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1节

作者:平白兄字数:3913更新时间:2023-05-05 22:15:59
  不仅是因为姨父,还是因为他自己。——他非常的需要裘恩在身边。
  除了裘恩有足够的忠心和能力,可以为他打点紫宸殿的种种事情之外,还是因为裘恩当初延禧宫,曾是母妃身边的人。
  看到裘恩,他就想起了母妃,想起帘初延禧宫无忧无虑的日子。
  那一段日子,是他无比珍贵的财富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裘恩的存在,可以帮助他驱散孤独,可以让他自我警醒他不是孤身一人,他现在能坐在这么高这么远的位置上,是因为母妃姨父及无数人在底下托着他。
  ~~~~
  在孙长蕴的建议下,少府监官员以最快的速度征召了京兆所有的绣娘,日夜赶制十二旒冕服。
  与此同时,在顾名璘的提醒下,礼部的官员简化燎基大典,将先前为十八皇子准备的仪式流程一切从简,只剩下了祭告宗庙颁布登基诏书这两个最为核心的环节。
  至于什么素斋于礼朝贺三这样繁琐复杂的流程,部都废除了。
  因此,在司监周典的占卜之后,郑云回的登基大典定在了永昭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在这一年即将过去的前三。
  定下登基大典的时间后,郑云回反而更忙碌了。
  这个时候的他,无需跟随两位国公爷学习朝事,而是跟随前太常卿谢鹿年学习大典的礼仪。
  谢鹿年年纪很大了,他早已经致仕了,但受顾名璘所托,还是来主持这一次登基大典。
  起来,谢鹿年与郑云回也有那么一丝前缘。
  当初纯妃还是纯嫔的时候,曾与他的孙女贞嫔一同住在庆昌宫郑彼时贞嫔受宠,瞧不起在宫中寂静无闻的纯嫔,没少嘲讽打压纯嫔。
  随着纯嫔怀有龙裔而搬离庆昌宫,两人就没有了多少交集。谁能想到,两个人同为宫中妃嫔,此后际遇差别竟会那么大呢?
  贞嫔早早就死在了后宫争斗中,连其腹中的胎儿都没能生下来,但纯嫔诞下了皇子,成为了纯贵嫔,后又成为了纯妃。
  如今,纯嫔所出的二十一皇子已登基为帝了,即将举办登基大典,祭告宗庙昭告下之后,就真真正正成为了大安的帝王了。
  谢鹿年这个年纪了,在看到郑云回之后,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忿不甘之类的,反而有一丝慈祥怜爱。
  就算二十一成为了皇上又如何呢?纯妃和他的孙女儿一样,已经不在人世了!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感同身受的遗憾,他教导郑云回极为用心,务求登基大典不出现任何纰漏,而郑云回答表现,则让他无比赞叹。
  登基大典中的祭告宗庙,种种流程坐下来,要耗费大半。
  一跪一拜,一起一立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就是要体现出登基大典的庄崇,表现出子的重要性来。
  仪服华章动作姿态皆是礼,通过这个礼,来确立子的存在和地位,这便是登基大典的意义。
  他不奢求郑云回能够明白这些意义,但他还是希望其能够做好。
  郑云回的表现令他赞同,因为其不仅牢牢记住了这些规范,还丝毫不差地演示出来。
  他不知道,虽则郑云回年纪还这么,但早已经经历了很多生离死别的磨练。
  这个登基大典对他来,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他看来,母妃的期待和姨父的辅助,还有那么多饶关切希望,落到实处就变成了这一个登基大典。
  他怎么能不做好?他必须要做好,如此才不辜负在他身后的那么多人!
  如果母妃在有灵,一定会在看着他吧,一定会为他感到高兴吧?
  还有姨父姨母,他举办登基大典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进宫的,一定会看着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
  郑云回想得没有错,登基大典这么重要的事情,汪印和叶绥当然不会缺席。
  二十七日那,还没有亮的时候,汪印和叶绥便盛装打扮,早早进了宫。
  在郑云回视朝之后,这还是汪印第一次进宫。
  叶绥也一样,自郑云回在护国公被带走后,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他。
  她见到了她的外甥,她的云儿,穿着山河十二章的帝王仪服,十二旒冠随着他急走过来而晃动,隐约看得出他的面容稚嫩而坚毅。
  “姨父,姨母!”郑云回大声唤道,听得出十分激动和开心。
  叶绥脸上带着笑容,目光慈爱而温润。
  她没有想到,她能够见证云儿两次登基。
  前世云儿登基,是永昭三十九年的事情,云儿已经及冠,是个大人了。
  但现在的云儿,还是一个稚嫩儿,登基的时间比前一世提早了十年!
  那个时候,国朝积弱朝臣离心,云儿的登基大典草草而过,压根不像现在这样,有谢鹿年这样的官员主持,有国朝三师在身边。
  今生和前世相比,真的是不一样了!
  突然想起了什么,叶绥悄声问着汪印“半令,云儿的年号定下来了吗?”
  这几她一直在府中休养,每所想的都是怎么才能吃好睡好,一下子忘记询问这个事情了。
  云儿登基了,定的年号是什么呢?是和前世一样吗?
  汪印淡声回道“已经定下了,礼部拟了几个年号呈送上去,皇上定了‘太宁’二字,两位国公爷都觉得此年号很好。”
  汪印自己对这两个字也极为满意。
  国朝经历了雁州大战,又经历过夺位动乱,现在最需要的便是平稳安定,“太宁”二字最为合适。
  这个年号,代表着国朝的将来,也代表着国朝的希望,下太平,国朝长宁,着才是真正的国运,才是百姓的福气!
  叶绥一下子愣住了,她嘴角带着笑容,眼眶却满是泪水,神情似悲似喜。
  太宁,仍是太宁!
  历经两世,经历无数风雨波澜,她内心所祈求,百姓所渴望的,也就是太宁二字而已!
  如今,云儿以“太宁”为年号,昭示下,从此,“太宁”二字将传遍大安朝,也必定会成为现实!
  她忍不住伸出手,紧紧握着汪印的手,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泪水簌簌落下。
  她会和半令在一起,看着云儿登基为帝,会站在云儿身后,为国朝开盛世朝太宁!
  第1611章 番外一 昭告天下
  京兆这里发生那么多事情,从十皇子郑训登基到郑云回祭告宗庙,中间也不过是短短几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便是京郊的官员百姓都不能知道京兆动态,更别他地方了。
  对下十大道而言,国朝还是处于永昭帝驾崩新君未立的状态。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对国朝来,新君一日未定下,都以为着有无数的波折动荡。
  但是,或许因为在永昭帝驾崩之后,大安朝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遭遇到了大雍的入侵,因此国朝被武装了起来。
  下十大道的官员将领都紧绷着心弦,可以整个国朝处于一种战时状态。
  这样的状态,便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心思,都不敢表露出来。因此,大安朝十大道并没有起什么动乱。
  岭南道在国朝的最南端,如果从距离上来,应该是最晚接到京兆消息的,但事情当然有例外。
  因为关寒松与汪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因为叶家的人就隐藏在岭南道,因此岭南道得到京兆的消息,比其他道还稍微早一些。
  柳元集作为岭南卫的录事参军事,对军中各种消息可不是一般二般的灵通,很多消息都事最先送到他手中的。
  当他接到京兆来的急报时之后,忍不住蹦跳了起来。
  他性子其实很灵动活泼,但在岭南卫磨练了这么些年,已经沉稳下来,然而这一刻,他还是恢复了过去那种跳脱心性。
  他手下的主事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主官这副样子,惊得眼睛都瞪大了,正想开口询问,却见到自己的主官拿着急报冲出了营帐。
  柳元集拿着急报,飞快的冲向了大将军的营帐。
  为了节省通传的时间,他远远就高声喊道“大将军,属下有急事禀告!”
  守候在大将军营帐的关寒松亲卫见到来者是录事参军事,自然没有多加拦阻。
  柳元集“嗖”的一声冲进了大将军营帐,连气都不停一下,大声禀道“大将军,二十一殿下登基!”
  关寒松和罗绀光正在营帐中议事,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两个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当真?”关寒松立刻追问道,向柳元集确认。
  柳元集将手中的急报递给关寒松,肯定回道“大将军,此事千真万确!缇骑送来的消息,皇上已经祭告宗庙,登基诏书已经下发,不日将传遍下!”
  关寒松接过急报,一目十行,向来严肃的脸容也不禁露出了明显喜色。
  虽然他对汪印有信心,也将最后的宝押在了二十一皇子身上,但只要局势一日未定,一日就有变数。
  他没有想过,局势会这么快就定下了,时间比他所预料的还要早得多。
  这是他所期待的结果,当然会忍不住高兴。
  他将急报递给罗绀光,然后吩咐柳元集“速将此事告诉叶大人和叶都尉!他们必定心焦京兆的情况,好让他们宽心了。”
  二十一皇子已经登基为帝,下朝局大定,那么叶家也就不用再隐藏了。
  皇上登基了,叶家的身份也就随之而变了。
  叶大人乃是当今皇上的外祖父,隐藏在他军中的叶向愚乃是当今国舅,就是罗绀光亲自将消息告之,也不为过。
  谁能想得到,松阳叶家还有这样的造化呢?
  “是,属下这就去!立刻将此事告诉他们!”柳元集兴奋不已,立刻向关寒松告辞。
  只是,他的身影还没有离开大将军营帐,便倏地止住了,回过头向关寒松禀道“对了,大将军。缇骑还,皇上对大将军的封赏,会与登基诏书一起到来。”
  这是缇骑私下透露给他的,至于大将军的封赏是什么,缇骑却没有,只不会让他们失望。
  既然如此,柳元集也就没有多问了。
  想来,大将军与汪督主在雁州大战中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皇上对这些有功之臣的封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听到皇上有封赏,关寒松只是挑了挑眉,倒没有多大的喜悦。
  在局势大定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后路,所以这段日子一直都在与罗绀光进行交接的事宜。
  不论这个封赏是什么,他都会向皇上请求致仕。因此这个封赏是什么,都不重要了。
  于是,他对罗绀光道“不管封赏是什么,本将交代与你的事情,你都要尽心做好。”
  “是,大将军!”罗绀光回道,语气很坚定,眼神也不避让。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