片过油的同时,靳城把冬笋切成了菱形状,把飘上来的鸡蓉片沥干放在一旁的盘子里备用。等把所有的鸡蓉片都捞上来,他又另起了一锅,放入适量的花生油,放入葱、姜爆香,把鸡蓉片和冬笋放进去翻炒。
  到了这一步,在场所有的人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靳城做的好像不是意大利菜,而是一道中餐啊……
  第116章 国际赛(二)  或许另有隐情?……
  主持人怕靳城没有理解比赛规则, 特意走到他旁边,小声提醒他:“靳主厨,我们的规则是您代表哪个国家出战, 就必须做其相应的菜系, 不然,成绩是无效的……”
  “我知道。”
  靳城手里动作不停地回答道, 主持人自讨没趣地摸了摸鼻子,无奈离开。
  鱼莜早知他的打算, 没有分神, 继续在做手里的事。
  观众席上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只要稍微懂点烹饪常识, 都不难看出靳城此时做的是实打实的中餐。
  顾传璋心里那股不安感又来了,心想这小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赛场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杂声, 只有炸制食物的滋滋爆油声,刀斩落在案板上的清脆声,刀尖划过质感不一的食材, 发出类似切割纸张又似多汁的果蔬爆裂开的声响。
  在这一曲由烹饪技法组成的交响乐中,只有一种不同的声音, 是主厨们都无法忽视的, 那就是沙硕摩擦过玻璃的声音。
  上半个沙漏里的沙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在时间还剩下半小时的时候, 顾明礼、韩国和法国的主厨都已经做完了, 法国主厨明显松了一口气, 他年纪大了加上身材肥胖, 厨师服都被汗水浸湿,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主办方连忙叫人送了张椅子让他坐一会。
  又过了会, 靳城也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也完成了菜品的制作。场上就剩下阮湘琴,鱼莜和那位日本主厨。鱼莜做的泡饭比较讲究吃的时候,若太早做完,米饭一直在汤汁里泡着,会影响口感。
  阮湘琴先他俩一步完成,鱼莜几乎是压着时间做好的,那位日本主厨也是在主持人宣布时间到后,才关掉了火。
  选手们做好的菜品被礼仪小姐放在特制的餐盘里,盖上了不锈钢的圆型餐盖,一一送到评委们的面前。
  点评顺序是按照选手完成时间来的,于是,评委们点评的第一道是顾明礼所做的菜品。
  他做的是一道孔府菜,翡翠虾环。
  打开餐盖,只见里面每一颗浅粉色的虾仁上都穿着一个翠绿的黄瓜片,像一颗颗精美的宝石耳环。鱼莜每次看到孔府菜,都会觉得不仅菜色美观精致,菜名也起得很好听。
  说到菜名,人们都喜欢用翡翠来形容绿色的食材,比如白菜、菠菜、黄瓜等,这让鱼莜联想到一件趣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家贫,当了和尚后在外化缘,当时正值饥荒,他饿了三天三夜,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给了他一碗汤,他吃了以后精神大振,觉得此汤是世间难寻的美味。
  后来他当了皇帝,便让御厨去复原这道汤,他只记得这碗汤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御厨想尽了办法,用山珍海味做出了上百次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喝了后都觉得没有当初的美味,后来御厨甚至用了真的翡翠和珍珠做汤,都没能让朱元璋满意。
  然而谁能想到,那碗汤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青菜豆腐汤。
  这只是因为朱元璋当时太饿了,才觉得那道豆腐汤惊为天人。
  也许仅用豆腐和青菜做汤,取珍珠翡翠之名太过夸张,但是这道菜色泽鲜明,每颗虾仁都是精心调味过,每片黄瓜片都是精准的五毫米厚,穿虾仁的时候,先用筷子捅穿黄瓜,再塞进虾仁,才能保证“翡翠环”入锅煸炒而不掉,丝毫没有让人觉得这菜配不上这华丽的菜名。
  每位评委面前都有一个按钮,如若认可这道菜,就会按下按钮点亮面前的灯牌。
  评委们品尝完顾明礼这道菜,总共二十盏灯,亮起了十四盏。
  顾明礼看到投票结果,微微皱眉,似乎并不满意。
  他有些后悔不该率先完成,他觉得评委是因为第一道菜的缘故所以打分太过保守。
  二十分之十四,这样的得票率并不高,顾明礼只能暗自祈祷,评委的打分能一直这般“保守下去”。
  第二位韩国厨师做的是鱿鱼粉肠,这是南韩的一道特有的美食。揭开餐盖,鱿鱼乍一看还是完整的,细细看来,已经被切成了一圈圈的“游泳圈”,因为肚子里装满了东西,所以鱿鱼圈屹立不倒,看起来还跟完整的鱿鱼一样。
  夹起其中一片,鱿鱼圈的横切面十分漂亮,鱿鱼圈里的“黄”是用鸡蛋、豆芽、豆腐、洋葱、辣椒还有切碎的鱿鱼脚做成的。一口下去,新鲜鱿鱼弹牙爽滑,多种食材的口感交织,配上韩国主厨特制的甜辣酱蘸料,是与中餐料理截然不同的风味。
  韩国三面环海,当地的厨师对海鲜类的料理都很擅长。评委们吃完了这道鱿鱼粉肠,也相继按下按钮。
  鱼莜不动声色地数了数亮起的灯,居然也是十四盏。
  而没有亮灯的那六个人,跟前面六个没有给顾明礼投票的评委居然完全不重合。
  看来,这次评委们的口味差异格外地大。
  鱼莜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这次评委不仅来自五湖四海,而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本国的评委只有十二位,其他八位都是受邀来自其他国家,口味或偏淡或偏重或偏酸或偏辣,对美食的审美截然不同。
  比如顾明礼的那道翡翠虾环,墨西哥评委见到后满是惊艳,而来自法国的评委这则是一脸嫌弃,似乎在心里吐槽,这是什么奇怪的造型,两个食材随便串在一起就叫摆盘?
  那位韩国选手似乎也没想到分数会这么低,一脸的沮丧,大概是觉得已经失去了夺冠的希望了。
  下一位轮到法国主厨,经过了二十分钟的休息,他的脸色已经没有那么病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紧张。
  他做的是鹅肝酱牛排,法师中最为经典的一道。
  说起法餐有两个不得不提的食材,就是鹅肝和蜗牛。
  他不远万里来到异国比赛,肯定要拿出最具有国家特色的菜肴。蜗牛虽然鲜美,但是口感偏滑,他担心中国的评委吃不惯那稍显怪异的口感,所以他便选择做了这道鹅肝酱牛排。
  鹅肝口感醇厚绵长,浇上白兰地调制出的酱汁,堪称绝妙搭配,加上顶级的菲力牛排以及黑松露,一口下去就价值不菲。这道菜在法国有个更为标准的名字,叫罗西尼牛排,在法国当地也是极奢侈的菜品,不止一次地曾出现在国家领袖的晚宴中。
  牛排只煎到了三分熟,嫩到入口即化,汁水四溢,黑松露那类似蘑菇与大蒜结合的特有浓香,将鹅肝和牛排的鲜美推到了高点,就是一场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舌尖盛宴。
  几乎所有的评委在品尝到这道菜时,都会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味蕾被满足的闷哼。
  鱼莜想,若不是知道鹅肝的制作过程何其残忍,恐怕她也有想尝尝这道菜有多鲜美的冲动。
  法国主厨的这道菜点亮了十六盏灯,在这个还不错的成绩后,法国主厨明显长松了一口气。
  下一个就轮到靳城了,鱼莜不自觉地攥住厨师服的衣角,为他捏了一把汗。
  靳城站在台上,双手自然地垂在小腹前,仿佛对评委们的评分并不抱有期待。
  等到餐盖揭开,看到靳城所做的菜品时,所有的中国评委脸色都不太好看,纷纷放下筷子没有品尝,有的还叹了一口气,还有的重重地往椅背上一靠,像是在生气。
  有些对中餐了解没那么深刻的国外评审,不懂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反应,旁边的翻译在给他们解释,因为这道菜是一道中餐……
  作为评委里地位最高的朱会长,他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我想问问咱们这位来自意大利的主厨,为何会做一道中餐?刚才主持人也提醒你了,这样不符合节目规则,成绩会被记为无效,你为何执意那么做?”
  朱会长觉得这么做的动机无非就两个,一是藐视他们的比赛,或者说在像节目组示威?在中国的地盘上,一个意大利主厨做中餐,万一还赢了比赛,这将是多么大的讽刺。
  有的评委生气,就是因为想到了这点。
  第二个动机,或许是另有隐情?
  朱会长看着台上那位站姿挺拔,容姿出众,但却不显桀骜的男人,他的判断更偏向后者。毕竟,这位意大利主厨也是个华人,所以才会没有直接取消他的成绩,而是有此一问。
  靳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刻,他接过主持人递过来的话筒,用流利的中文说:“嗯没错,我做的是一道胶东的家常菜,浮油鸡片,”
  他敛起眼眸中的锋芒,话音顿了顿,“至于为什么要做这道菜,是因为它对我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