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庶女嫡谋 第359节

作者:北木南乔字数:3897更新时间:2024-01-03 15:47:35
  “皇上,老奴已经秘密给各将领去信,太子登基之日,就是他们带兵勤王之时,老奴还探查到,五万东北军在平州城练兵,想必是为了能及时驰援京城。
  不过平州过来至少要一日,只要我们紧闭城门,别说五万,就是十五万东北军全来了,咱们也不惧。
  到时候,刘将军会带着您的密诏昭告天下,治杨国公欺君罔上、以下犯上数条罪名,杨家兄弟除了杨四郎在外为官,其余的都会在京城,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皇帝闭了闭眼,想表达些什么,不过郑掌印猜不透,只当他担忧计划的可行性。
  “皇上,杨国公以为控制了禁卫军便可以控制皇宫,其实咱们
  的力量在城外,金吾卫的守城将领已经换成了您的心腹,届时外地将领带兵入京,正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郑掌印思索片刻,犹豫道:“至于武侯,老奴不敢保证他的忠诚度,但只要邵家不想成为逆党,也不敢光明正大支持杨钺。”
  邵承启只带了一千亲卫回京,这段时间,京城风云变幻,他都有些不敢回来了。
  对杨钺的猜忌铺满天下,连他的老部下们都委婉地劝他要顾全大局,不可被私心迷惑了双眼。
  他确实不信杨钺会谋朝篡位,可当一百个人都说他有此心时,邵承启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直到收到皇上的密旨,邵承启才确信,无论杨钺是否谋反,他都与皇上彻底对立了。
  他作为大庆的臣子,该做什么选择一目了然。
  回到京城,邵承启闭门不出,他没带妻儿回京,甚至想把大房和三房也一起送出京,至于嫁出去的女儿们,那已经算不得邵家人了。
  登基大典前一夜,邵承启见到了郑掌印,跟着他从密道入了宫,在距离宫墙不远的冷宫里,见到了躺在担架上的皇帝。
  如果不是郑掌印带路,如果不是那人身着龙袍,邵承启一定认不出他就是皇帝。
  “皇上……”邵承启哽咽了,此时此刻,他才明白为何杨钺可以独揽大权,为何他会被文武百官质疑,因为皇上成了弱势的一方。
  见到这样的皇上,邵承启也无法拒绝他的任何
  要求。
  与他一同入宫的,还有其他五位将领,跪在皇上面前哭成了泪人。
  第602章 狼子野心
  皇帝病重的消息天下皆知,可外人并不知晓他是如何病的,又病成什么样模样。
  这些在外地驻守的将领们只知道个大概,乍一见到只能躺着的皇帝,一个个既震惊又难过。
  “杨钺奸贼,竟然害皇上成这模样,朝廷的官员都是死的吗?”归德将军王猛气呼呼地骂道。
  郑大监“嘘”了一声,提醒他:“各位将军还请稍安勿躁,此地虽然偏僻,可也难保没有禁卫军巡视过来,小心暴露了行踪。”
  “难道这宫里都成杨钺的天下了?禁卫军?禁卫军不是只听从皇上调遣?黎勇锋呢?”郑大监如临大敌的模样更让将领们心寒。
  这是大庆皇帝啊,如今却活成了这副没尊严的样子,要说不是杨钺害得,还有谁?
  郑大监悲伤地说:“哎,黎统领自请离宫了,如今禁卫军由杨威暂代,杨家兄弟如今个个都身居要职。”
  邵承启冷静下来了,皇上是中毒后才变成这样的,就连中毒的过程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夫人回西北后就告知他实情。
  这件事论理与杨钺并无关系,而且杨钺辅政大臣的身份是皇上亲自封的,只是不知为何这对君臣会闹到兵戎相见。
  “武侯,你与杨钺关系最近,你今日站在这里,能发誓自己效忠皇上吗?”归德将军将矛头对准邵承启。
  邵承启回神,忙表忠心,他回想起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话,邵家要想绵延下去,就必须顺应天下
  大势,愚忠是没有好下场的。
  但什么才是天下大势呢?
  “明日就是太子登基大典,今日杨钺带一半禁卫军前去太庙准备,我们时间紧迫,各位将军不忙着追究责任,还是好好商议商议该怎么惩奸除恶,替皇上整肃朝纲!”
  他们也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绝佳的机会会面,如果明日没能成功,那一切心思都白费了。
  “啊……”皇帝突然叫唤一声,所有人都围了过去。
  郑大监将耳朵贴在皇帝唇边,过了一会儿起身说:“皇上的意思是,让各位将军保护好太子即可,至于杨国公……哎,他是大庆的功臣,是百姓心目中的战神,在朝中说一不二,各位还是不要与他为敌了。”
  “这怎么行?杨钺乱臣贼子,理应诛之!”王猛第一个反对。
  其余五名将领,除了邵承启,还有江东的武卫将军、西南的征西将军以及两名中郎将。
  与杨家和邵家相比,这几位将领手下的兵马都没超过五万,且不怎么参战,久而久之,战斗力也远不如另外两支边军。
  “堂堂皇上怎容杨钺一个臣子虐待至此?实在人神共愤!末将等一定助陛下讨伐逆贼,整肃朝纲!”
  邵承启为了不显得突兀,也忙表态,说了几句誓死效忠皇上的话。
  郑大监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对他们说:“登基大典明日先在太庙举行,因新帝年幼,由常山王代天子祭祖与祭拜天地,太庙那边的防守一
  定是最严的,唯一能下手的地方只有途经的半路上,下午,朝臣们回到宫中,届时杨钺会当着群臣的面宣读一份圣旨,公布五位帝师名单与四位顾命大臣,而他自己,则成为大庆史上第一位外姓王爷,且还是摄政王!”
  “摄政王?杨钺怎么敢?”
  “狼子野心!其心昭然若揭。”
  “不能让他宣读圣旨,必须在回朝前拦下他!”
  邵承启中肯地说:“太庙所在的位置靠近西城门,距离并不远,新帝登基,沿途百姓肯定不少,恐怕很难找到机会下手。”
  “哼!武侯不会是不想动手吧?”王猛早看着两家不顺眼了,若能一次将这两家的兵权夺过来,这天下局势也会跟着变一变。
  “不敢,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邵承启自嘲道:“本侯不善谋略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还请各位将军指点迷津。”
  郑掌印早做出了计划,并需要靠这几个头脑简单的武将去对付杨钺。
  杨钺提前去了太庙,礼部官员大半都在这里,正在做最后准备。
  杨三郎领着禁卫军巡逻,事先摸透太庙附近的地形。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三郎去见杨钺,盘膝坐在他对面问:“明天会一切顺利吗?”
  杨钺正在煮茶,礼部尚书才刚离开,他老神自在地说:“应该会有人想最后一搏吧。”
  杨三郎皱眉道:“这里只有一千五百名禁卫军,要真有人想杀你,这些人可抵挡不住,不如将杨家
  精锐调入京城。”
  “那我岂不是真成了要谋朝篡位的逆贼了?”杨钺摇头拒绝。
  杨三郎见他这闲适的模样以及脸上的笑容,搞不懂他是真自信还是故作镇定。
  不过以杨钺的谋算,应该不会被已经倒下的皇帝算计到,除了皇帝,其余人谁还动得了杨钺呢?
  想当初他以一人之力救整个杨家,如今他身边有更多可用之人,总不能还被人算计了去。
  杨钺给他倒了一杯刚煮好的茶,神色镇定地说道:“没有哪一次的皇权更迭是不流血的,铁了心想让我死的人不会放过这次机会,防也无用。”
  “话不是这样说,至少我们要有自保之力,我们都知道你不可能去抢那个位置,可朝臣不知道啊,京城的百姓听信了谣言都有些人开始信了,不过……小六啊,百姓们居然觉得你坐上那个位子比一个婴儿强。”
  毕竟两个月大的婴儿什么都不懂,他能当什么皇帝?等十几年后他长大了,长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与其去赌一个婴儿的未来,不如支持杨钺,起码他是京城百姓们看着长大的,又有过无数战功,就算开辟新王朝也无可厚非。
  “少来,这话是有人故意引导百姓说的,是说给外来人听的,你自个到先信上了。”
  杨三郎耿直,“反正我觉得真到那一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你马上就要有儿子了,送个天下给他也挺不错。”
  杨钺没想到他心还挺大,笑
  骂道:“我第一个是闺女,这话让你弟妹听到,她会撕烂你的嘴!”
  第603章 登基大典(上)
  杨三郎突然想起李家发生的事情,不寒而栗,小声对杨钺说:“听说李家几位老爷今日为了争夺一名清倌大打出手,在琼花楼出尽洋相,这事情该不会是你做的吧?”
  “我没那么闲。”
  “那就是大哥回来听说你被李老贼算计的事情为你报仇了?”
  “大哥也没那么闲。”
  “那咱家谁还有那么闲?总不能是二哥吧?”
  杨钺低头不语,谁会那么闲?那不过是邵芸琅替他收的一点利息而已。
  邵芸琅收到杨钺诉委屈的信,心情一言难尽。
  因为李家并未成功,她其实没有很生气,只是杨钺都表现得这么难过了,她要是不做点什么,杨钺那边也不好交代。
  于是这才有了几位李家老爷大闹琼花楼的事情。
  李家的男人都不是经得起诱惑的,这一阵子因为好色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李永廉首辅之位不保,这些不肖子孙也是贡献了一点力量的。
  轻云给邵芸琅端来一碗银耳红枣百合羹,稳婆交代,孕期最后一个月,要多吃一些凉血的食物,这样能减少胎毒。
  反正她也不懂这些,每天就换着花样给夫人做吃的,别说,厨艺已经不比正经的厨娘逊色了。
  邵芸琅身边如今只让轻云和轻风近身伺候,其他丫鬟没经她同意不能随意出入主院。
  将军府一改从前松散的管理模式,突然变得严谨苛刻起来。
  邵芸琅将管家权交给老太君,一开始还担心会累到她老人家
  结果老太君管了几天的家,人精神反而更好了,每天在布置产房和给她制定月子餐中乐此不疲。
  反正她老人家只动动嘴,下人们自会将事情办妥,只是她一天三个样,总觉得哪哪又不满意了,像个挑剔的婆婆,下人们被折腾的不轻。
  “您就不该将长戈管事赶回去,只有他能应付得了老夫人。”
  长戈嘴甜,又学了杨钺几分哄人的本事,老太君确实也爱听他的。
  不过他被邵芸琅赶回京城去了,天天杵在自己面前无所事事,邵芸琅见不得他闲着。
  正好李家的事由他出手最合适,不用担心泄露了消息。
  随着登基大典来临,邵芸琅偶尔也会做噩梦,担心杨钺的安危,长戈机灵,有些事情交给他邵芸琅也能放心。
  她尽量不去打听京城的消息,选择相信杨钺,等着他回锦州来。
  “夫人,有姑苏来信。”轻风大步走进院子,邵芸琅此时正坐在院子里乘凉。
  邵芸琅收到的是一张喜帖,杨夫人再嫁,虽然嫁的还是同一个男人,可是他们似乎心境完全不同,很正经地办了一次婚礼。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