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分卷(88)

作者:言朝暮字数:4746更新时间:2023-05-16 12:57:08
  晚安。
  第二天,厉劲秋正在熟睡,就被窸窸窣窣的说话声音吵醒。
  他半梦半醒的微睁着眼睛,盯着天光大亮的木制雕花大门。
  父亲昨晚又不知在生什么气,将致心和远山都痛骂了一顿,身体也更差了。
  老妇人的声音朦朦胧胧,穿过房门而来。
  钟先生,不如您现在带着筑琴走吧。
  一听这话,厉劲秋再困都惊醒了。
  他猛然翻身起来,唯恐钟应带琴逃跑,忘记把他给揣上。
  厉劲秋穿衣穿袜无比迅速,起身一阵头晕眼黑,忍着熬了一整夜好不容易入睡的困顿,扶着桌墙,奔了出去。
  什么时候走?
  厉劲秋急得很,手机在哪儿拿?
  钟应诧异看他。
  早起的厉劲秋头发凌乱,神色困倦,和他们初见时候萎靡不振的熬夜青年如出一辙。
  但他偏偏惦记着手机,惦记着早走,急切跨出门槛,走过来神志清醒,严肃询问:
  带琴走就够了吗?不要带条命?
  他仿佛熟能生巧的黑白无常,丝毫不认为宁明志就此逝世是什么遗憾。
  还语气跃跃欲试,恨不得亲自手刃汉奸。
  钟应被他一腔正义感逗笑,之前凝重伤感的情绪荡然无存。
  我不走。他对静子女士说,爷爷的影像、遗音雅社的研究资料,太多太多了,我只带走琴肯定是不够的。我更希望您能继承载宁家,将属于遗音雅社和爷爷的东西,一并合法合规的归还我们。
  每件乐器、文物的遗失,都是无耻的犯罪。
  钟应随师父行走多年,更懂得爷爷的隐忍。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偷回筑琴、抢回财物,而是要堂堂正正的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不会成为宁明志一样卑鄙的人。
  可是可是
  老妇人神色忧愁,他死后,载宁家的一切会交给静雄哥哥,女人是不能继承家业。
  日本仍是女子出嫁随夫姓,不再视作本家人。
  然而,载宁静子一生未婚,以载宁家的负罪之姓,奔走于忏悔赎罪的道路。
  她有善心,有良知,更有一群尊重追随的门徒,信守载宁学派立下的宁静致远,反对一切的掠夺纷争,逐渐与宁明志剥离,越发有了载宁闻志金字招牌曾经宣扬的模样。
  钟应了解这个传承四代,在国际享誉盛名的学派。
  宁明志不配作为掌权者,但是幸好,他善良纯粹又具有天赋的小女儿静子,能够担起大任。
  载宁静子惊讶于钟应的想法,神色错愕。
  可钟应清楚她一直以来的动向,更记得师父所说的依据。
  她确实柔弱苍老,又有根深蒂固的家族传承,却不代表她没有这份野心。
  你有名望,你有声援。
  钟应正在做樊成云以前做过的事情,劝说着这位能够合作的载宁后人。像载宁学派这样注重名誉的集体,宁明志的所作所为就是学派毁灭的污点。
  到底让他以载宁大师的身份,风光大葬,还是以汉奸宁明志的身份遭到唾骂、令门生弟子们蒙羞,就看您的了。
  您的意思是
  静子立刻意识到了钟应在说什么,看起来单纯天真的年轻人,竟然一击即中了载宁学派的命门。
  钟应笑容温和,却能左右一个世家学派的延续与颠覆。
  这世上无数双眼睛盯着宁明志,如果您不能成为载宁下一任家主,那么,谁还有这个资格?
  静子沉默思考,厉劲秋神情震惊。
  他好像不认识钟应了似的,紧紧盯着面前话语温柔的本该与世无争的小应同志,怀疑自己脑子还没清醒。
  他默默挪动脚步,凑得极近,低声问道:你哪儿学来的威逼利诱?
  太狡诈、太阴险,他都迫不及待的想看载宁家一出好戏,全球唾骂汉奸改姓认贼作父,还要秉承自己气质高洁,传承贼父的古典!
  师父教我的。
  钟应由樊成云一手带大,从不是只知道弹琴吟诗的单纯小朋友。
  在意大利,师父为了和贝卢结交,尝试了许多办法,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发现
  他笑了笑,与其和贝卢这种家伙打交道,倒不如换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一起为了珍贵的文物归国努力。
  他说得轻松,其中的尔虞我诈、威逼利诱估计不少。
  厉劲秋从不关心什么大家族的继承人更替,但是钟应这么一说,他顿时起了兴趣。
  他立刻就要拿出手机看看,贝卢死后继承了贝卢家族的新主人,到底是哪位德高望重又识趣的中意友人。
  结果,摸了个空。
  草,没手机!
  厉劲秋愁眉苦脸骂骂咧咧,为了自己失去的手机,痛苦不堪。
  钟应看了看犹豫的载宁静子,想了想,问道:秋哥,想出去散散步吗?
  厉劲秋皱着眉,想起了昨天闲逛过的枯山水、绿池塘,兴趣全无。
  这么小的地方,有什么好散步的。
  是去宅院外面。
  钟应笑着说道:我想请静子女士带我们去看看名古屋的纪念馆。
  厉劲秋以为的纪念馆,是什么名古屋的风土人情、历史发源。
  他兴致勃勃的眺望窗外陌生风景,极容易回忆起曾经在佛罗伦萨的事情。
  大约也是这样的天气,大约也是和钟应同行。
  没有手机的沉闷苦涩,从贝卢博物馆转移到了一间名古屋纪念馆,他觉得心情雀跃,一路和钟应回忆着意大利愉快的初见。
  钟应边听边笑。
  让他烦恼过的初见,经过了厉劲秋的美化,居然变成了天才的惺惺相惜。
  厉劲秋对他用古琴奏响《金色钟声》的记忆犹新,更对他的即兴华彩大家称赞,全然没有了当时排斥古琴弦音凄凉喑哑的模样。
  钟应说:可惜今天的纪念馆之行,没有我们去贝卢博物馆那么轻松。
  轻松?厉劲秋挑起眉,我觉得记忆愉快,那是因为和你一起去参观。事实上,贝卢博物馆就是一个掠夺者的无耻赃窝,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参观它更沉重的地方了。
  灿烂的华夏文物,在掠夺者明亮橱窗之后矗立。
  厉劲秋记得清楚,更是一腔讽刺愤怒,怎么都不可能对贝卢再有好印象。
  也不信还有比贝卢博物馆更无耻的地方,能让他不轻松。
  然而,车辆停下,名古屋宽敞肃穆的纪念馆,悬挂着朴素的铭牌,以中日韩英法多国语清楚写到
  侵华战争纪念馆
  这是任何中国人见过之后,都会沉静肃穆的文字。
  厉劲秋的轻松愉悦,在踏入这间简单朴素的纪念馆之前,就变为了凝重的呼吸,小心翼翼的收敛了他的桀骜与散漫。
  他去过国内许多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触目惊心的资料已经叫他将这场战争刻进了灵魂。
  但他进入这间修建于日本领土的纪念馆,心中翻腾的思绪更加五味陈杂。
  里面的玻璃橱窗澄澈透亮,照片和文字资料,成为了纪念馆里最为重要的主角。
  他见到笑着杀人的日军,他见到身首异处的百姓。
  还有大量日军、幸存战俘亲笔证词,与录像资料。
  日本人在中国的领地烧杀抢掠侮辱妇女,中国人对待日本战俘仍是以德报怨优待俘虏。
  战俘管理所的史料、中归联的忏悔笔录、抚顺奇迹继承会坚持的原则,都叫他眼眶含泪。
  不是为了日本人,而是为了中国人。
  他的先辈们实在是太苦,又实在是太善良。
  连持枪的凶手,都以感化教育、认罪忏悔为主,而不是以牙还牙杀了了事,着实让他愤怒又悲伤。
  这是注定无法平静参观的纪念馆。
  唯有静子站在那里,能够倍感亲切的说道:这间纪念馆不是由我建成的,是由我继承的。
  继承那些要求正视历史、赔偿损失的日本义士,交托给她的遗愿。
  她说:我一生期望,就是能在瞑目之前,找到志同道合的继承者,保护这间真正的纪念馆。
  但是
  但是,宁明志要求她用自己的信誉,去说动钟应在日本,为死难者举办音乐会。
  但是,载宁家族明明是由一个加害者创立的学派,她却不能带领这些门生弟子一同为宁明志赎罪。
  钟应能够感知她的遗憾与挣扎。
  来到日本之前,樊成云就说过:载宁静子是一个纯粹又固执的人。
  她继承了宁明志的固执,保持着作为人的纯粹仁善。
  不适合承担起载宁学派,又是载宁学派未来最佳的人选。
  因为,静子真正为了中日友好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宁明志却是藏在一副大师的躯壳背后,让自己的门徒去宣扬日本的伟大与包容。
  参观到了最后,钟应沉默的看完战俘生前特地录制的影像。
  深深的忏悔和支持和平的誓言,比宁明志每一句虚伪的言语都要真诚,也更加坚定了他说服载宁静子的决心。
  钟应温和出声。
  静子女士,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和师父一直期待,您能用继承纪念馆的勇气,去继承载宁学派。
  静子欲言又止,她苍老的眼神隐隐有光,却沉默思考了许久,重新问道:
  父亲与遗音雅社的仇怨,已经八十多年过去。既然您和樊先生能够因为我,对日本人这样的群体抱有感谢,那么,为什么不能原谅一个将死的老人。
  只要你们原谅他,哪怕只是骗他,父亲会给予你们想要的一切。
  这是最轻松也最简单的道路。
  各取所需,就不需要她再鼓起勇气,像继承纪念馆遭遇的风风雨雨一般,再承受一次继承载宁学派的狂风骤雨。
  静子对名利毫无所求,一生期盼只在这间纪念馆亡魂凝视之中,见到世界和平安宁。
  然而,钟应斩钉截铁的说道:
  因为宁明志所做的一切,不值得原谅。
  他在日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本可以像您一样,为自己的祖国奔走,弥补自己的过错,但他没有。
  钟应提起这样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人,只剩下与师父一般的厌恶。
  他能见到纪念馆的世界地图,中国和日本一海之隔,比肩而邻。
  短短距离等了整整八十年,都没等到的忏悔,又怎么可能由一句原谅,一笔勾销。
  静子女士,您看。
  他抬起手,虚空划过东海海域,您就是乘坐飞机,从这儿到这儿,亲自来到清泠湖见到的我们。
  这么短的距离,来回也要不了一天时间,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宁明志甚至不敢回到清泠湖,更不敢直面故去的亡魂。
  钟应的语气前所未有的恳切凝重。
  带着他思绪清楚的判断。
  您是一位伟大而高尚的女士,他是一个卑鄙而懦弱的小人。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他都不会有一丝悔意,更不可能得到原谅。
  唯一有资格原谅他的人,死在了1947年的秋天。
  不管宁明志还能等待多久,也等不到任何一个可以代替沈先生的人,对他说:我原谅你了。
  第77章
  静子的一举一动, 都会如实的汇报到宁明志面前。
  她去了君子院,她带钟应参观了纪念馆,他们一回来, 钟应就和厉劲秋坐在院落里, 讨论作曲了!
  远山跪在那里, 欣喜万分的说道:
  厉先生吩咐我送去许多纸笔, 还叫我帮他们买一些谱纸回来。
  他藏下了《伪君子》的曲名, 讨好的告诉病恹恹的师父。
  厉先生说, 他将会为您特地创作一首乐曲。
  好!
  宁明志非常高兴, 恨不得马上亲临现场,听厉劲秋作曲、钟应弹奏的旋律。
  无论是铿锵肃杀、低柔婉转,只要是钟应弹奏的乐曲, 他都会喜欢。
  宁明志一向算无遗策。
  钟应有厉劲秋这样的朋友陪伴, 又去看过了静子耗费五十年光阴筹建的纪念馆, 钟应果然大为改观!
  他激动的说道:致心, 你带人去找找遗音雅社的乐谱,给钟应复印后送去。
  致心沉默点头。
  又听他道:还有一些静笃写过的感悟手稿,一并复印给他!
  致心统统照办。
  宁明志高兴起来,各项身体指标没有变好,精神却振作许多。
  致心一向担心师父身体, 和远山小心伺候,也做出了和远山一样的选择。
  他没有告诉宁明志,厉劲秋的嘲讽挑衅。
  更没有告诉宁明志,钟应对静子女士的挑唆煽动。
  庞大稳固的载宁学派,总是暗中酝酿着暴风雨。
  而这一切的一切, 都和颐养天年的宁明志, 不再有关系。
  宁明志吩咐的, 都是一些曾经扫描复印给林望归的资料。
  致心和远山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将这些复杂深奥的汉乐府曲谱手稿,一一搬进了君子院。
  他低眉顺眼,恭敬有礼。
  这都是师父觉得你会喜欢,所以吩咐我们送来的东西。
  钟应翻了翻,大致清楚了宁明志的意思。
  他勾起意味深长的笑意,直白说道:我确实非常喜欢。
  有了同伴,有了资料,钟应的断网禁足生活,变得绚烂多彩起来。
  他们有了更为详尽的曲谱参考,钟应为之苦恼许久的汉乐府篇章,终于能够在厉劲秋的帮助下,获得进展。
  只不过,他们的进展伴随着厉劲秋的困惑。
  汉乐府这是什么格式的音乐啊?
  引和曲又有什么区别?
  西洋乐作曲人只知道古诗词的雅韵、词牌,不清楚其中深意。
  以前能够自信满满,教导钟应的厉老师,此时也不得不发出求助,要钟老师教教。
  汉乐府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各有千秋,曲风曲调格式迥异。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