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九零之读心神探 第332节

作者:胡六月字数:3232更新时间:2023-11-14 19:14:44
  “我真的,就是好玩,想试试,没想到钱刚汇过去,他就来了。他说他是一个大学教授,搞了个什么模型,只要他往这个模型里放一颗棋子,想让谁死,谁就得死。”
  “我肯定不信的嘛,说钱不钱的无所谓,就当是交个朋友。没想到他说他有职业操守,讲诚信,拿了钱就会办事,然后就消失了。”
  “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我真的,只是好玩,我没想到他会真的杀人。”
  赵向晚打断他的自我辩解:“雇凶杀人也是杀人,虽然你没有亲自参与杀人的行为,但对方在授意之下才有所作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你是主谋,一般是……”
  停顿片刻,赵向晚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
  ——“死刑!”
  唯有死,才让冯良康畏惧。
  你和他讲道理,他觉得你幼稚,因为他吃过的盐比你饭还多;
  你和他讲良心,他觉得你迂腐,因为良心换不来金钱、权势;
  你和他讲社会责任,他觉得你可笑,商人逐利是本性,老百姓的生死算个屁!
  唯有法律,才会让他忌惮!
  听到“死刑”二字,冯良康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所有的精气神仿佛被抽离出这个身体,死亡的恐惧感,令他再也维持不住刚才的淡定。
  【不能死。】
  【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多的钱,都没有意义。】
  艰辛过往从冯良康眼前闪过。
  一开始,推着小板车一个村一个村地叫卖:卖瓜子糖嘞~卖芝麻糖嘞~
  他做的芝麻糖、瓜子糖真材实料,味道好、价格公道,十里八乡都夸赞。只要推车一出摊,就会涌过来一群嘴馋的孩子,叽叽喳喳地喊着。
  “给我一角钱的瓜子糖!”
  “五分钱的芝麻糖,卖不卖?”
  “花生糖有没有,我要称二两。”
  不管是谁来买,不管花多少钱,他总是笑眯眯地招待着,因为这些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飘了呢?
  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老百姓对糖果的需求开始抬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在县城租了家小门面,专门卖各种糖果,芝麻、花生、冬瓜、红枣……但凡能够用到的食材,他都能做成香喷喷的糖果。
  有一天,一个小记者路过,拍下他被顾客簇拥的照片,发在报纸上,然后,“糖果冯”的名号被叫响,无数人慕名而来,一斤两斤地买。
  1982年,他成了县里第一个万元户。
  1985年,他家的钞票多到屋子里堆不下,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然后,他开公司、上市,成为明星企业家、人大代表,生意越做越大。
  他膨胀了,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的本事。
  出过几次国,见识过发达国家的纸醉金迷之后,他的内心越发贪婪。
  他想赚更多的钱。
  这个时候,曾经被他视为“衣食父母”的消费者,全都变成了任他宰割的“韭菜”。
  韭菜们的健康、安危、性命,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他只想从韭菜们的口袋里掏出钱来。
  可是,有一天,韭菜们觉醒了。
  他们开始质疑食品安全,开始抗议黑心商家。
  冯良康的第一反应,是打压。
  敢和他作对,唯有死路一条。完全忘记,这世上还有法律、公平与正义。
  冯良康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穷苦的老百姓。
  冯良康忘记了,自己的发迹源于记者的一篇报道。
  他更忘记了,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他。
  赵向晚看着冯良康,嘴角微勾,眼中寒光似利箭射出。
  “冯良康,你相信报应吗?”
  冯良康喃喃自语:“报应?报应?啊,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他垂下头,喉咙里发出“嗬嗬”怪响,整个似筛糠一般颤抖起来,恐惧将他整个人笼罩。
  他知道,自己这一生也许会在此刻划上句号。
  他知道,曾经把他抬上高位的老百姓,现在要以法律为武器,站起来推翻他、制裁他。
  赵向晚直起腰来,一字一句,清晰无比:“现在,你的报应,到了。”
  一瞬间,冯良康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
  他整个人像没骨头一样,从椅中滑落,像一滩烂泥一般,团在审讯室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他呆呆地仰头看着赵向晚,微弱的声音从喉咙里挤了出来:“不能死,不要死,我有钱,我坦白,我交代……”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赵向晚傲然而立,眼神冰冷,没有半点怜悯。
  第166章 永恒
  ◎正文完结◎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审讯室墙壁上这几个字忽然给了冯良康活下去的希望。
  心理防线全面突破的冯良康为了免于死刑,拼命地剖析自己。
  瑞森是什么人,联系方式如何, 给了多少钱, 见过几次面——先前让赵向晚团队寻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有一丝消息的引线, 终于有了重要突破!
  在供出一大堆犯罪事实, 冯良康顺带牵连出一连串与他勾连的政府官员。
  工商局、卫生局、食药监局、报社……
  要抓的人太多,祝康写得手发酸。
  朱飞鹏在一旁听着,内心既激动又疑惑。
  激动的是,一桩大案就这样破获。
  疑惑的是, 赵向晚到底是怎么判断吴瑞森是境外杀手,又是怎么让冯良康相信吴瑞森已经抓获的?照片是季昭画的, 唯妙唯肖, 这一点朱飞鹏没有怀疑。可是,那段录音是怎么回事?赵向晚先前并没有准备这段录音啊。
  等到审讯结束, 冯良康在笔录上乖乖签字、摁指印。
  朱飞鹏走出审讯室,还在走廊站着, 便一把拉住赵向晚问:“老大, 你这录音机?”
  赵向晚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
  录音机里,来来去去只有一句话:“是,我在酒店见到冯先生……”
  “噗——”地一声, 朱飞鹏惊掉了下巴。
  “你这?”
  赵向晚知道他想问什么:“放心, 冯良康不跳起来, 我也会借机按停。”
  朱飞鹏满心的疑惑, 依然没有得到解答:“你怎么知道引线人在国外?又怎么知道他们是在酒店碰的头?冯良康根本没有说啊。”
  赵向晚很淡定地说:“既然国内找不到人, 那有可能在国外, 我就问了问。你留意到了冯良康的表情变化了吗?”
  朱飞鹏拿起自己做的笔记, 连连点头:“对,你一开始和他聊姓名、公司名称,让他放松戒备,也试探出基线反应。当你突然问起他是怎么联系引线的时候,冯良康下意识地咳嗽了一声。紧接着,你说这个杀手组织不在国内,他的右边眉毛动了动,眼周肌肉痉挛,这代表紧张,对不对?”
  赵向晚赞许点头:“对。”
  朱飞鹏一拍大腿:“厉害!你这脑子,怎么就转得这么快?只是两个问题,你就确定了冯良康与引线有接触,并推测出引线人在国外。”
  赵向晚道:“在此之前,冯良康身边并没有蹊跷的车祸事件,这说明引线与他是第一次合作。良而康食品公司此前也没有曝出与黑.道有联系,那他是从哪里找到这么一个以制造意外来完成谋杀任务的团伙?”
  朱飞鹏眼睛一亮:“出国,偶遇?”
  赵向晚看了他一眼:“出国住哪里?能够在哪里偶遇?”
  朱飞鹏反应很快:“酒店。”
  赵向晚指了指他手里拎着的录音机:“对啊,所以我刚刚出去,让同事录了个音,兵不厌诈嘛。”
  朱飞鹏内心的敬仰之意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现在说出来容易,但要精准判断,步步为营,引出冯良康的实话,那一点错误都不能有。
  哪怕现在朱飞鹏知道答案,让他来主持审讯过程,也做不到赵向晚那么笃定、冷静。
  朱飞鹏想到什么,立刻就会表达出来,立马开始拍起马屁:“老大,你刚才问话的时候,气场真是太强大了!冯良康节节败退,终于说了实话……”
  赵向晚打断了他后面的夸赞:“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你应该知道吧?”
  朱飞鹏立定,抬头挺胸:“是!收集证据。冯良康办公室里的名片,所有的通信记录,转账记录,并与m国警方联系,抓捕引线。”
  赵向晚点了点头:“很好,去做吧。”
  良而康食品集团公司生产、销售毒奶粉一案已经查明;
  冯良康雇凶杀人情况属实,证据确凿;
  可是追查引线,却困难重重。
  m国警方不太配合,效率低下,三个月之后才有反馈消息。
  核实情况,上门实施抓捕时,吴瑞森一家三口早已离开原本住了十几年的出租屋,不知所踪。
  唯一能够提供给省厅的消息,是关于瑞森的一些基本情况。
  引线,本名吴瑞森,m籍华人,并非他对冯良康所言的大学教授,而是威尔顿酒店的一名普通清洁工。女儿吴莉莎,性格内向,小学一年级展露出惊人的数学天赋,老师带她进行智商测试之后,建议送m国天才学校就读。
  吴瑞森却以自闭症为由,拒绝学校要求,自行在家教授女儿。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