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5节

作者:漫漫行字数:6701更新时间:2023-04-22 19:13:29
  第310章 招兵
  正值春末, 天气和丽, 惠风和畅。
  只见宫门处缓缓驶出一辆铜辇车, 周围兵士护卫, 朝着街上驶去。但喧嚣的街道上没有受到影响, 依旧十分拥挤。
  “外面怎么这么热闹, 可是出了什么事情”铜辇内传出一道温和的女声,比起平常少女的娇妍清脆,少女的声音中多了些礼器的雅训, 清贵自然。
  “回郡主, 今日是熙和军招军的日子,招军的榜文就贴在前面的街道上, 所以围了一群又一群的人。”外面的护卫答道。
  听到招兵的消息, 沈皎一愣, 不由笑了。自从熙和军两年前大胜而归,天和帝封赏了熙和军的一众将士,其中最引入瞩目的便是对熙和军统领谢晴的封赏,正三品的威武将军, 一个刚刚双十年华的少女便得到三品大员的位置,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其他的女将也都有不少的封赏。如此, 天下的百姓也都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女子也是可以应攻功封官甚至是封爵的,天下女子醒悟地也越来越多,很多的女子也都愿意投军, 自己为自己搏一个前程,将自己的未来寄托于自己身上, 而不是父兄和丈夫身上。
  所以,这两年熙和军的招兵和一开始的冷清截然不同,很是热闹。
  “郡主,可要清道?”外面的兵士看到沈皎没有说话,便问道。王爵过路清道也是正常,但是元嘉郡主从未清过道,所以他才有此一问,不然就直接清道了。
  “不必,绕路就好。”沈皎否定道。不过是多半柱香的路,时间又不长,何必只为自己的方便,而去扰民呢?
  “是。”兵士应道。
  但是沈皎没有想到的是,和她有一样想法的人似乎并不多,最起码燕王就没有这个意思。兵士的应答声刚落,她便听到一辆被众多护卫簇拥的马车驶来,王爵的规制,马车上面刻着燕字,应是燕王无疑。
  “燕王仪仗过,闲人避让。”
  随着这一声叫吼,街上的百姓连忙分开,避让到街道的两旁。
  沈皎皱眉看着燕王的车架离自己渐进,这些年,燕王似乎春风得意过了头,以前的温和谦让消散了不少,行事越来越张扬起来,颇有朝着当初晋王的样子发展。不过,燕王的行事比晋王靠谱些,也明智很多。
  “元嘉表妹也在这里?”燕王辇车到了沈皎的车架前,高声道:“本王事务繁忙,比不得元嘉表妹清闲,可以在此浪费时间,本王先行一步了,告辞。”
  对于燕王明显挑衅的话语,沈皎并未搭理,只是温和地道:“燕王好走。”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这些年来,燕王似乎是认定了她是太子一党的,对于她十分的敌视,对她提出的很多国策,燕王有时连圣意都分辨不出,就直接反对,可见是对她敌视的程度之深。如今的朝堂上,恐怕是个官员都知道,燕王这个夺嫡的皇子和她这个天和帝宠信的外甥女不和的事情。
  不过,比起当初的晋王对她的不喜,燕王还知道稍稍掩饰一下,最起码没有明面上直接抨击她的不是,为人诟病,这便是燕王比晋王善于伪装和功于心计的地方,燕王最起码见面还知道和她打招呼,不管这招呼是不是带着恶意或者是嘲讽,总归礼数是尽到了,外人挑不出刺来。
  这些年,燕王已经慢慢褪去了以前温和的外表,露出了原本的面目。
  燕王的脾气和其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前些年被晋王欺压,被天和帝冷落,这些所造成的怨怼,在一朝得势后,即使是燕王再善于伪装,如今也暴露地差不多了。虽然现在燕王还在极力地保持其礼贤下士,温润如玉的性格和风范,却也在日常中不经意地露出傲慢来。这些事情的改变是必然的,燕王性子早在前面的十几年便已经定性,再加上燕王天生的自负,这些性格随着他得势的时间越长,性格的缺陷的暴露便会越明显。
  这些年,她能够感受到,天和帝对于太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太子趋向于成熟,天和帝已经放手将很多的大事都交给了太子主持。而对于燕王的不满也在增多,他发现燕王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磨刀石的效果。反倒是太子已经将燕王磨得快不行了。
  对于燕王,若是不碰及她的原则和底线,她则是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加上她有很多的大事尚未完成,没时间跟燕王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相耗。若是燕王一旦触及到她的底线,她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她,还不至于怕一个燕王。
  这边,马车已经行到了淑惠长公主府的门前,她还未下车,便见一个熟悉的人门口等待,看到她的辇车过来后,连忙走了过来。
  “施先生怎么来了,找我可是有事?”沈皎看着施二大喜的样子,连忙问道。
  “给郡主道喜,土芋的试验成功了。”施二高兴地道:“属下恳请郡主过去一观,华大人正在皇庄里等着郡主。”
  “当真?”沈皎赶紧对着护送的护卫道:“不进府了,去皇庄。”
  “是。”
  沈皎一路上问着施二具体的细节,不知不觉便到了郊外的皇庄。
  “郡主请看,这便是我们种植出的土芋。”
  沈皎顺着华正的手看过去,只见已经被拔出来的土芋出现在自己眼前,看着这些一块块,和自己前世一般无二的土芋,眼眶不由湿润了,这些是她废了不知多少心血换来的成果,看到如今的这些土芋,她觉得自己这两年多的努力,值了。
  “华大人和诸位先生真乃是大家,有此一物,天下不知多少百姓会免于饿死,元嘉替百姓,替大齐谢谢诸位一直以来的努力,谢谢诸位未曾放弃。”沈皎说完后,又高声道:“我即刻进宫,为诸位请功,还请华大人随我一同前往,并带上这些土芋。”
  “郡主实在是客气了,这两年郡主的付出不必我们少,若是没有郡主,我们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善这些种子,郡主实在是客气了。”华正说完后,又和沈皎客气感慨了几句,便带上土芋和沈皎一同进宫了。
  当沈皎进入紫宸宫时,看到背对着自己的挺拔的背影,不由愣住了,她没有想到她和卫赜的重逢居然和初次见面时相同,都在这紫宸宫中。
  第311章 推种
  青年的身姿挺拔, 一身官服更衬得其修长俊逸, 阳光点缀在身上, 端方如玉, 风姿卓然。比起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 此时的卫赜身上更有添了几分稳重和成熟。
  “给皇舅舅请安。”沈皎压下心中的激动, 深吸一口气,走到天和帝的身边请安道。现在还不是让天和帝知道她和卫赜有情的时候。
  “你来得正好,看看是谁回来了?”天和帝心情显然十分好地对着沈皎道。
  “臣卫赜给郡主请安, 郡主福寿安康。”卫赜在天和帝说完后, 按照身份高低,率先请安道。
  “一别两年多, 赜表哥可还好?”和卫赜一样, 沈皎的招呼打得很官方, 却也是她最想问的一句话。
  “多谢郡主关心,赜一切都好,两年多不见,郡主又长高了不少。”卫赜笑着打趣道。
  “确实, 这两年元嘉长高了不少,转眼间就长成大姑娘了, 朕还记得元嘉小时候朕抱在怀里的样子,如今这都到了要嫁人的年纪了!”天和帝听到卫赜的话不由感慨道。元嘉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是他一手栽培起来的孩子, 他自是希望元嘉的一生能够顺遂幸福。
  可是对于女子来说,嫁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便是元嘉的身份足够高,他依旧担心元嘉之后在夫家的生活。为了这个,他命人早早地修缮了元嘉郡主府。但是即便是她他考虑的再周全,也依旧担忧,特别是对于元嘉未来丈夫的人选,他思虑了好久,却始终没有找到最符合自己心中形象的人选。
  “皇舅舅!”沈皎听到天和帝的话,娇嗔道。最近可能是她的年纪到了的原因,天和帝经常提及此事,如今又在卫赜面前提及,便是她再开放,也难免害羞。
  天和帝听到外甥女的娇嗔,意识到还有卫赜这个外臣在,便收起了心中的感概,看着眼前的卫赜,天和帝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朕记得之前是延兴寺的人给你批的命,说你不便成婚,如今怎么样了?可有什么新说法,算来你也不小了。”
  “多谢陛下记挂微臣,前些日子祖母再去延兴寺请了慧悟大师批命,大师说我已到了成婚的时候,不用再拖了。”卫赜恭敬地答道。
  “你这次述职回京,也正好相看,如此,也省得你祖父和你姑母为你担忧了。”天和帝提到卫皇后又接着道:“一会儿去看看你姑母,她时常记挂你,一会儿去请个安,让你姑母安心。”
  “多谢陛下恩典。”卫赜谢恩道。
  天和帝摆了摆手,勉励了卫赜几句后,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沈皎和其身后的华正道:“这才刚出宫没多长时间,怎么就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事情?”
  天和帝十分好奇,外甥女才出宫一个时辰,就返回了,什么事情会让他这个日渐稳重的外甥女如此着急,匆忙前来。不过看着其身后的华正,他心中有了底。
  “回皇舅舅,土芋的试种成功了,亩产八百多斤。”沈皎朝着天和帝高兴地道。虽然八百多斤对于土芋这个品种来说,真的算是产量很低了,前世的土芋轻轻松松地就能达到以上,万斤的也不是没有。但是对于现在来说,对于刚刚引进,只经过两年改良,就得到如今的成果她已经非常满足。
  “八百斤,当真?”天和帝听到沈皎的消息后,失控地打翻了自己手中的茶杯,对着沈皎求证道。
  “自然是真的,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华大人给皇舅舅详细表明。”沈皎知道八百斤一亩的粮食产量,对于这个水稻小麦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的时代,是一件多么不可相信的事情。
  紧接着天和帝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华正,一点一点地询问着细节,沈皎也在一旁帮忙回答着,土芋的改良,她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虽说没有华正知道的全,但是也十分清楚。
  一旁的卫赜看着眼前明媚自信的少女,嘴角不由露出了微笑。他为自己喜欢这样的女孩而骄傲。从在山东的手笔,到如今在土芋上的发现,他的阿皎真的让他一次次刮目相看,也甘拜下风,若说在山东的时候,他还自信自己能够比得上阿皎。如今他却没有了这个自信,他自认是没有本事找出这样能亩产八百斤,能让百姓温饱的粮食的。
  他也要加快自己成长的步伐了,若不然,他连和阿皎站在一起比肩的资格都没有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便到了晌午,沈皎看着天和帝虽然兴奋,但是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精力不济,对着天和帝建议道:“皇舅舅,时间不早了,马上该传午膳了,不如将元嘉带来的土芋让御膳房做成菜品,皇舅舅也可尝一尝这土芋的味道。”
  “哦?这土芋要如何制作?”天和帝听后来了精神,对着沈皎和华正问道。
  沈皎将目光递向了一旁的华正,华正感激地看了一眼沈皎。元嘉郡主给了他在天和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恩情。其实,这次前来,元嘉郡主一人过来也能将事情说清楚,愿意待他来,便是对他的恩情,是给了让天和帝记住他,重用他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工部的官员来说,可谓是十分难得了,这对于他是绝对的恩情。
  “煎炒烹炸都是可以的,微臣之前和皇庄上的百姓经常食用此物,味道甚美,而且十分容易烹制。”华正说道,这土芋若不是他们之前都有出过,就是给他十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拿来给天和帝吃啊。
  天和帝点了点头,便让胡喜将土芋带到了御膳房,御厨不愧是御厨,没有多长时间,两三种关于土芋的不同制作方法的菜品就被端了上来,天和帝连连赞起“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堪为佳肴”。
  陪着天和帝用完膳后,卫赜和华正便告退了。
  随后,沈皎和天和帝又商谈了一番后,天和帝直言明日早朝便将此物拿到朝堂前,让百官品尝,推种土芋。见天和帝心中有了主意,沈皎便起身告退了。
  刚刚乘车出了宫门,她便又看到了卫赜的身影,看样子,显然已经在宫门处等她多时。
  第312章 允诺
  松风阁
  沈皎看着对面的卫赜, 看着眼前的茶室, 不禁想起多年前卫赜和自己表白时, 也是一样的场景, 一样的地方。那个时候, 她对于这一段感情还是犹豫不决, 有所顾虑的。但是如今,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份犹豫已经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婚姻的向往。
  显然, 卫赜和沈皎有着同样的回忆,不禁道:“多年前, 我在这里与阿皎表明心意, 阿皎虽是犹豫, 但是给了赜机会。如今,却不知阿皎考虑的如何了?”
  “这些年,赜表哥的心意我明白,赜表哥即便是远在任安郡, 也是时常挂念我,不远千里为我搜集需要的东西让人送来, 这些我都看在眼中,赜表哥为我付出了良多。”沈皎感念道,这些年, 即便是卫赜远在任安郡,但是一旦她在信中提及自己的困难, 卫赜都会想方设法的为她解决,她喜爱的东西,卫赜也是一如既往地搜集来,按时送给她。这份心意,让她足以动容。
  “那阿皎可愿让我照顾一辈子?”卫赜这次没有让步,直逼问题的核心,不过语气温和,并没有给人半点逼迫的意思。
  “自是愿意。”这次沈皎也没有犹豫,坦然道。卫赜待自己极好,她又心悦卫赜,为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
  卫赜听到沈皎的这句话,手中的茶杯差点没有扶住,转向沈皎的目光也毫不掩饰的震惊和惊喜。
  沈皎看着卫赜有些失态的样子,不由一笑,这么多年,卫赜永远是温和的样子,养气功夫极好,似乎从未见过有别得什么失态的表情,说起来,这还是第一次。不难看出,卫赜此时心中的欢喜。
  和沈皎想得一样,卫赜此时的心中却是是欢呼雀跃的,为了不吓到对面心仪的人,卫赜压制住心中的激动,道:“阿皎,这么多年,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沈皎知道,两年前她给出的答案依旧有些模糊,未向今日这般明确,所以卫赜心中难免有些担忧。所以,今日才会这么激动。
  沈皎见卫赜很快控制好了心情后,对于他们两人婚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再次提了出来:“赜表哥应该明白,这桩婚事只是我们两人同意是远远不够的,这件事首先是要皇舅舅同意,还有卫家肯要我这个宗妇。”
  “我已经不是之前只是简简单单的的郡主的身份了,我现在是一个官员,是中书舍人,你知道,我日后不可能辞官回家,像是普通的妇人一般在家尽孝,主持中馈,侍奉父母。而且娶一个尚不被很多人认同的女官,这对于卫家来说,并不是好事。”她一不适合做家中的主母,而不适合做卫家的宗妇,三她的名声在一些老学究的眼中可并不好,是不守妇道的代表,嫁入很可能。会给卫家带来流言蜚语。
  这些问题不是想逃避就能逃避地了的,并且是卫赜和她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个,就是陛下那里,卫家的问题,自有我在,阿皎不必担心。”卫赜知道今天必须将问题说清楚了,不然阿皎依旧会心存顾虑,“对于卫家,阿皎只管放心,之前母亲不在京中的时候,家中的事情统一归祖母和二婶照看,如今母亲已经回来,已经接手了中馈和宗妇的职责,母亲如今康健,再照看二十年是不成问题的,有母亲和二婶在,相信府中和宗族的事情是不用阿皎废什么心思的。”
  卫家内宅的事情,由他母亲总领,若他母亲不在,则由他二婶掌管,至于他三婶,性情和他三叔一样,不在这些俗物上,喜欢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不再意这些。
  “至于以后,母亲年纪渐大,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到时候交给新妇就好。”卫赜笑着道,显然是连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都想到了,“阿皎,事关卫家的事情都不是问题,这些都可以解决,我保证,卫家绝不是你担忧的问题。”
  “赜表哥这样说,我自是信你的。”沈皎看着卫赜认真保证地样子,不由点头道。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陛下那里的。”卫赜说道这,眉头不由皱起,问道:“这些年我不在京中,对于陛下的心思不好妄加猜测,还要请阿皎告知我现在的情况。”
  “比起前些年,皇舅舅一直让我保持中立的态度,这些年已经有了改变。”沈皎点头,分析道:“皇舅舅似乎有意地在让我在明面靠近于太子一边,再加上燕王对我有些误会,认为我是太子一系,对我十分针对,所以在不少人眼中,我现在已然位置已偏,倒向了太子一边。对此,皇舅舅似乎默认的。”
  卫赜听后点了点头,道:“如此看来,陛下似乎是默认了阿皎和太子殿下走近,由此看来,陛下阻挠的可能性会降低不少。”
  “如今朝中在有些人看来,还争斗十分激烈,但是在我看来,已然是形势明朗。”卫赜对朝中如今的局势,显然有自己的看法:“我虽然刚回京,但是也知道如今陛下已经将手中的诸多事情都交给了太子处理,很多奏折只需要回禀太子即可,陛下已经不再过问。这是陛下有意在栽培太子。”
  “虽然现在燕王在朝堂上风头很盛,但是手中除了兵部外,已经没有了实权。”
  对于卫赜的分析,沈皎暗暗点头,卫赜虽然不在京中,但是对于朝中的局势看得很清楚,显然这离京的日子,卫家也将京中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了卫赜。
  “至于兵部,上面有枢密院和各大将军,兵部的权利极大地削减,并无说少权利。”所以说,燕王的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实权。不要看燕王在朝堂上蹦跶地欢快,其实这两年根本就没有扩充自己多少实力。
  这样的情况,燕王还不自知,妄想和大权在握的太子一争高下,却是异想天开了。
  “所以,这和我们之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沈皎笑着问道。
  “我觉得,婚事的关键还要落在燕王身上。”
  “赜表哥和我所见相同。”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