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309节

作者:火星少女字数:3454更新时间:2023-11-13 15:39:08
  天幕上,仙画还在继续——
  【在前期当然有很多的曲折和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但好在都即使的改了过来。每到了危急时刻,中华民族总有能力挽狂澜的人出现,这是一种幸运。】
  【回顾过去,做得最有远见也最有智慧的一件事,那就是初代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居然在当时那么穷的情况下,还能给咱们规划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超级牛!】
  【而且要知道,当时西方国家对咱们实行的可是“经济制裁、货物禁运”的政策。】
  【70年代的时候,我们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美国总统尼克松想要拉拢咱们,于是通过乒乓球赛的契机开展了访华之旅,打破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中国,开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了。】
  【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
  身材矮小但睿智的老人去日本进行访问。
  按照行程,他去了当时已然是世界级大企业的丰田汽车的车间里参观,看到了里面先进的生产线以及井然有序正在忙碌着的工人们。
  他问一旁陪同的丰田经理:“你们一个工人一年可以生产多少辆
  汽车?”
  经理回答:“平均下来是94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老人一愣,风趣的道:“比我们多93辆。”他喟叹一声:“我知道什么是现代化了。”
  镜头一转,当他回到国内,年底的时候就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后来的政治评论员们在节目里解释道:
  “当时的政策其实是两部分,对内是经济改革,对外是开放……”
  【改革开放之后,得益于之前打下的工业底子,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来自于外国的大量订单,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广交会上,义乌城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出现,商品也从一开始的单调变得逐渐琳琅满目。
  签订的订单合同也越来越厚。
  城里面多了很多小工厂,很多农民咬咬牙,将土地交给家人或者亲戚,转身进入到了工厂。
  机器在轰鸣,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广交会的楼变得越来越新,越来越大,义乌城中的商铺和商城同样如此,与之相伴的,还有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
  一切都日新月异。
  【于是就有了刚刚那个一直不停在往上冲的gdp排名图表。】
  【当然,其中也有阵痛。】
  【最为悲壮的当属国企的转型。】……
  明朝。
  朱元璋哼哼笑了一声:“原来他们也有过海禁啊。”
  路小柒都骂了多少次明朝的海禁令了?原来他们那个时代也有过的嘛!
  朱元璋莫名的觉得有些解气。
  夏原吉在旁边清了清嗓子,很想提醒他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陛下一句,人家那是被别人禁,不是自己主动禁。当然,以他的情商肯定不至于真的说出口,只是自己在心里吐槽了几句。
  朱棣立刻转换话题,他有些疑惑:
  “为何一定要开放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华夏土地广博,人口数也极多,难道对内就赚不到什么钱吗?”
  他对全球的舆图已经非常熟悉了,说到疆域,很少有国家可以和华夏媲美。
  夏原吉在心中叹一声,燕王平时忙于军务,对商之一事还是陌生了些。
  他认真解释道:“物以稀为贵。南地产柑橘,运到北地来就要贵上好几倍,更别提荔枝这等稀罕水果。即使在大明朝之内,每个地方的货物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想必,咱们这边司空见惯的物品,在海外却是极难见到,又很需要,那自然定价权就在咱们手里。而海外也会出产一些大明从未见过的物品,那在大明也能卖出高价。”
  “倭国产白银,他们自然觉得银贱,愿意花那么贵的价格去买一根铁针。”
  “海商往来两地,知道两地缺什么需要什么以及盛产什么,那自然可以针对性的准备货品。”
  “且能做海商的有资格做海商的也只有那么些人,自然就赚得盆满钵满。
  ”
  夏原吉说的,其实就是现代所说的“信息差”。
  他看着朱棣若有所思的神情,决定这次多说点,苦口婆心的道:“总之,这市场肯定是规模越大才越赚钱。”
  所以,要赚更多的钱就要将市场的范围扩大啊!
  唐朝。
  魏征颇为赞同的点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反思改进,就已经要比大部分的人要强了。”
  掌权者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然后承认自己的缺点,听上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对于位居高位的人来说,甚至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承认这些似乎这就代表了自己的失败。
  这也是历史上很多君主失败的根源。
  这位后世的执政者很得魏征的心。
  龙椅上,李世民嘟囔道:“他们还可以去其他的国家访问,朕想在长安走一走都不成。”
  他看到尼克松访华和那位老人访日,觉得新奇的同时也觉得很是羡慕。
  自己还算好,年轻的时候已经看遍了大唐江山,但接下来,他的儿子,他的孙子,注定生长在深宫之中,无法任性的游遍天下,这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
  他转头对李治说:“还是要多看看民间疾苦,不能不知世事,任由自己的眼睛被人蒙蔽。”
  当然,这话得悄悄的说,不能被臣子们听见,否则又得要念叨他。
  李世民还不忘叮嘱一句:“当然,不准劳民伤财。”
  轻车简从,不要铺张。
  李治连忙偷偷的应下,然后和自己的父皇交换了一个你知我知的微笑。
  当然了,其他的臣子们其实也没空关注他俩,都在思索自己关注的东西。
  比如工部尚书阎立本就在想,“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词语到底该如何理解?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哎,仙画看着虽然有趣,但实则是越来越难,越来越多事了!
  他都好长时间没有画画了!……
  【这里继续回到“盐铁专政”。】
  【“盐铁专政”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国家占据重要资源的分配。】
  【咱们从建国开始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在涉及到民生和重要资源的行业,都有国企。而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营,没有民营,这就是计划主义集体经济。】
  阳光照射在供销社的招牌上。
  售货员将货柜中的东西拿出来交给顾客,从食盐到布料到家居用品到化肥,甚至是机械,五花八门。
  唯一类似的是这些商品上大多都印着“xx国营厂”“xx国营第二厂”之类的印记。
  【大型的国企,当时更多的是称为某某厂,就宛如一个小的社会,可以说一个工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工厂里面解决。】
  【对工人们来说,这就是家。】
  一对青年工人
  结婚了。
  他们的小孩出生在厂区的医院,当他长大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读的是厂区里附属的幼儿园以及子弟学校。
  他可以选择考大学,跳出这片厂,也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成为厂里面的工人,一直到自己退休。
  在厂区,有工人宿舍、住房、商店,有餐厅,甚至于有电影院和自己的报纸、电视台。
  他可以不用离开厂区就生活下去——事实上,离开厂区还需要乘坐公交车走很长一段路,甚至于,公交路线也属于厂区。
  工厂自己的火车拉着货物前往码头,铁路的尽头、码头的另一边,才是“外面”。
  【听上去很美好,和乌托邦一样。】
  【但实际上,一个,因为冷战的关系,咱们当时并没有和除苏联外的外部世界建立起广泛的贸易关系,少了世界市场上的需求,也就少了很多很多的钱。】
  【一个是,因为管理落后以及大锅饭僵化的制度导致国企的效率极为低下。原本还能糊弄着过,但是改革开放后,在外面的冲击之下立刻就变得不行了。】
  在私营工厂里,经理正在对着工人们宣讲:
  “咱们这儿的规矩就是多做多得,谁要是能提前完成工作,那奖金肯定比别人多,要是能够解决问题,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下面的工人们眼睛里闪着光。
  而在国营工厂里面,大家谁都不愿意多做一点,甚至对车间里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反正做多做少都拿一样的钱,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改制势在必行。】
  【九十年代的国企倒闭以及重组潮,让无数的工人下岗,家庭陷入到困顿中。】
  无数哭泣、抗议的场景闪过。
  但最终没有用,个人的力量从来都拗不过时代的潮流。
  【生活在南方的,相对还好,市场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兴旺,又有靠海的经济特区,只要能放得下面子,随便摆个摊什么的都能养活一家人。但北方,因为气候和地理原因,下岗工人们往往更加凄惨。】
  南方的工厂虽然落寞了,但是各种市场崛起了。
  早市、夜市还有各种小商品批发市场上在一夜之间多了无数的摊位,下岗工人们在挣扎过后都继续再就业了。
  而北方的重工业基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不靠近港口,更难享受到外贸的福利,且气候寒冷,社会经济活动也相对较少。
  原本的“共和国长子”逐渐衰落。
  【但现在我们往回看,就会发现如果没有那次国企的改制和重组,那绝对达不到现在的经济高度。】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