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教授,祝你用餐愉快,请慢用。”
“康教授, 真高兴能见到你,我女儿非常仰慕你,能请你在这本杂志上签个名吗?”
“康教授……”
“康教授……”
*
年轻的康教授意气风发, 面带微笑。
现在,她对“功成名就”这个成语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这很好。
现在,她是个跟以前截然不同的人了,这很好,她很喜欢现在的自己,自信,美丽,强大,事业有成,同时也收获了一份很好的爱情。
你要先立于不败之地,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样,不管有什么样的风雨,你都能很好应对。
简单的说,钱。
钱很重要,谁要说钱不重要谁就是骗子,当然,钱不是唯一重要的。有句俗话说,“钱是穷人的胆”,其实不对,钱是任何人的胆,做什么都要钱,就比如搞数学也需要衣食无忧才能更好的专注研究,不然一个整天担心自己生活的人只能将精力都放在生存和生活上,哪来的心思搞研究?
功成名就之后,钱也就随之滚滚而来。
路威酩轩集团的阿诺特先生很高兴,专程致电向她祝贺;北极星基金随即向她提供了追加资金,之前她在1995年接受了北极星基金提供的5年600万法郎的资金,1999年到期;随后又续约了5年,从2000年到2004年,资金增加到800万法郎。
钱更多了,意味着康妙玟可以在普林斯顿也设立一个自己的办公室,四舍五入等于“带资进组”,她几乎不用申请普林斯顿的研究资金,普林斯顿大学当然是非常欢迎的。
她倒也不是真的一点都没有薅普林斯顿的羊毛,美国目前有全世界最大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普林斯顿至少有两台ibm设计制造的超级计算机,一台名叫“命运”,主要是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能源部共建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在用;另一台名叫“信鸽”,开放给其他系使用。康妙玟便申请了普林斯顿的资金用来租用超级计算机,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北极星基金会追加了资金,她便可以给自己涨工资啦!
她的薪水算是高的,普林斯顿给了她一年18万美元的薪水,算是同等学历里最高的,而且入职就是副教授。据她所知,一般院系副教授年薪大概在5万到10万之间,当然,教授副教授的年薪还跟研究资金有关,所以几乎没有上限,年入百万的教授也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路威酩轩的研究资金也算是她的收入,因此她的年收入能有30万美元。在21世纪初期的美国,30万美元算是高薪了,而且胜在稳定,比华尔街稳定多了。华尔街适合冒险者,大起大落,锻炼心脏。
罗克狄的年薪并不高,也就5万美元左右,没有别的收入。他俩因为没有房贷,经济压力不大,5万美元足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他也很乐意支付日常生活费,让她把自己的年薪都拿去买房子。
他倒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其实老外也一样),到哪儿都想买房子,康妙玟也觉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是最惬意的,因此两个人在这方面倒是意见相当统一。她在巴黎有联排别墅,在曼哈顿先是买了一套顶楼公寓,之后又在翠贝卡区的新建高级公寓楼跟未婚夫合资买了一间大平层。
现在曼哈顿的房价还没有飞涨,翠贝卡区是新兴文化商圈,康妙玟这个艺术家住在翠贝卡区也是近水楼台了。
*
《时代》周刊的报道在6月刊上刊登,此时美国大学已经开始放暑假,全美国群众又一波热议“中国数学天才”。《时代》杂志以逼格高著称,属于综合时政杂志,精英必读,富豪必读。
康妙玟在美国真正成为了“名人”。
各家媒体都想采访她,从1月开始,陆续有媒体打电话联系她请求采访她,她的出版经纪人精明的为她安排采访,前提是不影响她的日常工作。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群众不是很在意她的国籍,反而都很骄傲她是在美国做出了了不起的成果。
要感激之前克雷数学研究所所做的大肆宣传,“克雷7大数学难题”世界闻名,被称为“千禧年大奖”;而这么快便有人解出了其中一个难题,那可是明晃晃的100万美元呀!
克雷数学研究所也已经将康妙玟的整篇论文交由研究所的一个专门审核小组审核,审核小组目前已经做完自己的工作,认为康妙玟的论文严谨完美,无懈可击的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因此克雷数学研究所决定将今年的“克雷研究奖”颁发给康妙玟,以表彰她在数学领域做出的成就。
克雷研究奖(clay research award)从1999年开始颁发,每年奖励一到两位做出重大成就的数学家,跟“千禧年大奖”是两个独立的奖项。今年的候选人有数人,但评审委员会几乎都偏向康妙玟,认为她无可争议的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并且之前还在孪生素数问题和梅森素数问题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成果,这些成就足矣让她获得奖项。
而且为了更好的“造势”,克雷数学研究所仍然会将两个奖项分开颁发,克雷研究奖在波士顿举办,千禧年大奖在纽约举办颁奖晚宴。千禧年大奖在“克雷7大数学难题”提出之时同时宣布了评审制度,要求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刊登两年后,克雷研究所会启动审查程序,确认之后再行颁奖。
*
美国的上流社交界的大门已经向她打开,普林斯顿的康教授成了这个夏天纽约社交界的宠儿,人人都想认识她。
康妙玟也由此见识到“名人”带来的好处:请她吃饭、参加宴会可都是要付钱的!资本主义社会真有意思!
不过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偶尔来一点无妨,太多了也就很快厌烦了。
在曼哈顿住了3周,又去了欧洲。这次是去冰岛旅游,两周后离开冰岛,去了德国,见了罗克狄的母亲和继父、妹妹们。
妹妹们都上了德国大学,跟同母异父哥哥的关系还不错,罗克狄人不在德国,但经常跟妹妹们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一直保持联系。女孩们品学兼优,没有亲子问题,心理健康,阳光快乐。
继父也不错,谦和有礼,是大学教授,教写作,居然不是一个商人。
母亲很和气,也很客气,母子感情还不错,就是母亲话里话外有点遗憾克劳斯不肯留在德国继承家业。她倒不是觉得家业一定要由儿子继承,只是克劳斯是头生子,他来继承家业本该是分内之事。
不过母亲也才刚到50岁,还算很年轻呢,不出意外的话还能工作10年,有这个时间,双胞胎女儿也能成为母亲的左膀右臂了。
康妙玟和未来婆婆相处愉快,婆婆很大方,又不会跟他们住在一起,那么婆媳关系只要保持相敬如宾就好了。
婆婆给了她一些珠宝和金饰,珠宝是她家家传的,款式老旧,但宝石倒是质量很好又大颗,有一枚超大的蓝宝石胸针,一只同款的蓝宝石手镯,一对同款蓝宝石耳坠,看起来是一整套里的几件,出席晚宴之类的场合戴上效果肯定很好。
*
返回纽约的飞机上,罗克狄才告诉她,母亲问他们何时结婚。
“结婚?”康妙玟皱眉,“结婚典礼很麻烦,而且又很俗。”
他连忙表示同意,“是啊,我也觉得很麻烦。或许……旅行结婚?”
哼!
康妙玟斜睨他一眼:这男人也学坏了,居然会暗搓搓的催婚了。
她不动声色的换了话题,“你这次请假那么长时间,你的上司会很头疼。”
“假期都结束了你才担心这个问题吗?”他笑。
“我担心你升职无望。”
他笑着摇头,“我倒是并不太在乎升职,升职意味着工作更多。”
“但升职意味着薪水会高一点。”
他装模作样的叹气,“这么说你嫌弃我赚钱太少?”
“那倒不是。”
“糟啦!一定是的!”
她笑着推了他一下。她说不好,现在他俩的关系很和谐,同居几年相处的也很愉快,订婚也没有什么改变,她很愿意就这么保持下去。但男人应该会想要结婚——虽然传统上女人更愿意走进婚姻,但谁都知道,男人才是更想结婚的一方——他也是。
她呢?她想要结婚吗?可不一定,她对结婚没有需求,她有事业、实现了经济自由,那么对婚姻就没有什么迫切的需求了。
想要孩子吗?她也没有那种想成为母亲的心理需求,除非……就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高智商或高颜值的人类有义务为人类基因库的改良做出贡献。再说,她有钱,可以雇人分担育儿的大任。
至于婚礼,她参加过许多婚礼,都觉得新娘累得要死要活,她才不要把自己折腾的那么累呢。那么等时间合适,她倒是不介意跟未婚夫去市政厅注册,成为合法夫妻。
但不用现在告诉他。
*
“庞加莱效应”一直持续,10月,克雷研究奖在波士顿举行了颁奖典礼,奖金为10万美元。
身穿路威酩轩集团赞助的晚礼服的康妙玟面带微笑接过了克雷太太颁发的金色“8字结”奖杯与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这张照片随后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报纸上,还是头版头条。
科学很难,投身科学有门槛,普通人因此对科学家有滤镜,聪明的大脑人人艳羡,能凭聪明的大脑发家致富就更是人人喜爱的剧情了。
而这还不是发生在康妙玟身上的最重要的事件,就在1个月前,普林斯顿大学低调的在自家网站上更新了康妙玟的简介,从副教授升到正教授,她只用了1年时间,堪称“破纪录”的速度。
原本普林斯顿也有点犹豫,他们想再等1年,不然毕业两年就成了教授,这个升职速度确实太快了,快得可能会让许多副教授不满;但他们同时也很担心无法留下她,因此最终还是决定提供给她教授的职位。
康妙玟是很高兴,但也很淡定,表示就这么着吧!
于是,她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性别女,这是前所未有的,可能在整个北美也是前所未有的。
是她应得的,不是吗?
*
2002年,8月20日,中国北京,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快了步伐,在欧美因为“911”事件经济下挫的同时,亚洲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则一直呈上升趋势,更多的承办国际大型活动,国际数学家大会便是其中一项。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承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万众瞩目。
中国组委会方面遍邀世界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参加本届icm,而从去年开始,数学界都在传说中国有多名青年数学家都向国际数学联合会的菲尔兹奖评审委员会提交了申请,每一届菲尔兹奖都有几十名候选人,要经过一轮一轮的厮杀方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今年的热门人选颇有几位,而中国方面非常明智的鼎力推了一位年轻的女数学家——康妙玟。
菲尔兹奖今年的评审委员会只有一位美国华裔——丘成桐教授,作为评委,他没有提名候选人的资格,但中国、法国、美国都有知名数学家提名了康妙玟。
评审委员会如何博弈是一项可能比庞加莱猜想还要复杂的事情,据说,康妙玟因为太过年轻,每一轮都会有人提出,她至少还有3次机会(2006年、2010年、2014年),应该更多考虑其他快要超过年龄限制的数学家。但这种论调立即被人指责,数学研究不讲年龄,菲尔茨奖也不应该考虑年龄,而只需要看成就,说别的太可笑了。
丘成桐是康妙玟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菲尔兹奖至今尚未有女性获奖者是一个方面,康妙玟在多项数学难题上都已经有了重大成果,完全符合菲尔兹奖的评奖要求,她过于年轻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好吧。年轻有错吗?
年轻当然没错,甚至这些评委还都非常羡慕呢。
于是,最终提交到国际数学联合会、中国组委会方面的菲尔兹奖名单有3名获奖者。
*
icm也学了电影颁奖典礼那一套,只宣布了最初的候选人名单和最后一轮候选人名单,进入最后一轮的候选人都要事先准备获奖发言,颁奖仪式过后会给获奖者留2分钟的获奖感言时间,如果不提前准备,万一获奖了,太兴奋导致上台后不知道说些什么就有点遗憾啦。
康妙玟并不担心无人提名她,普林斯顿大学和巴黎高师都肯定有人愿意提名她,中国数学界一定——应该——也会有人提名她,提名不发愁,她需要担心的就是能否胜出。
等待是焦急的,时间过得很快,教学任务不算紧张,只是学生多了一点。2001-2002学年她开了两门课程,数学一门、物理一门,物理课开了《量子力学》。只是除了注册她的课程的学生之外,每次上课总有不少旁听生,教室能坐到9成满。
他们是来看年轻的女教授吗?也许。美国大学不缺年轻教授、年轻女教授,但只用1年便提升为教授的,她可能是唯一一个。“破格”这种事情无论放在谁身上都是令人惊异的事儿,学生们会有好奇心很正常。
*
此时,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
台上坐着首都的一些官员,包括领导。在国外数学家看来,中国政府异乎寻常的重视本届icm,这种高规格在之前历届承办国也是极为少见的,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中国对基础学科的重视,更代表了中国正式迈入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康妙玟几乎没有注意身旁同行的窃窃私语。
真奇怪,当她知道本届icm在great hall of the people举办开幕式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多么的激动,实际上很多活动都会在great hall of the people举行,只要活动的规格够“档次”。其实这里她不是第一次来了,12年前她第一次拿到imo金牌便在此地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和表彰。
今天,她再一次来到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她莫名有一点兴奋,烧得她眼神明亮。
她身边的男伴小声说着什么,她没有听清楚。
“你说什么?”
罗克狄便在她耳边说:“希望你能赢。”
她笑。
她没有说的是,她其实已经得到了“小道消息”。也许是博弈,也许是那些评委们真的很欣赏她,她宁愿相信是后者,总之,有人告诉她,她应该准备获奖感言。
她度过了焦虑的几天,担心最后还会有变动,也许评委会不喜欢一个女人获奖?或者只因为她是一个中国人?或者觉得她太年轻?或者……天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她没能拿到菲尔兹奖?可是,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