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朕的大秦要亡了! 第223节

作者:青色兔子字数:3937更新时间:2023-04-15 14:35:08
  却不知道他的父亲太子泩, 在年少时, 也曾是个聪慧的孩子,也曾被众人寄予厚望。
  如今皇帝以农桑为首政, 又下令田租减半, 由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自此以后, 这一农税成为大秦定制。天下无战事,次年, 皇帝又下令推迟男子服徭役的年龄三年,并缩短服役的时间。
  在胡亥治理下的大秦帝国, 律令上轻刑慎罚, 文化上收集天下藏书、在各郡县开设蒙学,思想上推进大一统理念,外交上与南匈奴、乌桓开通互市。一时间百姓殷昌, 风移俗易,眼看着便是太平治世。
  岁冬,大夜宴。
  宴上,赵乾低声汇报,“陛下,张良走了。”
  “朕知道了。”胡亥低叹一声。
  前番张良主动向皇太孙求肯,道已无再可教导皇孙之处,幽囚二十年,愿得出外一观。嬴祚不忍,再度求到皇帝面前。
  这一次,胡亥没有驳回。
  而张良重返阔别二十年的社会中,见人人习隶书,诵秦书,无人再忆齐楚韩、无人再思燕赵魏。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而他被抛在了原地。
  忆往昔,他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千金,博浪沙刺秦,声动天下,豪情壮志好男儿。到如今,衣衫单薄伶仃人,故国不在,连故国文字已无人诵识。他的国,彻底亡了。
  张良黯然心灰。
  好不容易求来恩旨,可以自由出入了,然而张良却只外出过这一次,便称病不出,只镇日在园中行道引辟谷之术。
  今日晨起,仆从入内室,却不见张良踪影,只在案上寻到一张字条,上书“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
  赵乾低声道:“他出咸阳往南边去了,要追回来么?”
  “由他去。”胡亥淡声道。
  嬴祚就坐在近旁,得知这侧消息,不禁有些失魂落魄。
  老师就这样离开了吗?像所有曾对他有所照拂的人一样。
  仿佛在此刻,嬴祚才明白了幼年为张良求肯时,皇帝所说的那句话。
  “朕有什么不能赦免?是他自己过不去。”
  好在不只又让人怅然的消息,也有好消息。
  二十年来,项羽始终没有降秦。
  但是当日胡亥送去的项氏子已经长大了。
  如今项羽重病卧榻,在胡亥锲而不舍的邀请下,终于让儿子项辉走出了夏临渊的后院,走向了皇帝的朝堂。
  项羽不会降秦,但是自他而下,子子孙孙都无法再逆着天下大势、独立于大秦之外了。
  这时赵高上前祝酒,笑道:“臣没有旁的献礼,只是从书院中发现了好文章,愿奉与陛下赏阅。”
  看时,却见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子虚赋》,借楚国子虚先生之口,答齐王之问,极言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小小一角。而乌有先生不服,以齐之名川大海、异方殊类,傲视子虚。通篇赋辞,尽显大国风采、帝王气象,很适合在这样的大宴会上捧出来献给皇帝。
  更不必提其文辞精彩,有如“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等语。
  胡亥笑道:“做赋之人何在?”
  赵高笑道:“此人名唤司马相如,是咸阳书院的学生,因文章精彩,臣今日带他赴宴,如今在底下候着呢。”
  一时司马相如近前来,正忐忑激动,难以自抑,就听上首皇帝问道:“你妻子可是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愣,道:“学生妻室乃是王氏。”
  胡亥也是一愣,又问了几句。
  原来这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却有才学,得当地县令青眼,将女儿许配给了他。于是司马相如也得了资助,如此才入咸阳,就读书院,因文章被引荐于皇帝面前。
  历史上的卓文君原是大铁商卓王孙的女儿,朝廷早已将盐铁管营,卓王孙没做成大铁商,也没有宴请文士,女儿卓文君便也没有听到司马相如的琴音。
  胡亥嘉赏了司马相如的文章,赐予他中郎将的职位,勉励几句,让他下去了。
  一旁刘萤见皇帝神色恍惚,问道:“可是这人有什么不妥?”
  “那倒没有。”胡亥叹道:“只是朕从前读过一则故事,里面的人也叫司马相如,有一位才学惊艳的妻子名叫卓文君……”
  于是把文君夜奔、当垆卖酒,后来司马相如得皇帝赏识,想要纳妾,文君作《白头吟》、又作《诀别诗》,挽回了司马相如心意的故事讲了一遍。
  众人都听得神往。
  刘萤喃喃道:“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卓文君真是写尽情事。这样好的故事,臣也想寻来看看。”
  不防一旁“呸”的一声,却是李婧恼了。
  “这算什么好故事?”李婧冷笑道:“那司马相如好不要脸,没钱就听妻子的,故意回妻子娘家去卖酒做活,羞辱卓文君的家人,叫她父亲不得不出钱认下他,等发达了又想着纳妾,什么玩意儿!”又道:“这卓文君若真为了情郎不要家人,何必又回去要钱?丈夫老了要纳妾,早有前因!若不是看她最后还算有几分气性,我连她一块骂!”
  众人都笑了。
  刘萤亲自斟酒,端给李婧,笑道:“尝尝这西域来的蒲桃酒——不过是一则故事,也值得你大动肝火?”
  李婧自饮了酒,犹自忿忿然,又觉殿内燥热,便避了出去。
  胡亥无奈一笑,由她去了。
  李婧出殿,坐在阶前,抱膝望着一轮冷月,忽听有笛声隐隐、渐响渐近,低头一望,却见蒙盐自墙边转过来。
  两人目光相触,彼此都是一愣。
  蒙盐道:“你怎得出来了?”走近几步,看得真切,才又道:“怎得哭了?”
  李婧抹去脸上泪痕,道:“想起我父亲了。”
  蒙盐挨着她坐下来。
  两人默默看了一会儿月亮,宴终便也散了。
  第246章
  眨眼之间, 皇孙辈也都到了嫁娶之时。
  “嫣儿, 你看拓曼如何?”
  面对皇帝的问话, 已经十七岁的嬴嫣当然明白背后的意思。
  “拓曼?”嬴嫣皱起小脸, 道:“我们一同长大。他就像亲弟弟一样。皇爷爷,您该不会是想要我嫁给他?他可是要回南匈奴去的,我可不要去胡地——我要留在咸阳陪着您!”
  胡亥虽然动念,却也深知嬴嫣的直脾气, 不适合做两国之间的枢纽, 于是笑道:“那嫣儿喜欢什么样的?皇爷爷把符合条件的都找来,全凭你挑。”
  嬴嫣歪头想了想, 忽然颊上飞红, 小声道:“我看冯讷那样的呆子就挺好……”话音未落, 便跑开了。
  冯讷乃是冯劫嫡孙, 曾为嬴祚伴读,比嬴嫣年长五六岁, 倒也相宜。
  胡亥望着嬴嫣跑远的背影, 不禁失笑, 不知不觉间, 连嫣儿都已思嫁——他可不就老了么?
  而刘萤另择秦地良家子卫氏嫁予拓曼。
  嬴礼、嬴祺与嬴祯三人,也都娶良家子为妻,成亲后出宫建府,在朝廷上领了一方差事。
  独有皇太孙嬴祚,因身份贵重,妻族也要匹敌, 耽搁了二年,才在皇帝与汉太王太后的共同意见下,先后纳了吕氏女与李焰的女儿为美人,这才娶了叔孙通的女儿为太孙妃。
  胡亥五十岁这年,东巡天下,皇长孙等伴驾,皇太孙坐镇咸阳。胡亥所过之处,见其民富庶,郡县仓廪蓄积甚丰,至于红腐不能食。待到返回咸阳,见皇太孙嬴祚所理政务,无一疏漏谬误之处,胡亥大感安慰。
  汉太王太后吕雉眼见皇太孙地位稳固,也渐渐放心,送嬴嫣嫁予冯讷后,于是年八月病故,时年六十又一岁。
  同年,拓曼归胡,刘萤不顾皇帝挽留、执意同行,携带大量中原工匠、书籍等物。
  行了三个月,抵达茫茫大草原,拓曼四顾茫然。
  虽然长了胡人的样子,但是拓曼自幼学秦语,诵黄老之说、孔孟之道,在思想上却已经全然是个秦人。
  说来胡地是他的家乡,然而走入其中,却觉得这才是异域。
  而南匈奴牧民们的生活,距离秦人,还有几十年都追赶不上的差距。
  但那又怎么样?这是属于他的王国!
  回望大秦关隘,拓曼对母亲与妻子道:“你们放心,待我治理好南匈奴,再陪你们回大秦看看。”
  刘萤咳嗽道:“治理好一方土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又正色道:“拓曼,你答应母亲,只要陛下在位,你绝对不行叛离之举。”
  刘萤很清楚,至少十年之内,儿子拓曼绝不是皇帝的对手。
  “母亲何出此言?”拓曼不肯承认,转换了话题。
  刘萤唯有一声叹息。
  后来,胡亥临死前想来,在他五十岁至六十五岁的这十五年,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整个大秦的黄金时期。
  彼时内外太平,宇内富庶,赋入盈羡,政坛稳定,而民间诈伪未萌,讦争未起。相邻的西域小国与东北相邻的小国,都纷纷来归附。
  只可惜,他没有在恰当的时候死去。
  他多活了十年。
  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富庶后的大秦开始走向腐化。商贾既多,土地兼并,光复初期五千户的列侯已经很大了,如今随着代代繁衍,竟有至于三万户的侯爵。地方豪强托荫于朝中大员,成为朝廷整肃政策的一大阻力。杂业致富者颇多,唯种田人最苦。随着富人增多,奢华之风渐行,而民风不再淳朴。
  胡亥虽颁布禁奢政令,然而于现状并无改变。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他这个皇帝迟迟不死,皇太孙却已经年过三十、开始老去。
  在这个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的时代,皇太孙开始着急了——或者说,皇太孙背后的利益集团开始着急了。
  在这当口,皇太孙嬴祚做了两件不甚妥当的事情,成为了导火索。
  其一,是皇太孙嬴祚举办了是否应该将盐铁官营放开的大辩论。昔日主持新政的桑不俊孙子桑弘羊出席了讨论会,与会的还有来自各郡县的数百名贤良。这场大辩论持续了三个月,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反倒把矛盾激发到台面上来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成效——至少皇太孙殿下的贤名,是天下皆知了。
  其二,是叔孙通族人在家乡侵吞农人良田,被告发之后,案件上呈到皇太孙处,嬴祚为了师道尊严,也为了他自己的体面,将此事压下不发,只私下责令太孙妃族人从速处理此事。而其族人阳奉阴违,继续鱼肉乡里,直到被爆到了皇帝御案之前。
  第二件事自不必提。
  这第一件事情,盐铁官营的权力一旦放开,立时就会为大地主、大工商所垄断。能鼓动这几百贤良打着“朝廷不该与民争利”的旗号来费口舌,背后便是这些人在出力。而皇太孙主持这等会议,不知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兴许是为了贤名与所谓的民心,不愿明白。
  皇帝与皇太孙之间的争端渐露端倪。
  就像是天上只能有一颗太阳,人间也容不下两个皇帝。
  蒙盐与李婧相约来与胡亥辞行,言说要去云游天下。
  胡亥不舍,挽留道:“你们也要舍朕而去了吗?”
  蒙盐不语。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