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节

作者:漫漫行字数:6327更新时间:2023-04-22 19:13:30
  燕王把握住了天和帝心中在意的地方——民心,燕王指责她不得民心,甚至在激起民怨,若天和帝真的相信了燕王的话,恐怕她的圣宠真的会骤减,天和帝对她真的会心生芥蒂。
  但是,燕王的这个算盘却是打错了。
  第316章 事败
  妇人的话落后, 天和帝看向燕王的目光更冷了几分, 如此挑拨他和元嘉之间信任的行为, 虽然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显得有些低级。但是有时候越是简单直白低级的手段, 有时候越是有用。
  若不是他在元嘉身边一直放了人手, 元嘉在土芋上的事情他都清楚,就算是他和元嘉之前的感情再深,再信任元嘉, 心中也难免种下怀疑的种子, 而这个种子一旦种下,很快就会生根发芽, 很难拔掉, 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慢慢得, 他和元嘉之间的信任便不会存在。
  他的这个九子打得主意再这里,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凭借这土芋的事情将元嘉彻底废除,便想要连带抹黑元嘉的形象,和降低在他这里的位置, 因为他这个儿子清楚,元嘉在朝中的真正依仗只有他。
  这样挑拨, 用心险恶的话语,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妇人能够想出来的,必定是有人教授的无疑, 至于这教授的人是谁,自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
  沈皎看着天和帝的样子, 便知道天和帝并没有被妇人的话所影响,这早在她的意料之中。天和帝在她身边安排人手的事情,她一早就知道,也并不做什么担忧,毕竟她在政事上,并无什么事情不可对天和帝说得,天和帝对她的监视也只限在政事上而已。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被监视也不例外。最起码在这个时候,天和帝信任的是她这个被监视的清楚的人,天和帝对她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便是燕王废再大的力气挑拨也是白费力气。
  所以她说,燕王的这个算盘是打错了。
  “元嘉对于这妇人的话可有什么想说的?”天和帝并没有任何搭理燕王的意思,而是将话语权交给了沈皎,这点事情,他相信自己一手培养的孩子绝对有能力解决。
  “回皇舅舅,此妇人的丈夫的事情臣是知道的,那人也确实是实用土芋而死,还是中毒而死。”
  沈皎的话落后,燕王的诧异连掩饰都无法掩饰,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沈皎会直接承认,不过,心中随即而来的是担忧。他可不相信他这个表妹会直接承认自己的罪行,这显然是有后手的。
  如此想着,燕王的眉头紧皱,随着沈皎的话越说越多,燕王的脸色变得铁青。
  “不过,此妇人的丈夫,也就是死者食用的绝不是正常的土芋,而是发芽变坏之后的土芋。去年在试种的时候,土芋已经收获了一些,因着产量并不高,所以并没有回禀皇舅舅,而是让这些田户将土芋分了吃了,当时千叮咛万嘱咐生芽发青的土芋不再适合食用,因为这时的土芋上已经有了毒,若是实用,轻者无事,重者会出现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则会丧命。”
  “当时出了这件事的时候,臣还亲自过问,派人前去调查了这件事,在死者的家中发现了大量发芽的土芋,死者乃是因为实用这发芽的土芋而死的无疑。而且当时的这妇人也是承认了这一点,却是没有想到如今却有在御前胡言。”
  沈皎说完后,直接质问妇人道:“刘王氏,当时你自己承认了自己丈夫是食用了发芽的土芋而死,这件事情整个庄子上的人都知道,你可是要我将庄子上的人一一叫上来对峙。”
  当年的事情,她是亲自处理的,她记性也还不错,所以至今都记得这妇人的姓氏,看着妇人眼神飘忽的样子,不由接着警告道:“你可知道你今日的行为乃是欺君,是要被斩首的,若是你现在坦白,自己为何要在这里撒谎,为何要欺君,可是受人指使的,或许还可以保留一条小命,你自己可要想清楚了。”
  沈皎看着已经吓得摊在地上的妇人,转而对着天和帝道:“皇舅舅,整个皇庄内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您可派人前去审问,看看元嘉所说的是否属实。”
  众人看着眼前妇人瑟瑟缩缩,再也没有了担忧的样子,再结合元嘉郡主和燕王这些年再朝中的不对付,心中都有了一笔账。
  “既如此,让刑部的人过去一一询问。”天和帝说道。
  是询问而不是审问,这就代表着天和帝的态度。
  询问的过程很顺利,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陛下,结果和元嘉郡主所说的一样。”刑部的人禀报道。
  燕王听到这个结果后,大急,对着天和帝道:“父皇,整个皇庄的人都是元嘉的人,既然都向着元嘉说话,他们的话不可信啊。”他没有想到事实会有这么大的反转,这件事情是怪他没有事先调查好。
  燕王说完后,憎恨地看了一眼地上的妇人。
  “燕王这话好笑,若说这皇庄内的人都是我的人,就向着我说话,那这个妇人还是燕王带来的,怎么不知是你授意的,这妇人的话也同样不可信。”
  沈皎说完后,也不搭理燕王,而是对着妇人道:“你到现在还不说实话,难道是想要被斩首吗?”
  “我说,我说。”妇人听到斩首二字后,回过神来,口不择言,连自称都忘了,赶紧道:“是我贪图钱财,当年出事后,郡主可怜我,给过我一笔钱财,但是后来我赌钱全输光了,还欠下了不少钱,前些日子,债主找上门来,我正无路可走,昨日,便有人找上门来,说我只要按照他们说得做,不仅替我还了债,更会给我一大笔钱财。”
  “这样的好事,我自是愿意的,所以今日才会这么说,并让我隐瞒下我那丈夫的死因,只说他是吃土芋而死的。”妇人快速说完后,赶紧求饶道:“郡主,我说了实话,可否饶了我一命。”
  妇人说完后,天和帝便对着旁边的人摆了摆手,立时有人将妇人拖了下去。
  “燕王,你怎么说?”天和帝问道。
  “父皇,这都是这妇人一面之词,是她欺骗儿臣的,父皇,儿臣是受了蒙骗的,父皇……”燕王赶紧跪下辩解道。
  “够了,你先回府呆着,思过去吧,朕最近不想看到你。”天和帝也不理会燕王的求饶,便让人将燕王带了下去。
  天和帝看了看一旁的外甥女,又看了看一旁的太子,再想着已经被请下去的燕王,心中思虑万千。
  第317章 升官
  紫宸殿中, 天和帝自从打皇庄回来后, 就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胡喜看着天和帝连晚膳都不传, 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很是担忧。正当胡喜想要出声劝导的时候, 天和帝的声音却突然想了起来。
  “胡喜, 你燕王还能改变对元嘉的态度吗?”天和帝像是问胡喜,也像是在自言自语,逼问自己一样。
  “奴才觉得燕王便是做得在不对, 元嘉郡主心胸宽广, 也会宽待燕王殿下,不会和他计较。”胡喜笑着道, 他是奴才, 没有资格评价主子, 特别是两位同是亲王位分的人。
  这个回答并没有正面回应天和帝的问题,但是天和帝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感慨道:“你说得对,元嘉知道朕的心思, 即便是燕王做得再出格,也不会为了一己私怨, 破坏朕的想要的局面。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吃亏啊!”
  对于天和帝的感慨,作为多年跟在天和帝身边的胡喜,只是明白天和帝的心思, 更是明白此时应该说什么话:“元嘉郡主向来懂事,体贴陛下, 相信郡主会明白陛下的难处的。”
  要他说,他并不喜欢燕王。虽然燕王每次都对他示好,态度不错,但是这些太好太过于刻意。他本就是个奴才,明白自己的身份,他唯一的用处就是在他是天和帝御前总管的身份上了。处在他这个位置,他最是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是有一天他和哪个皇子走得近了,最先动手的不是别人,而只会是他的主子天和帝。
  比起拉拢,他更愿意和这位燕王保持距离,他可不想被当作夺嫡的工具,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和元嘉郡主相处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元嘉郡主是陛下的心腹,不涉及夺嫡之争。元嘉郡主又是他看着长大的,待他又好,他的心自然是偏向元嘉郡主的。
  “你说的对,元嘉是个好孩子,她会为了朕忍了燕王,好孩子是容易吃亏,可是朕也不能让好孩子一直吃亏下去,朕也舍不得。”天和帝说着自己的心理话,这些年,燕王挑衅元嘉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元嘉看在他的面子上一直没有动手。若不然,依照元嘉的手段,如今的燕王哪里还能站立在朝堂之上。
  但是他也不可能为了燕王,一直委屈元嘉。比起燕王,还是元嘉更重要。
  正当胡喜等着天和帝接下来的问话后,却没有想到天和帝对着胡喜问出一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问题:“这两日太子批阅的奏本可送来了?”
  胡喜一愣后,赶紧回过神来,对着天和帝回禀道:“陛下,太子殿下每日批阅的奏本都会送来,这几日自然也是一样。”
  说完后,胡喜赶紧将太子批阅的奏本找出来,呈给天和帝。这些年,天和帝给太子的权力越大,很多权力和奏本都逐渐放手给太子。而太子也是一如既往,没有任何的骄矜自大,每日都将重要的奏本送过来呈给天和帝批阅,并不越权。
  天和帝翻看着太子送来的奏本。并不是呈给太子的所有奏本都会送到他这里来,只要超过了太子权限的大事,太子才会呈给他批阅,并不越权,擅自做主。并且在呈给他的奏本上也附上自己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太子在朝政的处理上越发娴熟稳重了。”看着上面太子附上的意见,天和帝感慨道。太子现在越发进益,处理朝政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他该教的该磨练的也都差不多了,将朝政交给太子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太子已经成熟,那么磨刀石的作用也就没有了,也该退场了。
  而他也已经年纪大了,该是时候给元嘉再找下一个依靠了。
  “让太子过来。”天和帝看着外面的天色还早,对着胡喜道。
  ……
  胡喜看着紫宸宫禁闭的殿门,知道今日之后朝堂又会有新的变化了。陛下为了元嘉郡主,或者说元嘉郡主只是一个导火索,陛下已经想明白了,为了元嘉郡主,为了太子,为了大齐,陛下已经决定舍弃燕王了。不过这也怪不得旁人,这一切都是燕王自己作出来的。
  不知过了多久,一直到了宫门快要落锁的时候,太子才从里面出来。
  胡喜看着太子离去的样子,即便是太子的养气功夫再好,他这个常年侍候天和帝这样帝王的人,还是能够看出太子内心的激动来。他知道,自己的猜测应该错不了多少。
  果然,他刚进殿门,便听到天和帝的吩咐:“你现在去传旨,让燕王交出手中的一切事务,在府中闭门思过,另外,朝也不用上了,在家好好思过吧。”
  “另外,从朕的私库中给元嘉挑一些好东西过去,告诉元嘉,有委屈不要忍者,除了关乎国事的大事,无论是谁,朕都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是,老奴记下了,这就亲自给元嘉郡主送过去。”胡喜试探道。看着天和帝点头默认的样子,胡喜心中对于天和帝对于二人的态度更明白了几分。
  当然比起去燕王那,他还是更喜欢这位去元嘉郡主那里。
  沈皎看着自己面前一堆的赏赐,再加上胡喜向她传递的天和帝的话,以及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置,心中一暖。
  送走了胡喜之后,沈皎不由一笑,单看天和帝对于燕王的处分,就能看出天和帝已经做出了决断。
  现在平衡的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随后第二日在朝上,天和帝便将推行土芋的重任交给了太子一方的人,并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太子。而燕王却是被架空了,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此外,更耐人寻味的是,天和帝更是将元嘉郡主从原本的中书舍人的位置提升为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的官位。元嘉郡主立下如此大功,升官原本就在预料之中,从六品到五品他们也能够接受,毕竟这若不是此人是元嘉郡主,直接封爵也是可能的,毕竟这土芋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是利国利民之物。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陛下居然没有让元嘉郡主继续留在身边,或者前去工部,而是选择完全不相干的大理寺,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是众人不知的是,这是沈皎自己的打算。
  第318章 律法
  紫宸宫中
  “说说吧, 怎么会选择大理寺这个地方, 你可不是你三哥一样喜欢典刑之事的人。”天和帝温声问道。
  对于三哥沈长映, 沈皎知道, 这位是真的沉迷典刑破案之事, 当然, 她对于这方面并没有兴趣,她有兴趣的是别得地方。
  “当然不是,我所在意的地方是我大齐的律例,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在大理寺能够更了解律例的具体运用了。”在大齐, 大理寺有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力,当然这个最高是在皇权之下的最高。大理寺掌刑狱案件的审理, 与刑部和都察院共称三法司。后两者一个负责审核, 一个负责监督, 真正地审理案件,运用法律还是在大理寺中进行。
  “你想要修法?”天和帝皱眉问道。
  “倒也不是非要修法。”沈皎摇头道:“我只是想要知道大齐律究竟有多少是落到了实处,有多少是荒废的,有多少是正确合理的, 又有多少是不正确需要废除的?”
  “我认为法律应该与时俱进,调整不合理的地方, 规范出现的新问题,这才是法律能够逐渐完善的过程。另外,我大齐虽然也向唐朝的《唐律疏议》一样, 有修订成册的法典,但是这些律法却并没有普及到百姓, 正所谓知法才能守法,只有百姓守法才能够安定和谐,所以律法的普及对于百姓,对于大齐来说都极为重要。”
  “可是让百姓知道律法又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大齐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是目不识丁的,让这些人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去知法懂法,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虽然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是施行得当,定然会有这么一天。”沈皎说道。
  天和帝听到沈皎的话,便知道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不由笑着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不过是三个,第一,之前我们创办了学堂,不应当只是让百姓明白礼义廉耻,比起礼义廉耻,让百姓懂法,宣讲大齐律我想应该不难。”有了学堂,她的很多想法都可以顺利地进行,毕竟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这就是当初为什么她排除万难,也要在大齐建立学堂的原因。
  “第二,便是利用戏曲的作用了。”沈皎笑着道:“这和当初我们废除那些迷信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多排练这方面的戏曲,让百姓在娱乐中认识律法,懂得做什么会触犯律法,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知道违反律法的后果,相信百姓每当心中升起歹念的侍候,都会有所顾忌。律法的作用,比起审判,我认为更多的给人以警告。”
  、
  “当然,除了戏曲之外,还可以让人编制一些脍炙人口的民谣,让百姓传颂,相信这样会更方便和直接一些。”
  “第三,也是最后,就需要个地方官府在这方面的大力扶持工作了,让官员多下到地方,和百姓交流,为百姓解答律法方面的困惑,同时也可以倾听百姓对于律法的呼声和想法,以便促进律法的改进和完善。相信有了官府的出面,百姓对于律法的了解会更加放在心上。”
  “当然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沈皎看着天和帝思索的神情,继续进言道:“以前的朝代,就算是想要实现这件事也无法,因为他们没有地方去宣讲律法,但是现在不同。皇舅舅筹建了学堂,就应当将学堂的作用发挥到及至,不然岂不是一种浪费?”
  “将这些想法拟个奏本给朕,朕会和朝臣商议后在做决定。”天和帝点头道。律法的明确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朝廷来说更是一件好事,毕竟罪犯的减少才是盛世清明的写照。
  沈皎知道天和帝对于她的这个建议是愿意考虑了,连忙高兴地应是。
  “有件事,朕希望你能清楚,修律不是这么好修的,你要多听多看多学,再将大齐的律法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去修律,不然在这之前,你想都不要想。”天和帝警告道。
  “元嘉明白,谨记皇舅舅教诲。”沈皎应声道。她当然知道修律的事情关系重大,但是她更清楚这个朝代的律法中存在极大的问题和漏洞,修律势在必行,但是却是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便会酿成大错。
  “这件事情不急,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比起这些,如今朕这里倒是有一件着急的事情,需要问一下你的意见。”天和帝说完后,也不待沈皎答话,便直接问道:“你对卫赜怎么看?”
  “赜表哥……”沈皎听到天和帝的话,话语一顿,问道:“赜表哥学识渊博,能力卓绝,对我体贴照顾,自然是很好,皇舅舅这话是什么意思?”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